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胎教用傳聲器好嗎_用傳聲器的利弊
養生之道網導讀:
音樂胎教用傳聲器好嗎?不知道從何時起,音樂胎教中採用傳聲器的准父母越來越多。音樂胎教用傳聲器好嗎?大家一塊來瞭解一下吧!音樂胎教最好少用傳聲器
作為醫用聲學專家說,用傳聲器進行音樂胎教,胎兒能不能聽到、聽到的是不是音樂,還有待科學論證。因為按照聲學原理,對處於羊水中的胎兒,聲波並不是被“聽”到,而是通過頭骨的“骨導”進入胎兒的聽覺系統。由於母體腹壁、皮下組織、子宮壁、羊水、胎兒頭骨等的反射、折射、散射、吸收等複雜作用,胎兒最終收到的音樂是嚴重失真的。
有些孕婦在用傳聲器給胎兒聽音樂時,胎動會比較頻繁,有些准媽媽就覺得效果很好,寶寶在做回應呢。甚至有人認為,音樂的聲音越大、離寶寶越近,寶寶才能聽得更清晰。殊不知,不合理的音樂胎教,不僅起不到人們想像的讓寶寶欣賞音樂的效果,而且聲波作為一種機械能還有可能對胎兒的軀體和聽覺器官造成傷害。
據一些孕婦反映,在例行超聲檢查中,當醫生把機器的工作模式從“黑白超”切換到“彩超”時,胎兒會“一激淩”,實際上這是胎兒對超聲波強刺激的本能反應。類似的道理,如果把傳聲器直接貼在腹壁上,進入母體的聲波所占的分量會大大增加,對胎兒的威脅不可忽視。
專家還告誡准父母們,經過長期進化,胎兒的孕育和成長過程已經相當完美,愛護寶寶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她)的成長環境保持“綠色”和“原生態”,最好不要人為地干擾它。或許,把音樂放給孕婦聽就可以了,這樣可以使她有一個好心情,給胎兒創造更舒適的成長環境。
很做多准媽媽在進行音樂胎教的時候,會使用音樂傳聲器,專家的意見是,保護胎兒聽力發育的角度出發,傳聲器還是不用為好,音樂放給孕婦聽就足夠了。
音樂胎教的誤區
1.給胎兒聽節奏較快音量較大的樂曲
太快的節奏會使胎兒緊張,太大的音量會令胎兒不舒服。因此,節奏太強烈、音量太大的搖滾樂就不適合作為胎教音樂。那音樂的音量放的較大,這會引起胎兒的躁動不安,長期下去,胎兒體力消耗太大,可能出生時體重過低有時還出現不良神經系統反應。
2.給胎兒聽音樂的時間過長
有的父母聽說音樂胎教好,就從早到晚的放音樂。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的。胎教音樂不宜過長,5~10分鐘的長度是較適合的。超過這個時間,胎兒的聽覺神經和大腦會疲勞。最好讓胎兒反復聆聽,才能造成適當的刺激。
3.大聲地在腹部播放音樂
音樂灌輸法是音樂胎教方法的一種,但是這一方法的實施要特別注意。將音樂播放機直接放在孕婦的腹壁上時,如果音量過大,即使你聽起來不大,但由於離胎兒太近,會影響甚至傷害嬰兒的聽力。所以,給胎兒聽音樂應使無磁胎教傳聲器,音樂頻率範圍在500~1500Hz之間。
4.隨意購買胎教傳聲器
市面上關於胎教的產品很多,應購買經過衛生部鑒定、能保護胎兒耳膜的傳聲器。胎教傳聲器放在孕婦的腹壁胎兒頭部相應的部位,音量的大小可根據成人隔著手掌聽到的傳聲器中的音響強度,就相當於胎兒在腹內聽到的音響強度。
溫馨提醒:胎兒每天睡眠的時間較長,直到9個月以後,醒著的時間才逐漸變長。我們在給孩子聽音樂時,應考慮到他可能剛醒來不久,音樂聲的力度不宜過大,因為力度愈大就愈易增加音樂的緊張度。
胎教趣事:兩組對比
前依斯特曼音樂學院名譽教授朵拉德·謝特勒做了一個著名的胎教實驗。在長達14年之久的研究中,謝特勒研究了懷孕期間聽古典音樂如何對兒童智力產生影響。一組胎兒從懷孕5個月一直到出生,每天聽特定的古典音樂2次,每次5分鐘,而另一組胎兒不接受音樂刺激。
孩子出生後,謝特勒每隔一兩周就去訪問實驗中兩個組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這種訪問一直持續了10年,謝特勒發現音樂胎教組兒童比無音樂胎教組的兒童提前3~6個月開始說話,他們有更多的音樂天賦,學習也更好。謝特勒認為胎教對兒童語言和音樂等方面的認知力發展有顯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