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依戀心理因何而起?】嬰兒依戀心理形成原因
嬰兒依戀心理因何而起?嬰兒依戀心理是什麼現象?它到底因何而起的呢?那麼,嬰兒依戀心理因何而起?它也跟父母有一定的聯繫,所以,家長們如何看待嬰兒依戀心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千差萬別的依戀類型呢?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撫養方式起著很大的作用。
父母在寶寶出生後的6~18個月中,增加與他親密接觸的機會。即使是短暫的愛☆禁☆撫、擁抱、親吻都可以讓寶寶感受到你的愛。如果由於工作繁忙的原因,長時間地讓保姆或爺爺奶奶帶寶寶,自然會錯失良機。
因此,在寶寶形成情感依戀的關鍵時期,父母應付出更多的觀注、照料和教導。有時寶寶煩躁不安、哭鬧不止,父母要及時調控自己的情緒,表現出足夠的寬容與耐心。有些家長對寶寶時而熱情時而冷淡,隨著自己的情緒而定。這會使寶寶感到無所適從,久而久之會對父母缺乏信任。因此,當寶寶哭鬧、拍打、咿呀囈語的時候,父母應拿出足夠的耐心,充分理解寶寶的需要,並儘量滿足他們。
嬰兒依戀心理形成原因
從一開始,嬰兒就生活在父母的婚姻所營造的社會和情感的氛圍中。婚姻狀況影響著每一個父親和母親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行為,從而影響孩子的成長。當父親與母親互相感受到支持,他們與嬰兒的交流會更多更有效,他們樂於逗孩子笑,和孩子玩耍,對孩子的照顧有條不紊。孩子則會受益於這種積極的氣氛,更活躍,掌握更多的運動技巧。同時父母也因此對自己所承擔的角色更滿意,更有信心。根據心理學家愛裡克森的理論,嬰兒階段是建立信任感的關鍵時期。父母對嬰兒的撫摸、親密地身體接觸,有助於孩子心理功能的調節。溫馨的親子關係能幫助孩子形成對父母和對家庭環境的信任感,並由此推及其他人和更廣泛的外部世界。
3個月時,嬰兒醒的時間更長,能更多地與人交往了。4個月時能發出的咿咿呀呀聲,更促進了嬰兒社會交往能力的表達。家長常常撫摸孩子,咯吱他,握著他的小胳膊小腿做遊戲,嬰兒則通過面部表情、聲音和動作行為向父母發出信號。當孩子表現得高興,家長就繼續遊戲;當孩子表現出興趣,家長就給他那個玩具;當孩子不高興了,家長就安撫他。家長作出各種表情讓孩子模仿:嬰兒喜歡模仿。家長還常常對孩子解釋孩子的行為,對所發生的事情進行流水帳似的描述,如,“你哭啦,一定是餓了,媽媽去拿牛奶。”“你尿濕了吧,讓我來看看。”就這樣,嬰兒逐漸參與到與家長的對話當中,也在這樣親近、密切的交流中建立起對父母的依戀。
依戀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之間的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誌。大約從5~6個月時起,嬰兒就表現出最喜歡同母親在一起,與母親的接近會使他感到最大的舒適、安慰和愉快。同母親分離則感到最大的痛苦。遇到陌生人和陌生環境時,母親的出現會使他感到最大的安全;當嬰兒饑餓、寒冷、疲倦、厭煩或疼痛時,往往首先尋找自己的母親。依戀對嬰兒整個心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嬰兒是否與母親形成依戀及依戀的性質如何,直接影響嬰兒情緒情感、社會性行為、性格特徵和與人交往的基本態度的形成。
寶寶依戀的發展階段
1、前依戀期(0~6周)
寶寶對任何人都會出現相似的行為,他會以哭、笑等情緒召喚照料者。
2、依戀關係建立期(6周至6~8個月)
寶寶對父母等撫養者回報更多的微笑,這也帶給了父母更大的滿足感。
3、依戀關係明確期(6~8個月至18~24個月)
當寶寶的撫養者要離開時,他們會大吵大鬧明顯地反抗。
