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愛撒謊?爸媽需要檢討自己!

撒謊,被認為是孩子品格的嚴重瑕疵。遭遇孩子撒謊的爸爸媽媽,常常如臨大敵,焦慮萬分:“孩子要是養成撒謊的習慣,可怎麼辦?”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撒謊?爸爸媽媽如何避免孩子養成撒謊習慣?真心爸媽家有倆娃,有些觀念和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

1、把孩子的行為定性為“撒謊”要特別特別慎重

鑒於撒謊是比較嚴重的品格問題,我們的觀念是,把孩子的言行不一或者隱瞞事實的行為定義為撒謊,要特別特別慎重,尤其是對於還很小的孩子,或者大一些的孩子首次出現“撒謊”問題時。

近日有兩位網友問到孩子撒謊的問題,無獨有偶,兩個被爸爸媽媽憂慮“撒謊”怎麼辦的孩子,都才兩歲多一點點。一個是把自己做的某件無關緊要的小事賴給爸爸,一個是晚上跟媽媽說上廁所,結果跑到客廳裡去玩兒。

坦率地說,真心爸媽認為這兩件小事,都完全沒必要上升到“撒謊”的高度。

第一個孩子小時候,我們也曾特別緊張,擔心孩子學會撒謊,也在類似的小事上批評過孩子。後來做父母的年頭多了,加上又有了第二個寶貝,對孩子的行為和想法瞭解得更多些,發現兩三歲孩子,還沒建立起“欺騙”的概念,同樣,也還沒建立起“守信”的概念,他們出現言行不一、或者輕微的隱瞞事實的行為,通常不包含明確的、主觀上的“欺騙”意圖,只是模範大人的某種玩笑或者滿足自己的小小需求而已。

比如把自己做的小事賴給爸爸的情況,他們說某事不是我幹的、是爸爸媽媽或者阿姨幹的,常常只是隨口一說,而且經常是在模仿大人。

好些大人經常拿一件明明不是孩子做的事來逗孩子:“這是不是寶貝幹的啊?”或者明知道是孩子吃了某樣零食,還故意說:“是不是小貓/小狗把餅乾吃了啊?”大人老這麼逗孩子,孩子自然也很容易學會。

要想避免兩三歲的孩子把自己做的事賴給別人,大人注意別這麼逗孩子就行了,還不必要認為他是在故意撒謊,也沒有必要把孩子揪過來,就他“撒謊”嚴厲批評一頓。

再來說小寶貝跟媽媽說上廁所,結果去客廳玩兒的事。那位媽媽認為孩子在“撒謊”、在“騙媽媽”,就此事批評了孩子,孩子很委屈,哭了半個多小時,後來見到爸爸,哭得更傷心。

我們覺得,這位媽媽,可能對於孩子撒謊問題過於緊張。這麼小的孩子,她只是在媽媽不允許他去客廳玩兒時,想方設法找個藉口達到目的而已,要她意識到這是“騙媽媽”、真正學會“騙媽媽”,可能還需要好幾年。在孩子意識中,這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而且她也沒有預期會被批評,媽媽態度嚴厲,孩子自然會感到驚愕、傷心。

那麼,如果爸爸媽媽第一次發現大一點的孩子,比如一二年級小學生撒謊,該怎麼辦?我們的建議是,爸爸媽媽要意識到這是撒謊的苗頭,但批評孩子時,不要直接批評他“說謊”,而是就是論事,告訴他,有什麼事,要跟爸爸媽媽實話實說。

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一二年級的孩子已經明白,“撒謊”是比較嚴重的事,而且涉及到品格問題,但他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時,可能並沒有成熟、周密的“預謀”,只是一時衝動,爸爸媽媽一下子把他的行為定性為“撒謊”,可能會讓孩子很害怕,既害怕爸爸媽媽降低對自己的評價,也害怕自己真的成為愛撒謊的“壞孩子”。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是什麼好事,所以我們建議爸爸媽媽儘量溫和委婉地處理,不要貿然嚴厲批評孩子“撒謊”。

2、真正的撒謊行為,往往和爸爸媽媽的“過度管束”相關

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已經上小學的或者更大的孩子,頻繁撒謊,那麼確實需要重視,而且要想辦法糾正了。

