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老人這事一定要講究戰略
養生之道網導讀:
老人幫忙帶孩子,你的感激自不必說,但是時間長了,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怎麼才能說服老人捨棄那些不太可取的經驗,用科學的方法育兒呢?作者:動動
說服別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想要說服老人,就更是難上加難!不過,想想你在工作中是怎樣說服了那個最固執的客戶?也許便能從中琢磨出許多訣竅,幫你完成說服老人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訣竅1 找出焦點
也許隔代育兒中的矛盾很多,再加上兩代人在價值觀上有差異、生活方式不同等等,造就了我們經常有“頭大”的感覺。在這種狀態下,肯定是很難說服老人的,因為你不知道從哪兒“說”起。想要說服別人,先要考慮清楚“說服”的步驟,找出說服的“焦點”。比如想想哪些是馬上要說服老人改變的,哪些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忽略不計,哪些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才能有所改善。分析之後,你就會找到問題的焦點,對此再繼續“策劃”下一個步驟。
經典故事:
妮妮4 個月,妮媽要上班了,婆婆從農村趕來幫忙照看孫女。一個星期不到,妮媽覺得已經要崩潰了:婆婆每次喂妮妮喝水、喝奶後從不刷奶瓶,下次接著用,因為覺得又不髒沒必要;妮妮的衣服和全家的衣服都泡在洗衣粉水裡一起洗,婆婆說已經漂乾淨了;出去曬太陽時不給妮妮戴帽子,因為“曬黑了更壯實”。再加上婆婆做飯很不合口味,說話有口音,不愛洗澡換衣服……妮媽真覺得這日子沒法過了。
在和網友的傾訴中,大家七嘴八舌地給妮媽出主意。最後妮媽決定:以後不讓婆婆給寶寶洗衣服,自己下班洗;多準備幾個奶瓶,讓婆婆每次只用乾淨的;請小時工來做飯。口音的問題沒關係,據說這樣還能説明孩子發展語言能力。只要說服婆婆經常洗澡換衣服,出去曬太陽的時候給寶寶戴個小簷帽就OK 了。擇清了這些“亂毛線”,想到只需改變兩件事,妮媽也不鬱悶了,信心十足地準備去說服婆婆。
訣竅2 建立信任
信任是說服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任何說服都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想想,在工作中,如果客戶信任你,你就很容易說服他;相反,如果不被信任,那麼你的建議也很難被接受。所以,想要說服老人,要讓老人對你有足夠的信任。大多情況下,老人總覺得我們還是孩子,不肯接受我們的育兒建議和方式。這時候專家、醫生、育兒雜誌以及老人周圍和他同齡的帶過孩子的親戚、朋友,都可以被你巧妙地利用上。另外,建立感情就更是建立信任的基礎。感情好了,你很容易就能贏得老人的信任和理解,讓老人逐步按照你的育兒方式照顧孩子。
經典故事:
逸逸不到3 歲,平時由外婆照看。外婆最怕外孫生病,天氣稍冷稍熱都不帶逸逸出門,什麼泥啊、土啊更是不肯讓外孫碰一下。每到週末,逸逸的爸爸媽媽休息,都會帶著孩子到處去玩。不僅是去遊樂場,也會帶他去野外露營,去海邊挖沙子,每次有同學、朋友聚會也會帶上小傢伙。但是對此,逸逸的外婆卻很反對,覺得這是因為年輕的父母貪玩而折騰了孩子。確實,逸逸有時會因此生病。老人為這事兒和女兒生了不少氣,甚至要禁止逸逸媽媽週末接走孩子了。
