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孕前營養準備_孕前營養補充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孕前營養準備包括哪些?營養專家告訴我們,關於營養方面的準備一定要從孕前開始。那麼,孕前營養準備包括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孕前營養準備

營養專家告訴我們,關於營養方面的準備一定要從孕前開始。如果等到懷孕後才把它提上議事日程,孕婦自身可能要付出健康損害的代價,胎兒發育往往也會受到種種消極影響。那麼,孕前營養準備又需要做些什麼呢?

首先,育齡婦女若體重過低,說明營養狀況欠佳,易生低體重兒;過於肥胖則易致自身發生某些妊娠併發症,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且能導致超常體重兒的出生,故準備懷孕的婦女首先要實現標準體重。

標準體重的計算方法,可用身高(釐米)減110,所得差(公斤)即為標準體重。據統計資料,懷孕後期的婦女體重都會比孕前增加1/5左右,孕前如果體重低於標準值,特別是懸殊過大者,則應當增加飲食量,使自己體重達到標準值。

再有,準備懷孕的婦女以往可能出現過貧血症狀,也可能有過節食減肥、限食脂肪和動物性食物的經歷,或是有體內脂肪堆積過多等營養失調現象。從優生角度考慮,懷孕婦女機體營養失衡會帶來胎兒發育所需的某些營養素短缺或是過多,於優生不利。

故婦女在懷孕前應當對自己的營養狀況作一全面瞭解,必要時也可請醫生幫助診斷,以有目的地調整飲食,積極貯存平時體內含量偏低的營養素。如機體缺鐵,可進食牛肉、動物肝臟、綠色蔬菜、葡萄乾等;缺鈣可進食蝦皮、乳製品和豆製品等等。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營養並不意味著吃的越多越好,一味多食會造成孕婦體重過重,增加行動負擔;胎兒生長過度會給分娩帶來困難。有些孕產婦因飲食失調造成肥胖,產後數年仍不能恢復,從而影響體型。

據研究,營養過剩與糖尿病、慢性高血壓、血栓性疾病等發病都密切相關。因此,必須科學、合理地安排孕產婦的飲食,使之既能滿足孕產婦的需要,又不過量,以保證母嬰健康。

孕前營養補充

營養不僅構築了你的健康大廈,而且你在懷孕前的營養狀況,與的健康也有著非常密切關係。孕前營養狀況良好,新生兒的體重偏高,健康活潑,圍生期很少生病,甚至對孩子的智力都會產生良好的影響。因此,孕婦孕前的營養貯備狀況,對於優生起到很大作用。

不同體質的婦女,由於個體之間的差異,在孕前營養補充、飲食調理、開始時間、營養內容、加量多少等問題上,可因人而異。

體質營養狀況一般的婦女,孕前3個月至半年,就要開始注意飲食調理,每天要攝入足夠量的優質蛋白、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和適量脂肪,這些營養物是胎兒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

優質蛋白是指容易消化吸收的蛋白,如雞、鴨、魚、瘦肉、蝦、雞蛋、豆腐、豆製品等;維生素以A、D、C、B為主。新鮮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其中以鈣、鐵、磷、鋅、碘最為重要。鈣、磷對胎兒骨骼及牙齒的形成和發育,鐵對造血功能,鋅、碘對胎兒的智力發育和預防畸形,都有直接關係。牛奶、雞蛋、骨頭湯、動物肝臟、蝦皮、水產品、堅果類食物,均含有這類物質。適量攝入脂肪可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身體瘦弱、營養狀況較差的,孕前飲食調理更為重要,最好在懷孕前1年左右就應注意。除上述的營養內容要足夠外,還應注意營養要全面,不偏食、不挑食,搭配要合理,講究烹調技術,還要多注意調換口味,要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孕前營養達到較佳狀態即可。

身體肥胖、營養狀態較好的人,一般來說,不需要更多地增加營養,但優質蛋白、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的攝入仍不可少,只是應少進食含脂肪及糖類較高的食物。

懷孕前營養供給的注意要點

孕前的營養供給方案還應參照平衡膳食的原則,結合受孕的生理特點進行飲食安排。 首先要保證熱能的充足供給。

最好在每天供給正常成人需要的2200千卡的基礎上,再加上400千卡,以供給性☆禁☆生☆禁☆活的消耗,同時為受孕積蓄一部分能量,這樣才能使“精強卵壯”,為受孕和優生創造必要條件。 其次要保證充足優質蛋白質的供給。男女雙方應每天在飲食中攝取優質蛋白質40~60g,保證受精卵的正常發育。

第三是保證脂肪的供給。脂肪是機體熱能的主要來源,其所含必需脂肪酸是構成機體細胞組織不可缺少的物質,增加優質脂肪的攝入對懷孕有益。相關:懷孕前這些營養不可缺 第四是充足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鈣質、鐵、鋅、銅等構成骨骼、製造血液、提高智力,維持體內代謝的平衡。

最後是供給適量的維生素,能夠有助於精子、卵子及受精卵的發育與成長,但是過量的維生素,如脂溶性維生素也會對身體有害,因此建議男女雙方多從食物中攝取,慎重補充維生素製劑。 具體的說,建議夫妻雙方每天攝入畜肉150~200g、雞蛋1~2個、豆製品50~150g、蔬菜500g、水果100~150g、主食400~600g、植物油40~50g、硬果類食物20~50g、牛奶500ml。

以上就是孕前營養準備的介紹了,您都瞭解了嗎?如果您還有其他內容想要知道的,可以流覽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