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營養失衡的原因,你知道幾個?

一、不合理的輔食添加方式

輔食的添加是分階段、分順序的,並不是什麼營養就來什麼。有的媽媽不遵循輔食添加的原則,胡亂給孩子吃輔食,結果導致孩子腹瀉或者積食,危害孩子胃腸道的正常發育。

二、餵食沒有注重寶寶的成長發育過程

一般而言,三個月以後,寶寶的唾液腺才有所發育,所以植物蛋白、動物蛋白與豆製品必須分階段進行餵食。配方奶粉與母乳雖說都是動物蛋白一類,但是顆粒小,很容易被孩子吸收。到可以吃輔食的時候,寶寶可以吃一些魚肉肉泥,不僅營養含量高,還有利於消化吸收。在孩子滿八九個月以後,才能逐步添加其他的動物蛋白製品。在這個過渡階段,媽媽可以給孩子喝點兒菜湯,促進腸道的蠕動與消化。

三、媽媽營養過剩

雖說生完寶寶以後,產婦確實需要補充營養,但是過度的滋補是不可取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採取母乳餵養的母親而言。媽媽和寶寶之間通過母乳維持著聯繫,母乳給孩子帶來了營養,同時卻也會帶來細菌病毒。如果母親營養過剩,母乳中脂肪自然會大量堆積,這樣寶寶就很難消化,會出現積食或是腹瀉情況,造成孩子營養不良。

四·先天不足

不論是什麼類型的疾病,歸根結底還是免疫力太低下所導致的。有的寶寶常常生病,先天不足,只能通過後天的鍛煉、中藥調理來改善體質。

五·情緒不好

孩子愛不愛吃東西,有時候跟孩子的心情好差有直接關聯。雖說孩子是沒有七情六欲的,但是家長如果在孩子吃飯的時候一直說教個不停,想來食物再美味,孩子也會感到難以下嚥的。情緒壓抑的時候,怎麼吃得下呢?時間一久,孩子就可能患上營養不良,甚至是厭食症。

六·父母餵食時間不穩定

有的爸爸媽媽太過溺愛孩子,孩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主食不吃也不管。導致孩子三餐不按時吃,零食倒吃了一堆。這樣不夠均衡的飲食會讓孩子的消化功能紊亂,最終造成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良的兩種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