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幾個月長乳牙?保護寶寶乳牙你該這麼做

寶寶長乳牙期間家長一定要小心護理,因為脆弱的乳牙容易受到口腔環境的影響。一旦護理不當,乳牙就會被傷害,影響了寶寶牙齒的健康。

寶寶長乳牙時間

寶寶幾個月長乳牙寶寶的牙齒有兩副,包括乳牙和恒牙。乳牙時寶寶最先有的牙齒,寶寶幾個月長乳牙?

寶寶最早在4個月的時候乳牙開始萌出的,但大部分寶寶是從6個月以後開始長牙。牙齒通常是一對一對長出,最早出現的是下方的門牙(前牙),之後是上門牙,然後是側門牙,再後是前磨牙和犬齒,最後是後磨牙。一般到3歲時,20顆乳牙全部出齊。

寶寶的第一顆牙長出早晚不同,一般是4-12個月之間長出都算正常。如果1歲時還未長牙,只要其他發育都正常。也不必太擔心,只有極個別情況是由於代謝紊亂而出牙遲,但通常這不會只表現在牙齒上,也會在其他方面表現出來。

一般情況下,寶寶1歲以前長牙都屬正常。寶寶長牙時可以給寶寶一些較硬的小餅乾,、麵包幹、烤饅頭片等,讓寶寶磨磨牙齦,幫助寶寶儘快長牙。

這些壞習慣傷害寶寶的乳牙,媽媽知道嗎

1. 寶寶感冒時,很多父母都會讓其喝止咳糖漿。但是很多時候父母會選擇讓寶寶睡前喝,且喝完不漱口就睡覺,這樣牙齒記憶體留的糖分極有可能導致蛀蟲、病菌等在乳牙內滋生。

2. 有些父母甚至讓寶寶冷熱食物交替吃,殊不知這樣會嚴重傷害其乳牙,後期甚至會發展為牙周炎、牙髓炎等。

3. 很多寶寶睡前都有喝牛奶、喝果汁的習慣,如不漱口,也會導致乳牙周圍帶有牛奶、果汁殘渣遺留。因此,寶寶睡前最好刷牙或漱口,改掉喝夜奶的習慣。

4. 寶寶喜歡模仿父母的動作,用牙齒咬瓶蓋、線頭等,顯然有很多寶寶可以辦到,但是已經對乳牙造成了傷害。這些傷害雖然較小,但是時間一長將導致牙齒疼痛及不適,甚至導致乳牙提前脫落。

5.缺鈣、睡不實等原因很容易導致寶寶磨牙,乳牙過早磨損將導致牙本質裸☆禁☆露在外,遇到冷熱刺激後將會產生疼痛。

保護寶寶乳牙小貼士

除了避免以上五個壞習慣外,保護好寶寶小乳牙還需要注意:

1、在出乳牙期間要注意寶寶口腔衛生,每次進食後要喂溫開水漱口,特別要注意沖洗牙齦黏膜,以便把殘留食物沖洗乾淨,如有必要媽媽可戴上指套或用棉簽等清除食物殘渣。睡前多飲白開水,清潔口腔,預防齲齒。

2、要注意營養,多吃雞蛋、蝦皮等含蛋白質、鈣豐富的食物,以便增強鈣質,同時也要吃一些易消化硬度合適的食物,有利於牙齒的生長,使牙齒健康。

3、經常帶寶寶到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不僅可以提升寶寶免疫力,還有利於促進鈣質的吸收。注意糾正寶寶的一些不良習慣,如咬手指、舐舌、口呼吸、偏側咀嚼、細孔乳☆禁☆頭等。

