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哭喊睡眠法】寶寶睡眠禁忌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經常夜裡睡不著時可以使用哭喊睡眠法,當然哭喊睡眠法並不是對所有寶寶適用。哭喊睡眠法能夠有效幫助寶寶自己睡覺。

哭喊睡眠訓練

孩子的睡眠訓練方法很多,哭喊睡眠訓練方法其實是涉及到很多睡眠訓練方法種的一種,比如允許孩子不限時哭鬧。哭喊睡眠訓練的主要目的就是教會孩子在夜裡獨自睡覺。那麼哭喊睡眠訓練到底怎麼樣?

深究睡眠訓練方法背後的原因

使用哭喊方法進行獨立睡眠是孩子們需要學習的一種技能。如果孩子需要幫助才能睡覺,那就讓孩子哭喊出來吧,這樣就會打破孩子已經形成的睡眠機制。

哭喊的目標即便最終是靠孩子一晚上的哭鬧來解決也不要緊。一些父母認為,孩子通過短期的流眼淚和哭鬧給自己換來較長時間的平復甚至是好睡眠是值得的。哭喊可以讓孩子建立自我平復的睡眠習慣,這樣孩子就不再需要父母的説明而進行獨立的睡眠了。

什麼時候對孩子進行哭喊睡眠訓練?

一般來說,大多數專家是建議起碼要等孩子足五個月後再考慮進行哭喊睡眠訓練。在進行哭喊睡眠訓練前,一定要和兒科進行交談並聽聽兒科醫生對孩子的建議。哭喊睡眠訓練一定要建立在孩子身體健康的基礎之上。

哪些孩子不能進行哭喊睡眠訓練?

小寶寶在晚上通常都會頻繁的醒。如果強迫孩子在年幼的時候自己睡覺,可能會導致孩子的體重偏輕。頻繁的夜醒可以維持孩子的正常呼吸、體溫以及脈衝。所以孩子的頻繁夜醒雖然會剝奪父母的睡眠,但對於孩子來說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健康的行為方式。

很多家長都發現睡眠訓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然有一些家長和專家認為哭喊睡眠訓練對孩子有害,因為它讓孩子身心俱傷。當孩子哭喊時,會增加體內的血壓,降低體內的氧含量同時體內的荷爾蒙也會增加。這些都會對孩子的大腦細胞造成傷害。此外,忽略孩子的睡眠訴求會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感建立。

進行哭喊睡眠訓練的須知

A.在實施哭喊睡眠訓練方法前,一定要和孩子建立每日睡眠的時間並堅持完成;B.父母一定要明白自己正在做什麼以及怎麼去做。一定要一步步的執行哭喊睡眠訓練法;C.一定要堅持哭喊睡眠訓練,如果需要的話,這個訓練還可以靈活多變;但如果這個睡眠訓練不使用家庭的話,可以嘗試其他的睡眠方法;D.如果決定執行訓練了,就一定要做好準備來迎接這些夜晚的挑戰。不要一開始就盼望有奇跡發生;E.要確保所有陪伴過孩子睡覺的成員都聚集在一起並統一戰線。

寶寶睡眠禁忌

一、不該含著乳☆禁☆頭或奶嘴睡

有的寶寶睡覺時非得含著媽媽的乳☆禁☆頭或奶嘴才能入睡。這麼一來,孩子每每醒來後就會下意識地吮吸乳☆禁☆頭或奶嘴吃奶。這種過分頻繁的進食習慣,容易使孩子的胃腸功能紊亂。

其次,孩子入睡後小嘴依然被乳☆禁☆頭“堵”著,也容易呼吸不暢,導致睡眠品質下降,甚至可能引發窒息。

此外,這種不良習慣還可能影響孩子牙床的正常發育以及口腔的清潔衛生。

由此鑒定,在寶寶睡覺時,應該還他們嘴巴自由!

二、環境不該過分安靜

孩子一般在3-4個月時就開始自覺地培養“抗干擾”的調節能力了。然而研究表明,約有30%的嬰兒並沒有學會“抗干擾”——他們往往一有“風吹草動”便難以入睡,或在熟睡中被驚醒。其實,嬰兒自會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長大可不必在房間裡特意踮腳走動,不用弄出一點點聲響就神經緊張。否則,孩子很可能養成不良的睡眠習慣,只有在人為、刻意製造的“極度”安靜的環境裡才能入睡,而這種環境在現實中卻是難求的。

三、被子不該太厚

有些家長在寒冬為了讓孩子睡得暖和,特意為孩子蓋上厚厚的被子,殊不知太厚的被子往往過重,甚至可能引起呼吸不暢。而且被子中過高的溫度反而會使孩子煩躁不安乃至哭鬧不停,同樣影響其睡眠品質。讓孩子從小就在過分溫暖的環境下入睡還可能降低人體對寒冷的抵抗力,造成孩子長大後“弱不禁風”。

四、不該在哼唱聲中才能入睡

對於寶寶來說,媽媽的睡前搖籃曲,就是天籟。但讓孩子習慣于只有聽到哼唱聲才能安然入夢就不宜提倡。孩子必須培養的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即:以“自然”的方法自行入睡,及醒來之後仍能“自然”地重新入睡,而不是依仗家長諸如搖晃、哼唱或餵食等“人為”的辦法來幫助他安然入夢。

悉心呵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