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愛笑的寶寶更聰明 寶寶聰不聰明看初生7個表現

很多人都認為新生寶寶小,什麼也不懂,根本看不出來聰不聰明,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你就錯了,新生寶寶雖然小,但是不代表他什麼也不懂,只是他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你想早知道你家寶寶聰不聰明嗎?其實看看寶寶初生時的7個表現就知道了。

1、愛笑

在出生時,聰明的新生兒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機警。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能獨自把頭抬高一會兒,仿佛在環顧四周,對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分什麼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麼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孩子笑得越早,聰明的可能性就越大。儘管這不是完全可靠的跡象,但它是個象徵。很早就開始笑的嬰兒常常會成為聰明活潑的兒童。

2、體重

大的健康的嬰兒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懷孕時得到良好營養和關照的母親生的。這些母親也更可能在家中給予她們的寶寶最好的教育幫助,這在後來的智力測驗中會表現出來。

較重的嬰兒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優勢,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例如,他們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要頻繁地餵養,可以把精力轉向更多的智力活動方面。

因此,從一出生起,與較輕的孩子相比,較重、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會發現他們處在一個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裡,就會以許多方式利用這種最初的好運氣。雖然非常聰明的兒童在出生時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一定全是如此哦!

3、愛模仿

新生兒有模仿成人面部表情的能力。當新生兒處在安靜覺醒狀態時,距離新生兒面部20~25釐米,讓他注視你的臉。首先,伸出你的舌頭,每隔幾秒鐘1次,慢慢地重複這個動作,然後停止。如果他一直看著你的臉,這說明他可能在嘴裡移動自己的舌頭,一會兒,他(她)就會將舌頭伸向嘴外。如果你對著新生兒做張嘴動作,重複幾次,他也會學著張開小嘴。另外,新生兒還會模仿噘嘴、微笑和悲傷的表情。

爸媽不妨多和新生小寶積極交流,經常對著新生兒做些動作,由簡單到複雜,提高他的模仿能力,利於新生兒的智力開發。

4、喜歡看東西

感知覺是嬰兒心理發展中最早出現的,而視覺又是感知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小生活在適宜的視覺刺激環境中,將為他們知覺和認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新生兒喜歡看東西,特別是圖書,有鮮豔顏色的東西,如紅球或黑白分明的靶心圖、橫條圖、漢字等等。他特別喜歡看人臉。尤其是母親慈愛的笑容,媽媽經常有意識地讓嬰兒注視自己的臉,俯身對嬰兒說話、呼喚其名字或是對其微笑,同時不斷地變換注視的角度。“眼睛對視”能傳遞媽媽對孩子的愛,增進母子感情。

相關閱讀:和孩子玩兒童智力遊戲 讓孩子做個聰明寶寶

5、嗅覺靈敏

新生兒喜歡緊貼著躺在媽媽懷中,當寶寶哭鬧時,你把手放在寶寶腹部並輕輕按住兩上臂,寶寶就不哭了。新生兒能精細地辨別味道,對於鹹、苦、酸的味道會有不愉快的表情。當聞到一種氣味時,有心率加快、活動量改變的反應,他能區別自己母親奶墊的氣味。在狀態良好時,他還會凝視對著你笑,吸吮自己的手或抓住談話人的手。

6、喜歡玩弄小東西

如果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寶寶在拿到東西後就喜歡敲,覺得這只手敲的不響後會換一隻手拿再敲。寶寶很喜歡敲東西,不管拿到什麼東西,都要拿來敲敲。

寶寶對能夠抓握的小東西非常感興趣,他會很好地握住奶瓶,也可能會用手指撿東西,會將東西從一手換到另一手,還會舉起、搖晃、推、拉、壓擠,以及拋擲靠近寶寶的東西。當他手裡拿著玩具時,他會使勁地用手搖晃玩具,或重重地扔在地上聽玩具發出的響聲。

嬰幼兒智力標準一覽表

寶寶1--3周歲的時候 ,屬於幼兒期,這個時期智力開發十分重要。家長需要密切關注寶寶的發展情況,及時引導教育寶寶,為智力發育打好基礎。那麼,幼兒智力的發育的標準是什麼呢?

12個月: 能站立,扶床沿或攙著手能跨步,會用拇指、食指揀小球,能放下手中東西,能理解“給我”、“再見”,會叫“媽媽”、“爸爸”等。

15個月: 會獨走,從坐位站起,能指出自己的眼、鼻等,能用姿勢表示要大、小便,能聽懂一些日常用語。

18個月: 能爬臺階,扶著欄杆上樓梯,會用匙,翻書,認識圖中一些東西。

2歲:會跑,扶著欄杆下樓,能站著踢球,會說5個字的短句,會戴帽子、提好褲子,白天能控制大、小便。

3歲:能倒退走,兩足交替上樓梯,會數到10,會控制大、小便,會學大人做清潔工作,會畫人像等。

相關閱讀:1-3歲幼兒聰明益智食譜 聰明寶寶吃出來

以上是正常嬰幼兒應達到的智力發育水準,可作為估計幼兒智力發育的標準。如果一個孩子實際達到的發育水準比正常小兒智力發育出現的時間遲,說明這個小孩可能有智力落後。如一個4個月的孩子,只具備兩個月或3個月小兒的發育水準,說明這個孩子可能有智力發育落後。而動作提前1個月出現則有可能是超常兒童。

發育遲緩的表現:

初為人父母,很多育兒知識都是懵懵懂懂。可是,對於寶寶智力發育這個關鍵切不可大意。爸媽多關注寶寶的同時,也無需過分緊張。不少家長時常擔心的問題就是,寶寶這麼大了,還不會說話,這是發育遲緩嗎?一般來說,3歲以內孩子如有下列一項以上異常表現,則高度提示智力發育遲緩的可能性:

1、 哭聲異常,即從刺激到引起啼哭的時間長,有時需反復刺激或持續刺激才能引起啼哭,或者哭聲尖銳,或哭聲細小無力;部分患兒不愛哭鬧,顯得異常“乖巧”。

2、寶寶吸吮能力差,咀嚼晚,吃固體食物時,容易發生吞咽障礙和嘔吐。

3、 睡眠過多且不易喚醒。

4、滿百天嬰兒豎頭不起或轉頭困難,單眼或雙眼持續向裡或向外。

5、滿百天后才有笑的表情,且表情呆滯,到6個月時不能表現出自然的笑容。

6、半歲後注視手和玩手的動作仍持續存在。

7、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6個月時不能注視臉面上方緩慢移動的物體,不能朝發出聲響的方向轉頭,不能自己翻身,無CR幫助不能坐穩。

8、 在7~9個月仍常流口水,清醒時有磨牙動作。

9、到9個月時不能主動伸手拿東西,當有大人扶時不能用雙腿支撐體重。

10、 運動發育如俯臥抬頭、坐、站、走等動作較正常兒童落後3個月或以上;而且走不穩。

11、 語言發育落後,到10個月時不能咿呀學語,發音也不清晰。

12、對周圍人物和環境缺乏興趣,不喜歡與人交往,缺乏情感依戀。

相關閱讀:聰明寶寶養成記 兒童智力開發從小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