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寶寶更多安全感?】如何讓寶寶有安全感
如何給寶寶更多安全感?寶寶的理想生存環境是如何的?三歲的孩子安全感不好怎麼辦?又為什麼出現不安全的感覺呢?寶寶的安全感來自哪裡呢?又如何讓寶寶有安全感? 那麼,如何給寶寶更多安全感?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兒童的理想生存環境
一個生命從母體中出來,降臨在這個複雜的物質世界裡。這個世界蘊涵著複雜的關係,複雜的心態,複雜的意識形態,而嬰兒對此一無所知,他僅僅帶著巨大的生命動力來到世界。母親,是他與世界聯繫的紐帶。
在知道母親不在眼前也依然存在之前,他首先需要時時看到母親,觸摸到她,嗅到她的氣味,聽到她的聲音,得到她的關注;痛苦時需要母親迅速來到他的身邊,幫助他,使他舒服。孩子能經驗到這世界是安全的、好的,他便會將此關係延伸到家庭之外、母親之外的環境中去。
原本,孩子小的時候,母親不離開孩子,孩子永遠在母親的視線內,孩子的呼喚媽媽永遠都能及時地回應;等到孩子長大些了,探索的範圍更大,孩子需要的時候,也能在媽媽勞作的地方找到媽媽,不會產生離開媽媽的焦慮,直到他有足夠的能力,不再時時依賴母親的呵護。母子的分離,是一個自然、漸進的過程。但現實是,目前不可能達到這樣的狀態。
我們的現實是我們必須去掙錢,要生存;或許,我們有的人自我也沒有成長好,在剛剛獲得自由的時候我們要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她需要和接替媽媽的外婆建立新的依戀關係。在新的依戀關係建立之前,與媽媽的漫長分離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
安全感是兒童生存的基本需求
兒童是否感到環境、他人對他沒有威脅,通常取決於帶養孩子的人同孩子之間的關係的品質,這個關係的品質決定了兒童同外人以及外在環境之間的關係,而不取決於成人的主觀願望。
首先,兒童是否能得到帶給他安全感的愛,取決於他生活中那個客觀存在的關係。理想狀態下,帶養孩子的是母親。但是母親本身不能保證孩子處在一種能給他帶來安全感的關係氛圍中,更根本的是,帶養他的人能否為他創造一個安全的氛圍。例如,帶養她的成人,即便是親生父母,如果經常吵架,兒童待在旁邊也會感到害怕,感到惶恐,感到被拋棄,感到不明白,這是一種情感上的被拋棄,這種被拋棄在一邊的同成人之間的關係,容易造就具有這樣一種心態的兒童。
再比如,帶養孩子的成人在孩子爬高時驚恐地說,“會摔”;使用一樣東西的時候驚恐地說,“會傷”;走在某個環境中時,驚恐地認為,“會丟”;端杯子的時候驚恐地說,“會燙”等等。這種非常害怕出事,不給孩子空間的擔憂的心態,以及這種擔憂所派生出來的行為,都能被兒童感受到。成人這種對待事物的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他感到外界是如此不安全。而這一切並不由成人是否認為自己愛孩子來決定。
平時,家長應該多給孩子愛,無私的愛,讓孩子感受到親情,正確引導寶寶安全感的建立。
肌膚接觸可以給寶寶更多安全感
剛出生的寶寶,看上去意識還有些朦朧,不過由於剛來到這個世界的緊張和興奮,寶寶出生後2個小時內是不會睡覺的。生產完畢回到房間後,最好把寶寶交給媽媽抱,將房間的光線調暗。如果媽媽看著寶寶的眼睛,那麼寶寶也會注視著媽媽的眼睛,這樣就能使寶寶儘早對媽媽產生感情,這樣的保育方法,被稱為“袋鼠保育法”。它可以使母子儘早體驗到肌膚接觸那令人感動的瞬間。如果新媽媽所在的醫院尚未使用這種方法,您生產後不妨和醫生商量一下,多爭取抱寶寶的機會。
袋鼠保育法實施的關鍵點是:生產後馬上實施“袋鼠保育法”,讓母子體驗首次肌膚接觸的感動;母子同室,以增進母子之間的感情;媽媽多與寶寶相互注視,注意的時間越長,寶寶就能越快喜歡上媽媽。總之,肌膚直接接觸的“袋鼠保育法”,是給寶寶的最高級愛☆禁☆撫。
回到家中時,新媽媽也要依照這樣的方法照顧寶寶。您可以把室內的光線儘量調暗,把臉貼近寶寶的臉,注視他的雙眼,這時寶寶肯定也會入神地注視著媽媽。然後慢慢地哄他入睡。不單新媽媽可以這樣做,新爸爸也要經常這樣陪寶寶睡覺。來自父母這種貼近的關愛,會給寶寶更多的安全感,同時培養出親子間深厚的感情。
小貼士
母嬰常皮膚接觸,媽媽也受益
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母親與嬰兒皮膚經常接觸不僅對嬰兒有益,母親也同樣受益。在這項研究中,有10()對母嬰接受了長期跟蹤調查。其中有部分母親經常採取皮膚對皮膚的方式接觸寶寶,即母親以坐姿懷抱只穿紙尿褲的嬰兒,讓嬰兒貼著她裸☆禁☆露的胸口,並且面朝她。這種方法每次會持續幾個小時。研究人員發現,常採用這種方式的母親母乳餵養時間更長,得產後抑鬱症的風險更低,與嬰兒的關係會更加親密。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介紹了寶寶的理想生存環境的相關知識,如何給寶寶更多安全感,如何讓寶寶有安全感,媽媽們趕緊學習起來哦!盡請關注養生之道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