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引產不等於流產,告訴你引產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什麼情況需要引產

1.患慢性腎炎的孕婦

患有慢性腎炎的孕婦在懷孕以後,由於身體機能下降,新陳代謝加快,這個時候腎臟負擔容易加重,如果這個時候還伴有高血壓,那就不能留胎兒在腹中,需要及早引產。患有這種疾病,懷孕不僅會讓大人病情加重,壽命減少,而且還會讓胎兒夭折腹中,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及早結束妊娠。

2.宮內死胎

在孕婦進行定期產檢的時候,都要檢查胎兒是否正常,如果經過檢查發現,胎兒已經沒有胎心,確定死亡以後,就需要儘快進行引產,以此來保證孕婦的生命安全。

3.有重度妊娠中毒症的孕婦

妊娠中毒症一般會發生于妊娠20周以後,這時候會有很多的不適症狀,患有妊娠中毒症的孕婦會有高血壓、頭昏、蛋白尿等症狀。如果妊娠中毒症演變為重度就會有噁心、嘔吐、抽搐和昏迷的症狀發生。沒有及時到醫院進行救治,病情加重就會引起胚胎過早地脫離子宮,引起孕婦大出血,胚胎脫離子宮就會失去供氧,窒息死亡。一旦發現重度妊娠中毒症,需要及早到醫院進行檢查,不能治癒的就要實施引產。

4.胎兒畸形無法生存者

在胎兒到了18-24周的時候,要進行超聲篩查,進行這項檢查能夠查出一些常見的胎兒畸形,如腦積水、無腦兒、先天性的心臟病等等,如果檢查胎兒確有畸形,那就不能繼續妊娠,只能選擇引產。

5.羊水過多的孕婦

羊水過多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來說是因為胎兒的畸形、胎盤的病變、母體和胎兒的疾病、雙生胎等。所以羊水過多的時候要到醫院檢查確認原因。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羊水過多的時候,孕婦的心臟會發生移位,孕婦經常會有不能平臥、睡眠飲食不佳等等症狀。由於羊水過多一般都是由於胎兒的疾病等情況產生的,所以有羊水過多問題的,需要進行引產。

6.孕婦患有糖尿病或其他嚴重器官疾病

孕婦患有這些疾病,一般都會身體孱弱,精神不佳,嚴重的還會影響胎兒的健康,造成母體的損傷等。所以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應當考慮結束妊娠。

相關閱讀:告訴你引產、催生的真相

引產的方法

引產的方法有很多,一般來說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水囊引產、藥物引產和剖宮引產。

1.水囊引產:這是一種採用機械方法達到引產目的的引產方式,首先要在子宮壁和胎囊之間放置一種醫學上特製的水囊,裡面注有無菌的生理鹽水,一般放上水囊以後12小時到24小時之間就會有宮縮的現象,就會自然造成流產,引產以後還要檢查胎盤的完整性,確定是否要進行刮宮。

2.藥物引產:孕中期,子宮處於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子宮沒有明顯的收縮。藥物引產一方面是刺激子宮的收縮,另外一方面是減少胎盤激素的分泌、殺死胎兒。常用的藥物有前列腺素、天花粉、利凡諾等,有羊膜腔內注射法和羊膜腔外注射法兩種途徑。藥物引產就是首先讓胎盤與子宮剝落分離,然後自然排出的一個過程,但是這種方法藥物劑量有時候控制不好就會引起宮縮太嚴重,傷害孕婦的產道。理想的藥物效果是,宮縮不是很嚴重,藥物引產以後,子宮內沒有殘留,並且出血量不大。

3.剖宮引產:剖宮引產就是採用手術的方法,通過腹部剖宮引產或是通過陰☆禁☆道剖宮引產,但是這種方法一般只在孕婦本身身體有限制的情況下採用,普通情況下不用。

相關閱讀:引產比正常分娩痛苦嗎

引產後的注意事項

1.留心引產後的恢復情況:如果有大量出血的狀況,或是發熱的情況,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確定原因,服用抗生素控制炎症,防止感染,因為引產以後的炎症會引發很多婦科疾病,例如宮頸炎、腹膜炎等。

2.注意加強營養:引產以後,一般都會流血,血量和月經差不多,一般會持續幾天。而且引產對身體損傷很大,引產以後身體氣血兩虛,需要一些營養的食物進行滋養,而且要相應維持營養的平衡,注意食物的搭配。

3.注意個人衛生:引產以後,子宮頸處於一個開放的狀態,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才能夠閉合,這時候陰部也會比較脆弱,容易受到細菌感染,所以此時需要特別注意陰部的衛生。洗澡的時候儘量淋浴,內褲要穿棉質的保持通風透氣,常換洗。

4.注意休息:引產以後需要臥床休息,一般來說要臥床休息兩周左右的時間,不能過早地下床走動,更不能做家務或是做一些體力勞動。所以引產以後,一個月以內不可以同房也是考慮到女性體力這一方面的原因。

5.不要急於再次懷孕:引產以後正常是要休息8個月的時間,子宮內膜才可以恢復正常,而且一般建議是一年以後再次懷孕,即使可以進行房事,也需要採用避孕措施,最好是一年以後再受孕。引產以後,調養一個月,並且要到醫院進行檢查,查看恢復狀況。如果恢復得好是可以進行同房的,但是並不代表可以懷孕了,因為之前的子宮損傷,再次懷孕的時候如果間隔時間太短,可能會因為胎盤吸不住子宮壁造成流產。

6.保持心情愉快:有些人引產以後,心理會產生陰影,認為自己不能再次懷孕了,或是認為自己身體上出現什麼問題了,但這些其實都缺乏科學認識。檢查後只要身體沒有什麼問題,還是可以再次懷孕的,所以不必過於憂慮,保持好的心情反而會讓身體恢復得更快,並且有利於日後再次受孕。

相關閱讀:引產多久可以要寶寶 引產後相關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