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園需要準備什麼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孩子入園需要準備什麼?寶寶在入園之初,剛開始接觸新的環境,會出現異樣的心理感受,也會在有些方面感到不適應,這些都需要家長在入園前做足準備。那麼,孩子入園需要準備什麼?一、孩子入園需要準備什麼
1、心理準備
家長要充分信任幼稚園的教育,以緩解孩子焦慮的情緒。家長一定要在入園前與孩子談論上幼稚園的話題,告訴他(她):寶寶長大了,要上幼稚園,幼稚園有老師、玩具、還有小朋友和許多好玩的東西等等。以此來激發孩子上幼稚園的願望。
孩子剛到幼稚園一定會經歷一段適應期,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園還很開心,可是第二、三天就哭著鬧著不想去上學了。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孩子第一天還比較有新鮮感,等到接下來幾天“反應過來”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那肯定是要哭鬧的。這個時候家長儘量不要有過多的猜測,而是要儘量相信幼稚園,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幼稚園的喜歡,這樣孩子慢慢也會喜歡幼稚園、喜歡老師的。
2、生活準備
(1)培養孩子獨立吃飯。家長朋友從今天開始就應鼓勵孩子去試著自己吃飯,不必過分擔心孩子會把飯灑得到處都是,當孩子初步學會自己吃飯後,家長朋友就應該在一旁指導,鼓勵孩子自己吃飯。
(2)孩子學會自己大小便。 孩子入園前在家裡一般是坐便盆大小便的,但幼稚園廁所大都是蹲坑式的,孩子對此不習慣,所以入園後入廁的問題最多。孩子要學會上廁所。首先要解除他的緊張心理,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能自己上廁所了。
模擬練習:在平地上擺兩塊磚,它們中間離開一定距離,家長和孩子比賽上、下、蹲下、起來的動作,並逐漸加寬兩塊磚中間的距離和高度。孩子照著做了,家長要表揚。
(3)培養孩子自己穿脫衣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穿脫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於一種模式。
(4)建立孩子的午睡習慣 在幼稚園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這是保證孩子有充足睡眠,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措施之一。對於在家裡沒有午睡習慣的孩子,最好在上幼稚園之前能讓孩子養成午睡習慣。
(5)鍛煉寶貝自己拿水杯喝水,我們經常看到3-4歲小朋友喝水還是媽媽或者奶奶舉著杯子,幼稚園沒有人幫忙,孩子可能就會喝水少,喝水少就容易生病。
二、孩子入園後常見的三個誤區
誤區一:寶寶哭家長跟著焦慮
寶寶入園時哭鬧,許多家長也表現出焦慮的情緒,甚至一起哭,這樣會讓寶寶更緊張,越發不想上幼稚園。
正確的做法:將寶寶送到幼稚園後,要微笑著與寶寶再見,然後立即離開。寶寶最開始入園,哭鬧是正常現象,家長適當安慰後就可以走了,要相信老師有能力把寶寶哄好。
誤區二:寶寶入園家長躲在牆角看
有些家長把寶寶送到幼稚園後,聽到寶寶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牆角、門後、窗外看,或中途來看。如果被寶寶發現,只會強化哭鬧行為,導致寶寶平靜後又開始哭起來。
正確的做法:面對寶寶的哭鬧,家長們要做的就是不間斷地送寶寶去幼稚園,上三天歇兩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會使寶寶產生依賴心理,習慣用哭鬧的方式解決問題。
誤區三:問寶寶在幼稚園有沒有哭鼻子
在與寶寶討論幼稚園生活時,很多家長都會問寶寶有沒有哭鼻子?是不是想媽媽了?獨自去幼稚園,已經讓寶寶覺得受了很大委屈,家長稍加強化,就會讓寶寶傷心備至,更加對幼稚園產生逆反心理。
正確的做法:對於初入園的寶寶,爸爸媽媽們要多與老師聯繫溝通,瞭解寶寶在幼稚園的行為和表現,以便回家後能與寶寶暢談他們的幼稚園生活,密切觀察寶寶身體與情緒上的變化,及時給寶寶心理安慰。要選擇正面的話題,可以問寶寶在幼稚園有哪些高興的事?今天做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引導寶寶發現幼稚園的樂趣。如果寶寶不願意說幼稚園的事,也不要勉強他,在他願意說的時候,會主動表達。
三、寶寶入園的最佳時機
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約3歲左右)隨著寶寶生理和心理的發展,生活基本上能夠自理,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和願望,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家庭的空間、只和幾位家庭成員進行交往,產生了參與社會生活的願望和需要,夥伴關係開始發展,產生了與小夥伴交往的興趣和願望。
儘管公認“3歲是寶寶入園的最佳年齡”,但有些學前教育專家持有不同觀點。他們認為購買玩具應按兒童的興趣愛好及能力所及的範圍選擇,而不宜參照店員類似 “您的孩子4歲了,適合玩這種玩具”的推薦。同樣的道理,以年齡作為劃分入園時機的唯一標準是不夠科學的。
那麼何時才是寶寶入園的最佳時機呢?父母不妨從以下4個方面來考查孩子的心智成熟度:
1、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2、是否能分清人的稱呼;
3、是否能說清楚基本的日常生活用語;
4、是否可以自己洗手、拿勺吃飯、穿鞋襪。
孩子若能基本達到上述標準,就具備了上幼稚園的能力。此時便是入園的最佳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