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不聽話 教你4招來對付

有時候父母會因孩子的一些表現而心生煩惱,就像叫孩子吃飯一樣。正在看電視的孩子明明就坐在客廳,可父母在廚房大聲叫他,他一點反應也沒有,哪怕整層樓的人都聽到了,他也沒聽到。但當你走到他面前,輕聲叫一聲,他卻聽到了,遇上這種情況父母怎麼改善孩子的選擇性聽話方式呢?

1.走到孩子跟前說

如果你發現在大聲呼喊孩子,孩子明明在眼前卻沒有反應時,父母就要走到孩子在跟前,蹲下身下用目光注視著孩子,確認孩子在專心聽,你才開始說話。如果你在較遠的地方大聲說話,孩子可能一句都沒有聽進去,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打算聽你說什麼,也就聽不見。如果你走到身前,看著他說那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效果,因為孩子認真聽了,他也就記住了大人跟他說了什麼。

2.重複你的話

當孩子在你講話時沒有認真聽時,你可以要孩子重複你的話,如果他不能重複出來,你可以用很嚴肅的目光看著他,然後問他是什麼原因不能重複出來父母的要求。當孩子集中注意力之後,父母再把說過的話重複一遍,此時孩子必定認真聽,因為他們知道如果自己沒有認真聽,當父母要他們重複時,他們就會說不出來,則有可能受到懲罰。

3.有要用嘮叨的方式

生活中不缺嘮叨型媽咪,她們像蜜蜂一樣在孩子耳邊不停地嘮叨,從衣食住行到日常活動,她們不斷地重複,有時一句簡單的交待也要重複十幾、二十次,此時孩子不得採取不選擇性聽話。

家長們要想孩子聽得認真,就不要過多嘮叨,選擇重點講,強調一次兩次可以,重複沒有任何意義,只會導致孩子注意力分散,聽不進去。有些父母認為多說幾次孩子就記住了,卻不知過於嘮叨不止是令人反感,還會導致孩子養成習慣性選擇性聽,當你講重要事情時,他也許一點都沒聽進去。

4.說多不如行動

你在洗手間叫孩子過來洗手,孩子半天沒有出來,你還站在那兒等待,這絕對不是好辦法。你可以直接走過去,牽起孩子的手走進洗手間,讓孩子把手給洗了。吃飯的時間到了,你喊了半天,孩子還不肯從社區回來吃飯,而你自己吃自己的,不管孩子。

最好的辦法不是在家高聲大叫,而是走到外面,將孩子拉到跟前告訴他,如果他不回來吃飯,家人也不會等他,吃完了之後就會收拾好,你回到家只能餓肚子。孩子自然會權衡後果,然後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