但要糾正孩子撒謊,僅僅嚴厲批評是完全不夠的,爸爸媽媽會沮喪地發現,每次批評,孩子都保證改,但之後又頻繁再犯。爸爸媽媽需要發現和消除孩子撒謊的誘因,失去誘因,孩子自然會慢慢改正。

真心爸媽認為,孩子撒謊的一個最主要的誘因,是爸爸媽媽的“過度管束”——對孩子管得太多、太嚴,總是告訴孩子這個不許做,那個不許做,或者孩子提一個要求爸爸媽媽不答應,又提一個要求,爸爸媽媽還是不答應,孩子又偏偏很想做,或者很想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那麼自然會想方設法,逃開父母的管制,而“撒謊”正是一個逃避管制的好辦法。

比如,有的孩子有手機,而爸爸媽媽又會時刻盯著孩子有沒有在玩手機,有沒有好好做作業,孩子就很可能想出一個辦法:裝著在作作業,實際上在玩手機。

我們的建議是:要麼不給孩子手機,要麼跟孩子約定每天玩手機的時間,但不會時刻去盯著孩子。我們是採用後一個辦法,孩子們答應了爸爸媽媽,基本上都能做到,偶爾超時一點,我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把時間卡得特別嚴。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起了這種默契,也會自然地約束自己,不再需要就“玩手機”和爸爸媽媽捉迷藏、打遊擊了。

對於管束孩子,爸爸媽媽們大致採取兩種不同的原則:一種是,爸爸媽媽沒有命令禁止的事,孩子做了,都不算錯;另一種是,爸爸媽媽沒有明言許可的事,孩子做了,都是錯的。很明顯,第二種原則,對孩子的管束,要嚴苛得多。

我們採取的是第一種原則,所以孩子的自由度很大,逃避父母管束的意願就很低,基本上很少有背著父母做什麼,或者說謊騙父母的情況出現。

為孩子撒謊煩惱的爸爸媽媽,不妨自檢一下,您採取的是不是第二種原則?孩子不被允許的事情,是不是太多了?如果孩子被管束過嚴、自由度很小,那麼他的言行觸碰管束“紅線”的時候,必然會很多,孩子逃避父母管束的意願就會很強烈,會經常言行不一、隱瞞事實、陽奉陰違,而且孩子越大,情況會越嚴重。

少數爸媽,可能會遭遇一種比言語上的撒謊更嚴重的情況——孩子背著父母,偷拿家裡的錢,而爸媽問時,孩子會堅稱自己沒拿。這種情況是怎麼出現的呢?

真心爸媽認為,根源還是在於父母的過度管束,孩子想買個零食,大人不允許,想買個玩具,大人不答應,而孩子的願望又很強烈,那麼一旦有機會,孩子偷拿家裡的錢來滿足自己的願望的情況就很可能發生。

這種情況,在真心爸媽家兩個孩子身上從沒出現過。甚至大兒上了初中,我們問他要不要開始帶些零花錢上學,都被拒絕了:“我自己不需要買東西啊”。孩子對自己拿錢沒有一點欲望,是因為平時的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想買什麼零食,我們從不拒絕,想買什麼玩具,我們都爽快地滿足。

3、“過度獎懲”,也是孩子撒謊行為的重要誘因

除了“過度管束”,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過度獎懲”,也是孩子撒謊行為的重要誘因。

有的家庭,會對孩子符合父母期待的行為給予“重獎”,有的獎勵,甚至大大超出孩子為獲得獎勵要付出的辛苦,是為“過度獎勵”。比如特別重視孩子考試分數的爸爸媽媽,可能會說:“這次月考,考了多少多少分給你買變形金剛。”

孩子一旦沒考到約定的分數,而又想得到獎勵,就可能在分數上跟爸媽撒謊。獎勵跟孩子某個行為的結果關聯得越緊密,孩子越容易計較得失,獎品平時的易得性越低,孩子獲取獎勵的欲望越強,相應地,孩子通過某種超常規的手段謀取獎勵的衝動越大。

真心爸媽家也會對孩子有獎勵,但獲取獎勵的條件相對很寬鬆,孩子不需要特別努力,即可獲得,比如期中期末考試都是90分以上,這對孩子來說很容易;而且獎品也不會是孩子嚮往了很久都沒有得到的東西(事實上,孩子的需求我們都儘量滿足,他們基本沒有什麼東西獲取難度很大)。所以我們家的獎勵,獎勵成績的成分很小,倒是獎勵孩子考試複習那麼辛苦的成分多些。這樣,孩子即便考試成績不是非常理想,也會坦然面對,不會特別沮喪,更不會出現編個好成績來彙報的情況。

