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多動症的病因是什麼
養生之道網導讀:
兒童多動症的病因是什麼?相信這個問題是許多兒童多動症患者家長共同的的疑問。兒童多動症會對小孩的學習、心理甚至是成長都帶來很嚴重的影響。兒童多動症的病因是什麼?兒童多動症的病因
兒童多動症的病因主要分為2大方面:病因與發病機制,兒童多動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並不明瞭。目前多數學者認為該病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共同影響所致,是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疾息。
兒童多動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並不明瞭。目前多數學者認為該病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共同影響所致,是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疾息。
早在本世紀初期,研究者就注意到在一些腦炎恢復期的兒童多動症病人表現出維持注意力障礙、衝動和脫抑制行為,在其他的一些腦損傷的病人也表現出類似的行為。於是在五十年代有學者提出在那些沒有已知腦損傷的病人如果表現出上述行為一定存在“輕微腦損傷”,然而隨後的研究發現,多數腦損傷的兒童並不表現有ADHD症狀,同時絕大多數被診斷為ADHD的兒童應用各種的檢查方法不能證實存在腦損傷,因此學者們現已確信大多數的ADHD兒童與腦損傷是無關的。
ADHD的發生與行為的腦調節有關,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ADHD個體的腦結構和功能與正常個體存在差別,兒童多動症的病因研究採用神經影像學技術,包括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1)以及單光子發射電子電腦體層掃描(SPECT),一些研究發現ADHD個體的大腦額葉(前額葉)、基底節和胼胝體在形態上與正常對照組不同,這些部位的血流量和葡萄糖代謝也較正常人群為低。由於大腦額葉是腦的執行中樞,該中樞通過與大腦其他部位的聯繫,管理資訊的加工,負責加工傳入的資訊並選擇適當的情感和運動反應,研究者因此假設ADHD個體的額葉,南於與腦的其他部位的聯繫發生了改變,而不能正常地發揮其執行功能。這種聯繫的改變涉及到腦內兒茶酚胺類神經介質(多巴胺及去甲腎上腺素)水準的變化,其理由是能夠改變上述神經介質的精神振奮藥如呱甲酯對ADHD有效。
一般認為注意缺陷多動綜合征的核心問題是注意缺陷,然而近年的一些研究對此提出了質疑,在事件相關電位(ERP)中,N2往往代表信號檢測,P3則代表信號加工過程,兒童多動症的病因研究採用ERP檢測ADHD兒童,發現了N2波波幅降低,而這種現象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好轉,這也許支持ADHD兒童存在注意缺陷,但是ERP的另外一個更為多見的發現是P3波幅的減低和潛伏期的延長,表徵ADHD兒童的主要問題可能是接受信號後的資訊加工缺陷,按照資訊加工心理學的觀點,這種缺陷表現在兒童接受資訊後反應輸出的異常,換一句話說,兒童不能選擇恰當的反應,不能抑制接受資訊後的不恰當反應,是兒童的不恰當活動使我們認為兒童不能集中注意力。
目前認為ADHD的發生有遺傳學的基礎,兒童多動症患者血緣親屬中的患病率明顯高於非血緣者,單卵雙生子同病率極高。儘管確切的遺傳方式尚不清楚,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正採用分子遺傳學技術確定可能的基因。1995年Cook報導一些有ADHD家族史的病人的多巴胺轉導基因存在著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ADHD的遺傳根據。這與前述有關多巴胺在ADHD發病機制中的作用是吻合的。此外,目前已知Ⅳ型一多巴胺受體基因(dopamine type 4 receptor, DRD4-7)是一個含有七個重複系列的非編碼區域,是與成年人格因素中的探索新奇相關的基因,在ADHD兒童中,30%含有這種七個重複系列的等位元基因,而在普通人群中僅為一半。在一種稱為甲狀腺素廣泛抵抗症(generalized resistance to thyroid hormone, GRTH)的罕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中,約70%的兒童和40%的成年人表現為ADHD的症狀。
儘管遺傳因素在兒童多動症的病因中發揮重要作用,環境因素仍然對具有所謂ADHD素質人群的表達有非常顯著的影響。這些環境因素包括家庭或學校教育環境不良,父母親的社會經濟地位低下、兒童早期情感剝奪、父母親的人格障礙等等。其他的一些相關的環境因素還有諸如鉛中毒、食品添加劑等,但是缺乏一致性的意見。
