家有宝宝网

寶寶發燒不要馬上打針吃藥!根據體溫選擇退燒對策!

很多父母尤其是年輕的新父母沒有經驗,一看到寶寶的小臉紅紅的、摸摸手心熱熱的、額頭燙燙的,用體溫計一量,呀!超過37.4℃,發燒了!

此時,父母們往往會產生很多顧慮,吃藥怕影響寶貝兒的健康,不吃藥又擔心燒壞小腦袋。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孩子發燒呢?什麼情況才需要看醫生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孩子發燒了,爸爸媽媽究竟該怎麼辦。

其實,當寶寶發燒了,爸爸媽媽可以幫他降溫的,只是不同的溫度有不同的方法,來看看吧!

一、38.5℃以下:物理降溫為主

一般情況下,寶寶發燒分3種:低燒(37.5~38℃),中燒(38.1~39℃),高燒(39.1~ 40℃)。通常來說,如果寶寶體溫在38.5℃以下,且沒有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良好,也就是說照常吃、照常睡及照常玩,媽媽就不必急於給寶寶喂藥,採用物理降溫更適合。

Tips:

1、不要盲目“捂汗”:一些家長認為給寶寶“捂汗”發燒會好得更快。但事實上,這樣做寶寶身體的熱量反而不容易散發,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更是容易“中暑”。對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採取“開包”,打開衣被、少穿衣服就可能有逐漸降溫的效果,一般來說發高燒的寶寶不應該蓋厚被子,衣服也要少穿。

2、擦身降溫:媽媽可以用溫水擦身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酒精,以免酒精通過呼吸道或皮膚進入寶寶體內。

3、多喝水排尿:發燒的寶寶要多喝水,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同時還要注意多補充身體流失的電解質,媽媽可以適當讓寶寶喝些葡萄糖水或者淡鹽水。

二、38.5℃到39℃:可適當吃藥

當寶寶發燒到38.5℃-39℃左右時,媽媽可首先採取物理降溫的辦法,同時考慮讓寶寶服用退燒藥。吃退燒藥以一次用一種藥為原則,以減輕寶寶的不舒服,並防止寶寶高熱驚厥的發生。

Tips:

1、使用退燒藥:常用的退燒藥有美林和泰諾林,可以有效讓寶寶退燒,減輕寶寶痛苦。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藥物,可選擇直腸內使用的栓劑。

2、溫濕敷:用溫濕半幹的大毛巾敷在寶寶的胸腹部,但要注意別開空調,以免室溫過低著涼加重感冒。另外,也可用幾塊稍涼的濕毛巾(約25℃)擰成半幹,放在寶寶的額部、頸部、腋下及大腿根部進行冷敷,每5~7分鐘更換一次,清涼感能讓寶寶舒服很多。

3、冰敷或用冰枕:用冰袋放在寶寶額頭或者兩側頸部,也可放在腋下及雙側腹股溝的部位,自製冰袋可把碎冰塊裝入塑膠袋,可加上適量冷水,壓出空氣,把袋口紮好。或者讓寶寶睡冰枕,都有助於寶寶的局部散熱退燒,但一定要注意在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局部凍傷寶寶的皮膚。一般冰敷、冰枕只適合稍大的寶寶使用,而對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可以使用市面上的退熱貼,舒緩一些高燒所帶來的不適。

三、39℃到40℃:溫水擦浴

當寶寶發燒到39℃-40℃就已經算是高燒了。除了要吃藥以外,建議媽媽結合溫水擦浴,幫助寶寶增強血液迴圈,降低身體高熱溫度。

Tips:

1、溫水擦身:當寶寶發燒時,用40度至50度的溫水擦拭脖子、腋下、肘窩、大腿根等大血管的位置幫助寶寶降溫。

2、溫水浴降溫:你也可以給寶寶做溫水浴,泡浴時讓寶寶身體的全部(頭部除外)浸泡在略低於體溫2℃的水裡,同時用溫濕毛巾(37℃)在四肢和前胸後背上下均勻地搓揉,使皮膚表面的血管擴張以促進熱的散發。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鐘,擦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1次,能促進寶寶血液迴圈。

四、超過40℃:立刻就醫

嬰幼兒發燒很容易一下子沖到40℃高燒,也常常因高燒而發生驚厥,比如意識喪失、眼球固定或上翻、頭頸後仰、面肌及肢體抽搐等危急症狀。所以當寶寶發燒超過40℃,就應該立即送院就醫了。

Tips:

如果寶寶發燒超過40℃(尤其是3歲以下寶寶),不是由於接種疫苗引起發燒,小便有燒灼感,燒退超過24小時後,又反復燒起來,且發燒超過72小時,則建議立刻就醫,以確保寶寶的安全。

其實啊,發燒是體內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有幫助殺菌和提升抵抗力的作用,就像體內的一道“防護牆”。因此,發燒時如果在確診病因前就急於用藥物強行降溫,等於支持了病原體的致病作用,這樣做反而會讓孩子病得更重、病程更長。當寶寶發燒時,父母們只要瞭解了正確的護理,就可以從容以對哦。

對了,還要提醒一點:寶寶退燒後,有可能會厭食。這是因為他的胃腸道功能還沒完全恢復正常,消化酶的分泌也較少。所以在孩子病癒初期,父母應少量、多次地給他們吃容易消化的軟食和新鮮水果,如牛奶、豆漿、橙汁、粥等。食物應含有較多的維生素,避免油脂或糖分過多的食品,並盡可能給他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