同“過度獎勵”相對的,是“過度懲罰”——孩子會受到懲罰的事情過多,或者懲罰的嚴厲程度,超出事情本身的嚴重程度。

有的家庭是懲罰的項目過多,孩子不聽話要懲罰、不好好做作業要懲罰、考試成績不好要懲罰、被老師投訴了要懲罰,總之,哪裡沒有做到讓爸爸媽媽滿意,都會用“懲罰”的方式來教育。懲罰的項目越多,孩子逃避懲罰的衝動越大。

有的爸爸媽媽會奇怪,“我們對孩子要求很嚴格的,大小錯誤都會罰他,孩子怎麼還是養成了撒謊的習慣呢?”殊不知,名目繁多的懲罰理由,可能正是孩子養成撒謊習慣的重要誘因。

孩子是教出來的,不是罰出來的,不是發自內心地樂於遵守某種規則,再多的懲罰都沒用。所以真心爸媽誠意勸告讀者諸君,對孩子,該批評的事要批評,但懲罰,要越少越好。

有的家庭是懲罰過於嚴厲,比如有什麼小錯誤,都要挨打,孩子不想挨打,那麼出什麼狀況時,就容易選擇撒謊。有的懲罰,可能不是像體罰這麼嚴重,但是與孩子切身利益關係密切,孩子也容易選擇逃避懲罰。比如孩子愛玩電腦,爸爸媽媽就抓住孩子的這個弱點,用“不許玩電腦”來懲罰他,有的孩子喜歡某種玩具,爸爸媽媽就經常威脅用“再不給他買”懲罰。這些超出孩子樂於接受程度的懲罰,都很可能成為孩子撒謊的誘因。

4、孩子不需要撒謊,自然不會再撒謊

所以,對於孩子撒謊,真心爸媽給各位爸爸媽媽的建議是,除了不要把什麼事情都上綱上線,視為“撒謊”,還要自檢一下:自己對孩子有沒有管束過度、懲罰過度、獎勵過度。

孩子不是事事都被爸爸媽媽管得死死得,有自己一定的自由度,被誘發撒謊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孩子不會動輒得咎,不會一點點小事就遭受嚴重的懲罰,就不會非常害怕被爸爸媽媽發現錯誤,撒謊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

孩子獲得獎勵的難度不高,不會因一點點小差錯就失去期待已久的獎勵,說謊話哄騙父母、巧取獎勵的可能性就會很小。

總之,不被過度管束、過度懲罰、過度獎勵的孩子,沒有了撒謊的“需要”,自然不會再撒謊。

對於爸爸媽媽非常憂慮的撒謊問題,真心爸媽的觀點可能不那麼“合常規”,但苦惱于孩子撒謊,而且怎麼說服教育、怎麼批評、怎麼打罵都不管用的爸爸媽媽,不妨從消除孩子撒謊誘因的角度來試試看?

孩子愛說謊怎麼辦?

說謊,是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我在做個案的時候也經常會聽到父母說到這一點,面對孩子的說謊,父母們束手無策,不知道孩子為什麼要說謊,更沒有好的方法改變孩子說謊的習慣,更擔心孩子說謊是品格出了問題。

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孩子說謊的性質是不一樣的,父母不要一概而論,一定要根據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更重要的是提前做好預防,做到未雨綢繆。

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對一些概念模糊不清,經常會出現混淆概念的現象,這時候父母不要給孩子過早地下結論,貼標籤。因為他們還不能夠理解父母的指令,還沒有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所以,孩子看到、聽到一些事物的時候,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幼稚的判斷,並且用自己的語言模式表達出來。如果孩子的表達不是父母所要的答案或者是超出了父母的想像,在不能理解孩子的情況下,就會給孩子貼上一個這麼小就學會了"說謊"的負標籤。

所以,針對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在與其溝通的時候,不要把孩子說的話和自己所認為的完全聯繫起來,也不要帶有自己的想法判斷孩子所說的話。其實,有些時候你並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多聽少說,是最好的方法。

