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秋季易患什麼疾病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秋季易患什麼疾病?入秋以後天氣多變,疾病多發,寶寶的身體也會容易出現不適,讓媽媽們措手不及。因此,早發現、早預防對此至關重要。那麼,寶寶秋季易患什麼疾病?

一、秋季寶寶易患9種疾病

1、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顧名思義就是最容易在秋天發生的腹瀉。寶寶在入秋以後腹瀉發病率開始頻繁,因此,爸爸媽媽可不能有任何鬆懈。

2、急性腎炎

急性腎炎也是寶寶在秋季容易患上的疾病,寶寶因為扁桃體炎或皮膚化膿性☆禁☆感染,會使腎臟免疫損傷,出現急性腎炎。

3、氣管炎

支氣管炎通常是由於上呼吸道感染了病毒所致。秋季天氣複雜多變,如果寶寶體溫變化過快,吸入煙塵、花粉、羊毛等刺激性物質都可能引起寶寶支氣管感染。

4、哮喘

秋季是過敏性哮喘的好發時期,通常是過敏原通過內因而發病,這是一種嚴重危害寶寶健康的常見病,它不僅給寶寶帶來許多痛苦,而且頻繁發作後,會影響到寶寶的肺功能,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

5、流感

秋季是流感病毒多發季節,寶寶身體抵抗力低下,是流感病毒重點侵襲物件。秋季,媽媽們因該加強對寶寶流行性☆禁☆感冒的預防。

6、瘧疾

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寄生蟲疾病。秋季蚊蟲肆虐,瘧疾主要通過蚊蟲叮咬進行傳播,寶寶由於自身免疫系統不完善,成為瘧疾主要危及人群。

7、鼻炎

鼻腔黏膜和粘膜下組織發生的炎症俗稱鼻炎。秋季氣溫變化較大,秋季風沙也會增加空氣中粉塵量,寶寶身體抵抗力偏弱,這些都容易造成寶寶鼻炎。

8、過敏性皮炎

秋季空氣中含有的動物皮屑、各種花粉、灰塵量大大增加,寶寶對過敏抵抗力還很弱,很容易發生過敏性皮炎。

9、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秋季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大量的增加,寶寶很容易受到腸道病毒感染,引發手足口病。

二、寶寶秋季保健常識

1、給寶寶多喝水

秋高氣爽,寶寶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如果寶寶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在幼稚園裡時,老師尤其要關照小朋友多喝水。

平時多給寶寶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柳丁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肴的鹽分,並保持寶寶體內水分平衡。

2、少吃“上火”食物

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薑、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鹹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儘量少吃。

3、呵護寶寶皮膚

媽媽在給寶寶擦拭或洗臉時宜選用柔軟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畢後,需用含有天然滋潤成分的兒童護膚品。

寶寶的嘴唇容易乾裂。媽媽應先用濕熱毛巾敷在寶寶的嘴唇上,使嘴唇充血,然後塗抹潤唇膏。寶寶鼻腔內的黏膜比較容易乾燥,媽媽可用棉簽蘸生理鹽水滋潤鼻腔。

4、忌食冷食物

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即使體質好的寶寶也不能天天吃冷飲。除了限制冷飲以外,從冰箱拿出的飲料、優酪乳最好放置在室溫下15分鐘後食用。

5、冷水鍛煉

秋季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寶寶對冷的適應能力。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沖淋和游泳。冷水鍛煉要循序漸進,先用與體溫接近的水,然後逐漸降低水的溫度。洗完後用幹毛巾擦乾。冷水沖淋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動作要迅速,浴後用幹毛巾擦至皮膚輕度發紅為止。

6、預防腹瀉

入秋後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主要累及3歲以下寶寶。媽媽一定要把住“入口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

7、營養調理

多給寶寶吃牛奶、豆製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麵包、小米、黑米等五穀雜糧,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蔔、胡蘿蔔、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總之,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

8、及時打預防針

疫苗注射後一般要一個月後才能在體內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初秋要及時給寶寶預防接種,打流腦等預防針,以防範各種傳染病。

9、抓緊驅蟲

秋天是驅除蛔蟲的最好季節,如在此時服用打蟲藥可將其“一網打盡”且不留後患。因此,建議家長在初秋抓緊為寶寶驅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