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怎樣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樣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作為父母我們都非常愛我們的孩子,但在面對孩子時我們又時常感到困惑,尤其是當孩子向我們提出一個又一個的要求時。怎樣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當孩子向我們提出一個又一個的要求時我們會感到無所是從,滿足孩子的要求吧--怕會慣壞孩子;拒絕孩子的要求吧--又怕委屈了孩子,當孩子被拒絕後往往又哭又鬧,這時我們做家長的會心軟又心煩,外加無奈,不知該如何去做才是合理的,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利。有許多父母由於非常喜愛自己的孩子,從來不會也不忍心對他們的請求說一聲“不”。但是,不懂得拒絕孩子的家長未必會更令孩子喜歡。還有一些父母不懂得拒絕孩子的技巧,他們生硬、冰冷的話語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說“不”是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的。

理解拒絕的重要性

現在的家庭中一船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們對這個獨苗苗往往愛護有加,生伯餓著了,涼著了。父母們望子成龍心切,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環境。對於孩子的各種要求,更是幹依百順,從來不會拒絕。孩於們在家裡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其實,這樣的培養方式是很不可取的。一方面,這樣很容易使孩子養成嬌生慣養的習慣,他們沒有經受過拒絕和失望,挫折承受力非常低。另一方面,在各種要求一再輕易地獲得了滿足之後,孩子會逐漸提出來越來越高的要求,他們的“胃口”會越來越大,需要會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家長再也不能滿足他們。

適當地拒絕孩子,只要注意恰當的方法和技巧,將是大有稗益的。拒絕孩子後,不但不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產生怨恨,反而會讓父母在他們心中樹立很高的威信,同時也使他們懂得很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拒絕的過程中儘量不討論是非對錯

家長要明白,自己只需要亮明自己的態度和原因即可,沒有必要讓孩子必須認可,更不要試圖馬上說服孩子,允許孩子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家長只是告訴孩子他的想法不能被滿足,不代表孩子的想法錯誤,這是兩碼事,這樣可以降低孩子的不滿情緒。

櫃絕了孩子之後要簡單做出解釋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比家長想像的要懂事得多。同時,孩子也是很有自尊心的。拒絕孩子後向他們作出解釋,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同時也在家庭中營造了民主、和諧的氣氛。這樣,孩子不但很容易接受拒絕,也學會了理解和支持父母。

在向孩子進行解釋時要注意三點:一是通俗易懂。有的父母把向孩子解釋原因當作是一種說教。一句通俗的話就能說明的問題,偏偏要大肆地講一通生硬的道理,定要逼得孩子乖乖點頭才肯甘休。這種說教式的解釋是令孩子討厭的。二是簡單明瞭。對孩子做解釋,簡簡單單的幾句就夠了。有的家長一對孩子說起話來就婆婆媽媽、沒完沒了,這樣特別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三是就事論事。有的家長在解釋理由時,很容易產生極其豐富的聯想。明明在說這件事,一下就扯到了其他毫不相干的事上。比如本來是要解釋週末不帶孩子去公園玩耍的理由,結果卻變成了批評孩子上次數學沒有考好。這樣的解釋顯然是偏離主題的,是不能讓孩子信服的,它的最大害處是,久而久之,孩子會拒絕聽父母的任何解釋。

對於同樣的事情,家長的態度要始終如一,前後一致

尤其是要避免家長根據自己的情緒好壞決定對孩子的態度,家長心情好的時候,一呼百應,家長心情不好,對孩子的要求一律拒絕,這樣不僅不會給孩子良好的規範,甚至會傷害孩子。

有些孩子很會耍小聰明,在媽媽這裡得不到,就去找姥姥,姥姥心疼孫子,造成大人之間的不一致,不利於孩子養成一些必要的行為習慣。

拒絕孩子的時候要明確

拒絕孩子的時候要明確一點,是拒絕孩子要求的這件事情,不是拒絕孩子。也就是要讓孩子感覺到,家長是對事情有不同意見,這樣的意見不會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愛。

拒絕和滿足要結合進行

家長注意不能對孩子的要求拒絕太多,必要的情況下,需要適當滿足,兩方面結合進行,才能引導孩子健康發展。

拒絕的語氣要肯定,態度要溫和

對於孩子的要求,家長的態度要明確,並且清楚明白的告訴孩子,語言要簡單,必要的解釋可以有,但是不要反復嘮叨,反復講道理。拒絕的時候不帶情緒,以免激化孩子反感。

像這樣,慢慢的孩子會習慣遵守一些規則,同時也不會讓孩子感覺被限制,被束縛,一方面促進親子關係良性發展,一方面促進孩子能力的培養,互相促進,相得益彰,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一旦說不,就要堅持下去

拒絕孩子之後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千萬不能出爾反爾,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大人說話不算數,家長以後也會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有的家長在拒絕了孩子之後,可能會覺得於心不忍,就乾脆又滿足了他們。有的家長可能拒絕後又後悔了,就收回了自己說過的話。不論原因如何,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出爾反爾的行為……即使孩子哭了,也仍然要堅持原來的決定。

如果拒絕孩子後又發現有不妥之處,可以在以後來彌補。但不要當場反悔。特別是不要因為孩子的撒嬌、哭泣就改變決定,因為這樣的做法其實間接強化了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他們以後就會“學會”用撒嬌、哭泣來獲取他們想要的東西。

讓孩子明白什麼東西是值得擁有的

父母的任務是讓孩子明白什麼值得擁有,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擁有在拒絕了孩子之後,父母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事要做,這就是讓孩子明白什麼東西是值得擁有的,以及怎樣去擁有它們。比如,當孩子想買一個新書包時,你拒絕了。這時,可以向孩子解釋,他的書包本來就很新,完全不必要重新再買一個。用同樣的價錢買一本新書,或是買一個新玩具都比買書包有意義。

同時,父母們也不要無償地答應孩子的各種請求。從小就要讓孩子懂得要獲得任何東西,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父母在答應孩子的要求以前,可以讓孩子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如果孩子完成了就滿足他們的要求,完成不了就不能滿足他們。比如,孩子提出要買玩具,父母可以要求他們洗一次碗或者掃一次地。想要得到的東西越貴重,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多。這樣,一方面對父母而言,在滿足孩子要求的同時,又培養了他們的勞動意識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對孩子而言,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的東西,他們肯定也會更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