多動症年少不治,長大後易犯罪
通過對1292名違法犯罪少年的調查,發現其中有978名在學齡期曾被診斷為兒童多動症,患病率為75.53%,從而提示患兒童多動症後易發生心理變態、品行障礙,甚至違法犯罪。由於多動症尚未被多數人真正瞭解和重視,所以在學校,這些患兒常被看作是思想品德差,屢教不改的最壞學生,老師經常批評斥責或處以種種懲罰;回到家,父母常“恨鐵不成鋼”,丟了家長面子或不可救藥而往往施以粗暴的、簡單的教育方式。在同學、親友及鄰里中,這些頑皮孩子也常受到諷刺譏笑或歧視疏遠。因此,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成了精神上的棄兒,於是就會出現孤獨、悲觀、厭世等情緒障礙,甚至產生憤怒、敵視、反抗等嚴重對立情緒,從而出現自暴自棄、自我形象醜化以及索性破罐子破摔等心理變態。他們常以翹課或離家出走等方式力圖擺脫“逆境”,對抗現實,到另外一種環境,另外一群夥伴中去尋找知音或同情、溫暖和歡樂,同“小哥們”抱作一團,吸煙酗酒,打架鬥毆,無視社會公德,擾亂社會治安。總之,若處理不好,多動症患者較正常兒童更易失足,而且症狀越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症狀改善越緩慢者,誤入歧途的這種可能性則會更大些。
由此可見,多動症與少年違法犯罪之間確實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兒童多動症很可能是少年違法犯罪的一個潛在性因素。
區分兒童多動症和頑皮多動
1、多動症患兒興趣愛好少,即使兒童通過喜歡的遊戲機、少兒電視節目等,也不能使其專心致志;而頑皮兒童卻截然不同,他們對感興趣的活動不但能全神貫注,而且還討厭別人的干擾和影響。
2、多動症患兒的行動呈衝動性,且雜亂無章、有始無終。比如,做作業時不能全神貫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無終,常半途而廢或頻繁地轉換。;頑皮兒童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目的,並有計劃和安排。
3、多動症患兒自控能力差,無論在什麼場合,都是忙碌不停,胡亂吵鬧,比如,在教室裡不能靜坐,常在座位上扭動,或站起,嚴重時離開座位走動,或擅自離開教室。話多,喧鬧,插嘴,惹事生非,影響課堂紀律,以引起別人注意;頑皮兒童不是這樣,他們在陌生的環境和嚴肅的場合中能安分守已,不敢胡鬧,自我控制能力較強。所以,不要見到幼兒多動,就以為得了多動症,給頑皮兒童戴上多症的“帽子”,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如果自己無法區分,可去專科醫院讓醫生鑒別。
兒童多動症能治好嗎
1、發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無意注意佔優勢,可讓他從事感興趣的活動,如看畫冊、聽故事。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可有意識地讓他下棋、畫畫等,鍛煉注意的集中性、持久性。但是,要求孩子學習做事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引起疲勞。
2、培養孩子善始善終的習慣。孩子做事時,往往容易受外界事物干擾的影響,如別人的交談,窗外的聲響等都會使孩子放棄手中正在做的事情。因此,家長對孩子做事要多關心和指導,加以肯定和表揚,鼓勵他善始善終做好每一件事,堅持把每一件事做到底而不半途而廢。
3、培養孩子的自製力。要提高孩子的認識,讓他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幫助孩子逐步學會正確判斷和評價自己的行為;要制訂一些簡單的規章制度,作為孩子的行為準則,讓孩子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把過多的精力引導發揮出來。對於這類活動過多的兒童要進行正面的引導,家長和老師要組織他們多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如跑步、打球、爬山、跳遠等,使他們過多的精力能釋放出來。但是,在安排他們進行活動時,應注意安全,避免危險。
5、帶孩子到醫院,請醫生進行心理治療。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矯正治療孩子的多動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耐心地對其教育引導和矯治,切不可採用打、罵等粗暴的手段,否則不但不能達到矯治的目的,而且有可能使其加劇,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