4、入睡前不要讓寶寶含著乳☆禁☆頭吃奶,因為乳汁沾在牙齒上,經細菌發酵易造成齲齒。睡前可以給寶寶為少量牛奶,不要加糖。

5、注意寶寶的睡姿要多變換,長時間向一側睡會使寶寶乳牙長得參差不齊。

吃什麼才能保護寶寶的乳牙

寶寶牙齒的生長,需要多種營養素。合理的飲食,提供充分的鈣、磷及維生素D等,則是健齒的另一要素。為此,寶寶應多進食奶類、豆製品、深色蔬菜、海產品(小蝦皮、海帶)等多種食物。常吃一些含膳食纖維豐富的粗糧,新鮮蔬果等,增加咀嚼,健齒、潔齒。

寶寶長牙的症狀

長牙期間寶寶是會有一些異常表現,不同的寶寶表現也不同,總體來說寶寶長牙的症狀主要有以下九個方面:

1、疼痛:寶寶可能表現出疼痛和不舒服的跡象。

2、暴躁:牙齒帶來的不適會讓寶寶脾氣暴躁和愛哭鬧,在出牙前一兩天尤其明顯。

3、臉頰發紅:媽媽可能留意到寶寶的臉頰上出現了紅色的斑點。

4、流口水:出牙時產生的過多唾液會讓寶寶經常流口水。

5、啃、嚼或咬東西:把任何東西放到寶寶嘴巴附近,他可能會出現以上動作。

6、牙齦腫脹:檢查一下寶寶的嘴巴,看看牙齦上是否有點紅腫或腫脹。

7、睡不安穩:寶寶可能會在半夜醒來,並且看起來煩躁不安,儘管他之前一直睡得很安穩。

8、體溫升高:出牙能使體溫稍稍升高,所以寶寶可能會覺得比平時熱一點。

9、屁股疼痛:雖然我們還不清楚原因,但是有些媽媽已經注意到,寶寶出牙時更容易患上尿布疹,並且可能大便會過稀。

寶寶長牙注意事項

1、要讓寶寶擁有一口好牙,就必須從0歲開始幫寶寶養成清潔口腔的好習慣。從寶寶出生後開始喝奶起,最好堅持每次喝完奶都給寶寶清潔口腔,以紗布清洗或給寶寶用清水漱口均可。

2、出牙一般是不疼的,但有些寶寶會感到不舒服和煩躁。媽媽可以用乾淨的手指或濕潤的紗布,放入寶寶的口中磨擦牙齦,這樣會對他有所幫助。

3、寶寶出牙的過程中,可能會有煩躁不安、睡眠不穩、口角流涎、咬物、吮手指、擦牙床、搖頭晃腦等不適感。有時牙床可能會有疼痛,引起低熱,致使寶寶哭鬧不休。這時媽媽應該更細心,更體貼地照顧自己的寶寶。多抱抱寶寶,以母乳餵養,多哄哄,給予更多的安慰。

4、咬自己的手,咬媽媽的乳☆禁☆頭,可以說,只要看見什麼東西,就拿來放到嘴裡啃咬一下。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來減輕牙床下長牙的壓力。此時,要避免讓寶寶咬硬物引起牙齦出血,這時可用潔淨的手指輕輕按摩牙床,會有減輕疼痛的作用。

5、出牙前2個月左右,大多數寶寶就會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內抓撓。媽媽如果仔細查看寶寶的口腔,就可以看到局部牙齦發白或稍有充血紅腫,觸摸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流口水時,應給寶寶戴上頸圍,保護頸部,用柔軟的、吸濕性強的毛巾輕輕擦試口角、面頰、下巴等處,以免引起發紅、皺裂。

6、這段時間寶寶的抵抗力會稍微下降,必須注意防感染,寒冷的季節應給寶寶保暖,保持清潔衛生。

7、當寶寶正在長牙時,牙床、牙齦和牙肉都非常脆弱,如果又有奶垢或食物殘渣停留在上面,則會讓原本輕微發炎的牙齦狀況更加嚴重。因此,寶寶出第一顆牙時,就應該幫他刷牙了,一天兩次。最重要的一次是在晚上就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