年齡稍大的孩子如果出現說謊的現象,有時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不能夠公正的處理,一看到孩子有錯誤或者惹了麻煩,氣就不打一處來,根本就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劈頭蓋臉不是批評就是打罵,為了自己的安全,孩子會用說謊的方式來逃避父母的責駡;當父母提出一些超出孩子能力範圍之內的要求或者給孩子制定一些無法實現的學習計畫和學習目標時,孩子經過努力之後沒有完成或者以孩子的能力根本無法達成的時候,孩子會迫于壓力而說謊;當孩子向父母提出正常的要求,父母處於"好心"拒絕孩子時,往往會讓孩子採取說謊的方式來達到目的。父母對孩子不要好高騖遠,不要把孩子看成是無所不能的天才,人在有壓力的情況下,會說一些話和做一些事情來減少壓力的,孩子更是如此。平時多交流,不要一味的關注學習,多聊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會對親子溝通起到幫助的。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說謊,有時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主見和觀點。如果這個時期父母不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不尊重孩子的意見,不信任孩子的做法,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孩子不但要說謊,甚至,有的時候連讓你聽謊話的機會都沒有,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的原因。孩子的想法和觀點會讓父母有一種危機感,感覺孩子脫離了自己的掌控,認為孩子不聽話了、叛逆了,自己的權威受到了侵犯。於是,父母會採取一些措施,來維護自己的權威地位,不要讓孩子說話,不信任孩子的能力,對孩子表示失望,這些做法只能讓孩子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讓孩子關閉心靈的大門。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孩子有表達想法的機會,並且尊重孩子所提出的合理的要求。

還有一種情況的說謊,就是為了掩蓋一些道德和法律上的錯誤或者是偏離了人格發展的正常軌道,把說謊當作了家常便飯,無視父母的存在和勸解,這種說謊就需要父母及時的根據情況做出恰當的處理。

總之,孩子說謊並不是一種好的品德習慣。同時孩子的說謊也給父母們敲響了警鐘,說明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不能夠理解孩子,不瞭解孩子、不信任孩子,對孩子一言一行不能夠做出正確的分析,平時和孩子不能夠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只是一廂情願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無視孩子的存在,不去考慮孩子的內心感受。當面對說謊的孩子時,父母一般會毫不客氣、不問青紅皂白的指責、批評孩子。這種方式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還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感,失去對父母的信任,並且對事物失去辨別的能力。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的糾正自己的做法,改變自己的態度,孩子不但會養成說謊的惡習,嚴重的會出現人格上的不完善,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父母和孩子不能很好交流的原因之一。

父母如何做才能培養孩子誠實的好習慣呢:

1、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愛說謊的孩子大多與家長[微博]平時說話不算數,對孩子的承諾不能兌現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要想孩子誠實守信不說謊,父母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注意自己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為孩子做個榜樣,做個表率。

2、尊重孩子,尊重規律。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當問題發生以後,要尊重客觀規律,不要把自己的主觀判斷強加給孩子,要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和不足。

3、啟發引導,小事做起。"不已善小而不為,不已惡小而為之"。引導孩子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讓孩子參與家庭中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4、瞭解孩子,信任孩子。父母一定要做到懂孩子,觀其心,知其行。多和孩子在一起共同探討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夠瞭解孩子心裡在想什麼,也只有瞭解孩子的想法了,才能做到無條件的信任孩子。

5、 及時發現,明確態度。百密仍有一疏,當發現孩子有說謊行為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掌握好處理的分寸,不要妄下結論,不要強迫孩子坦白、承認。瞭解事實真相,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要讓孩子明白說謊是不良的習慣。

教育家馬卡連柯有一段精彩論斷:"在你要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請你檢查一下自己的行為吧。你不要認為,只有當你和兒童談話,對他們教導什麼或指示什麼的時候,你才是對他們進行教育。你怎樣和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別人,你怎樣喜,你怎樣悲傷,你怎樣對待朋友,怎樣對待敵人,你怎樣笑,你怎樣讀報——所有這些對於兒童都具有巨大的意義。"

沒有哪個孩子天性就愛說謊,每一句謊話背後肯定都有一個讓孩子說謊的理由和原因,每一個說謊的孩子都有一顆值得父母關注的內心。父母要幫助孩子找出問題的癥結,讓孩子不再依賴于說謊,而是,信賴于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