為此逸逸媽媽專門買了一些《怎麼玩才能更聰明》之類的書和雜誌放在家裡;請自己當了兒童教育專家的高中同學到家裡吃飯,當著媽媽的面邊吃邊聊多帶孩子見世面、接觸新鮮事物對孩子身心發展如何有好處;還在一個週末特意邀請了一位媽媽很久沒見的老同事帶著孫女來家裡客。那個小姑娘聰明活潑,品學兼優。當逸逸的外婆隨口問老同事是怎麼教育出來的那麼優秀的小孫女時,老同事的一句“都是玩出來的”讓逸逸外婆印象格外深。自此之後,逸逸外婆對小傢伙週末出去“瘋玩”不反對了,自己也主動帶著外孫到處去玩。碰到“對付”不了外孫的事,還會先給女兒打電話,或者囑咐女兒找些書和雜誌來一起“研究”。
訣竅3 雙贏策略
如果只一味地向老人強調改變某些做法或習慣是“為孩子好”,老人有時會產生逆反心理:你們不就是我這麼帶大的嗎,現在這樣就能把孩子帶壞了?!如果老人鑽了這樣的牛角尖,再去說服他的話會很困難。所以在說服工作一開始就要採取“雙贏”策略,即把事情一分為二地說,讓老人體會到按照你的方法做既是為孩子好,又是為老人著想,是特別周到、體貼和可行的提案。不過想做到這一點,需要你多站在老人的立場上分析問題,“知彼”非常重要。其實有很多事情,當你站在老人的立場上去想過之後,也許就不想再去說服他了呢!如果你遇到的是強勢的老人,還可以以柔克剛,以弱克強。利用博得同情的技巧達到說服他們改變做法的目的,讓老人體會到是因為自己的讓步而使你不再為難,他們會很有成就感。
經典故事:
壯壯快2 歲了,一直由奶奶追著餵飯,這讓壯壯媽十分頭疼。正好有一次奶奶在追著孫子餵飯的時候被傢俱撞傷了膝蓋,壯壯媽決定就借這個機會和婆婆好好談一談。壯壯媽主要說的是婆婆年歲大了,身體也不好,總是這樣滿屋子追著孫子餵飯很辛苦;又說了每次這樣喂完飯後,老人自己也吃不好飯了,經常胃疼,讓她覺得很心疼。最後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其實讓孩子自己吃飯他可能對吃飯會更有興趣,能吃得更多,還能鍛煉孩子的很多能力。然後就提出讓婆婆把孫子放在餐椅裡,給他不怕摔的小碗、小勺讓他自己吃,大人坐在旁邊吃自己的飯,順便給孩子示範的辦法。
奶奶試了幾次之後,覺得這樣吃飯孫子好像吃得更多些,自己也省了很多力氣,就徹底改變了追喂的方式。壯壯媽終於松了一口氣。
訣竅4 把握時機
想說服別人,不能單刀直入、開門見山。應該注意察言觀色,選擇對方心情舒暢、精神狀態良好的時機,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想要說服老人,這點更是重要。如果在氣氛合適的情況下,你的建議很容易被接受;要是時機不對,你的目的難以達到不說,很可能還反被老人數叨一番。而且,記住,一定不要在孩子或者其他長輩面前和老人爭辯,那是最不明智的選擇。
經典故事:
童童有點兒害羞,爺爺卻偏偏喜歡在人面前“展覽”孫子。可是一旦遇到孫子沒有按自己的意願和別人打招呼或者背唐詩,就又很生氣地數落孫子。結果就是導致小童童更加害羞和怕見生人。童童媽媽幾次看見這樣的場景,一直想找個機會告訴公公:如果不勉強童童,讓他在旁邊看一會兒的話,孩子反而會主動地和別人打招呼。
一次爺爺多年未見的老戰友來訪,爺爺太興奮了,只顧得和戰友聊天,忘記“展示”孫子了。童童呢,則在熟悉了客人和現場氣氛後,主動地拿起一個大蘋果送到客人手裡,還跟客人有問有答。客人一再誇童童有禮貌,童童很興奮,爺爺也覺得格外有面子。等送走了客人,趁著爺爺還處在興奮狀態的時候,童童媽媽趕緊把早想說的話和公公溝通了一番,並且以剛才的情況做了實證。爺爺欣然接受了童童媽媽的提議。
但願你能做一個說服高手,像說服客戶那樣去說服老人。但是,老人畢竟不是客戶,生活也不是生意。“說”不“服”的時候索性就別說了,自己多幹點兒活兒彌補他們照顧孩子上的不足;自己多用些心在孩子身上,以此來糾正老人在教育上的偏差。得到雙倍照顧、呵護的孩子一定會更健康、快樂地長大,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