美國心理學家艾斯沃斯(Ainsworth)等通過“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據嬰兒在陌生環境中的不同反應,認為嬰兒依戀存在三種類型。
嬰兒依戀心理的三種類型
a.安全型依戀
這類嬰兒與母親在一起時,能安逸地玩耍。在陌生環境中能積極探索,並不總是依偎在母親身邊,只是偶爾需要靠近母親,更多的是用眼睛看母親、對母親微笑或與母親有距離地交談。對陌生人的反映比較積極,並不特別緊張不安。當母親離開時,嬰兒明顯表現出苦惱、不安,停下正在進行的活動,想尋找母親回來。當母親回來時,嬰兒立即與母親接觸,並很容易安撫,平靜下來,繼續去做遊戲。這類嬰兒約占65%—70%。
b.回避型依戀
這類嬰兒對母親在不在場無所謂,母親離開時,他們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緊張不安的表現;當母親回來時,也往往不理會,並不顯得高興,自己玩自己的。即使有時表現出歡迎母親回來,也是短暫的,接近一下就走開。這類嬰兒實際上並未對母親產生特別的依戀,因此,也被稱為“無依戀嬰兒”。這類嬰兒約占20%。
c.反抗型依戀
這類嬰兒每當母親要離開,就很警惕。當母親離開時,表現得非常苦惱,極度反抗,大喊大叫。當母親回來時,他對母親的態度又是矛盾的,既想與母親接觸,又反抗母親的親近。當母親抱他時,他生氣地推開。但他又不能安靜地重新回去做遊戲,不時地朝母親這邊看。這類嬰兒約占10%~15%。
嬰兒依戀的性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親的行為。母親及時滿足嬰兒吃喝拉撒的需要還不足以使嬰兒形成安全型依戀,母親與嬰兒在一起呆的時間長短也不能單純決定嬰兒依戀的性質。母親對嬰兒所發出的信號的敏感性和她對嬰兒是否關心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母親能注意觀察嬰兒所處的狀態,聽取嬰兒的信號,並能準確地理解,作出及時、恰當、撫愛的反應,嬰兒就能形成對母親的信任和親近,從而建立安全型依戀。
同時,研究表明,嬰兒的依戀雖具有明顯的穩定性,但也有可能發生變化。在家庭環境,或母親與嬰兒的交流方式出現大的變動時,安全型依戀可能會轉變成不安全型,或者不安全型轉變為安全型。
嬰兒雖然主要與父母交往,但也開始了與同伴間的接觸,並且表現出各個嬰兒在社交方式和社會接受性方面的差異。隨著嬰兒活動、認知能力的增長,活動範圍的擴大,他們與同伴交往的時間和數量也越來越多,同伴交往在嬰兒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對嬰兒個性、社會性發展的影響也越來越重要。在一項試驗中,研究者發現即使10個月大的嬰兒都更喜歡與同伴玩,而相對較少與父母親玩。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就更喜歡與同伴做遊戲了。嬰兒大約從出生的後半年起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同伴交往。最初嬰兒交往的注意力集中在玩具上,而不是同伴本身。6~8個月的孩子通常互不理睬,各玩各的,偶而互相看一看,或抓一抓。漸漸的,嬰兒對同伴的行為作出反應,企圖去控制別的孩子的行為。比如,把小朋友從椅子上拉下來。再大一些的嬰兒之間會出現更複雜的社交行為——互相模仿,並開始簡單的合作。比如:相互給取玩具。當然,第一年中,嬰兒之間的同伴交往距離友誼還差得很遠。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介紹了嬰兒依戀心理的相關知識,嬰兒依戀心理形成原因,作為家長,你們如何看待嬰兒依戀心理,大家都可以來瞭解到這些,盡請關注養生之道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