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8個月嬰兒早期教育】8個月嬰兒護理要點

養生之道網導讀:

父母們一定想知道8個月嬰兒早期教育有什麼重點,8個月嬰兒早期教育要從習慣等細小方面入手。父母們一定要重視8個月嬰兒早期教育。

8個月嬰兒早期教育應從哪些方面著手

不要讓嬰兒養成攥毛巾等的習慣

吃母乳的嬰兒,當雙手能自由活動以後,就會用雙手抱住乳☆禁☆房,或一隻手玩乳☆禁☆房。但是喝牛奶的嬰兒,從這個時期前後開始,就會用手使勁攥著毛巾或在柔軟的被褥上蹭臉。這大概是嬰兒高興的表現。

當發現有這種情況以後,母親應注意不要使嬰兒的愛好集中到某個特定的被褥山,要給嬰兒不同顏色以及觸感不司的毛巾,或者不斷用毛巾被等去替換嬰兒的被褥。否則,嬰兒就會對特定的被褥形成一種癖好,在喝牛奶時,如果沒有這些物品就不會安靜的吃奶。母親也會因嬰兒擺弄哪條毛巾就給哪條毛巾,助長嬰兒形成這種癖好。

讓嬰兒有特點的進行鍛煉

在這個月齡裡,一般的嬰兒都坐得很穩,也會爬了。當然,其中也有完全不會爬的嬰兒。在這個月齡裡,鍛煉的目標是讓嬰兒學站。已能站立的嬰兒,會學邁步。如嬰兒體重過重,運動的發展會遲緩。8個月時體重在10kg以,每天體重平均增加15g多的嬰兒,可通過調節食物,使體重每天增加12—13g。牛奶的飲用毓每天超過1000ml的,應減到1000ml以下。可試用酸乳酪代替一次牛奶。飯前喂些蘋果之類的水果,也可減少粥或米飯的食量。

為了便於孩子學站和邁步,可使用兩個木制的圓環。圓環粗細像成人手指頭那樣,直徑為10cm,也可用投圈用的拋圈。

嬰兒和成人的兩手分別握住圓環的兩側,讓嬰兒握緊圓環後坐下,然後再讓他站起來,如果成人用手直接握嬰兒的手,稍一用力,孩產會借成人的力量站起來。讓嬰兒自己握圓環,既可鍛煉握力,又可學站。站得很好時,可以向前拉圓環,到了一定時期,嬰兒就會向前邁步了。

這種站立運動每天呵做兩次,每次5nlin。體重過重的嬰兒,時間可減半。有的父母可能會擔心,過早讓嬰兒學站立,會長成螃蟹腿。但是,每天只站5min是不會出現問題的。無論哪個嬰兒,在這個月齡裡,其脛部均是向外側弓曲的,不必為此擔心。

學翻身和爬行

利用嘩鈴棒、小鼓、不倒翁、布制小動物、膠皮和木制的形象玩具,引逗這個月齡的嬰兒學習翻身和爬行。

把玩具放在嬰兒必須翻身方能取到的地方,好奇心驅使他努力側身。這時,成人可以用手輕推他的背部,幫助他翻過身去,拿到想要的玩具。

也可讓嬰兒坐在離開他一段距離的地方開動玩具,嬰兒看著高興必然伸手去取,他可能由坐位改為俯臥位,儘管他還不會爬,想獲得好奇之物的心情,促進嬰兒的爬行動作,還可逐漸加長手和玩具之間的距離。當然,最終要讓嬰兒拿到玩具,不要使他拿不到玩具而喪失興趣。

不宜玩一碰就滾的太遠的球類玩具或者不寅抓握住的玩具。不倒翁一類的玩具因一碰仍搖動,容易吸引嬰兒。在學會爬之後,可增加球類玩具。

訓練手指動作

開始在成人的幫助下學習拆裝簡單的積木和積塑,從搭兩塊積木開始,逐漸增加積木的塊數。各種套疊玩具如套環、套塔和套碗也受嬰兒歡迎。通常先將套疊玩具拆開,再練習套L去,不要求按大小次序套好。還可練習把套環套在孩子的手臂上阿取下。經反復的練習讓嬰兒學會自己擺弄。每次成功,家長都要及時的給予鼓勵,激發他自己動手的興趣和信心。

怯生與現代素質培養

針對孩子的怯生方法是:當陌生人來到時,可以把孩子抱在懷裡,不要急於走近客人,要用你對客人熱情的態度和友好的氣氛去感染孩子,使他學會信任客人;然後讓客人逐漸走近孩子,可以先給他一個漂亮的玩具,如果客人也帶著自己的小寶寶,就可抱著小寶寶與嬰兒接觸,這會受到嬰兒的歡迎。如果客人走近他,嬰兒流露出害怕的表情,家長就要立即抱符嬰兒離遠一些。與客人談笑,待一會再靠近,這樣使孩子逐漸地適應,熟悉他人。

護理要點

1、寶寶睡眠

這個階段的寶寶睡眠不安穩,爸媽為了讓寶寶入睡,可以輕拍他的背,儘量避免擁抱搖晃;對不願入睡而哭泣的寶寶,爸媽可以坐在他的床邊,握著他的小手,直到他入睡,以後再慢慢縮短停留時間,讓寶寶慢慢適應單獨入睡。

2、選購寶寶水杯

嬰兒長期頻繁使用奶瓶可導致齲齒,兒科醫生建議,最好在寶寶6個月大時開始嘗試讓他用水杯喝水。到8個月時,寶寶就能自己用杯子喝水了。

3、寶寶洗澡

8個月的寶寶擦浴的水溫開始可在34℃-35℃,以後每隔2-3天降低攝氏1℃,逐漸降低到至25℃-26℃。擦浴者用蘸水,輪流擦左右上下支及胸腹背部等部位,總時間約6分鐘。經過2遍擦洗以後,可把嬰兒放在水中進行水浴10-20分鐘。

4、排便訓練

訓練寶寶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時,要先摸清寶寶每天大約什麼時間排便次數多,到了這個時間爸爸媽媽就要格外注意了。

5、注意安全

8個月的寶寶可以自己玩玩具、自己拿著小勺在碗裡胡亂攪東西。在各個方面都有了提高。媽媽在護理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安全。不可讓寶寶自己在玩玩具、獨自待在放家裡。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