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沒主見”父母 從每週開一次全家會議開始
養生之道網導讀:
不妨趁著孩子還小,我們能夠陪伴左右的時候,大家一起多做些事情,這些以後都會變成美好的回憶。作者:黑幼龍(華文卡內基創始人、四個孩子的爸爸)
本文摘自其著作《慢養》
回憶過去幾十年的教子方法,全家一起開家庭會議,是我最珍惜的時光。有時有具體的事情討論,有時沒有,就是單純全家一起聊聊天,地點可以在飯桌旁或在家裡席地而坐。
▋
讓孩子向服務員確認訂位
大多數會議都是為了討論要去哪裡玩、到哪家餐廳吃飯。當大家最後敲定完餐廳,我就對孩子們說:“由你們負責打電話跟餐廳訂位。”
那時老大才上小學,弟弟妹妹們不用說了,年紀更小,但我還是堅持由他們去預約訂位。於是,他們只好戰戰兢兢地拿起話筒,告訴對方全家用餐的日期、時間、人數。現在想想,當餐廳接到這樣的訂位元電話,會不會覺得是小朋友惡作劇?幸好沒發生什麼誤會。
到了餐廳門口,我也會讓小孩自己出面向服務生確認訂位元。在一般家庭,通常都是父母一手包辦這些事,但我還是堅持,有些任務,孩子真的可以獨立完成。
▋
換工作前挨個詢問孩子的意見
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我們還住在美國花園新城的時候。當時我正考慮轉換跑道,離開美國休斯飛機公司,準備回臺灣到光啟社,那次會議地點定在樓下公園的噴水池邊,我問太太及孩子們:“我想換工作到光啟社,你們說好不好?”我請他們每個人都發表意見,最小的兒子立行那時候才大班,但一樣有發言權。
其實當年要放棄飛機公司的工作回臺灣光啟社,兩個工作的性質、薪水差距都很大,所以開家庭會議,除了徵詢家人的意見,也是希望借此舒緩一下心理壓力。
說實在的,那會兒孩子都小,對於父親想要換工作一事,能表示什麼意見?不過,我還是鄭重其事地讓他們挨個兒發表意見。多年後他們長大成人,卻都還記得全家曾經一起在噴水池旁開會,討論爸爸是否換工作的話題。
▋
讓孩子用一個字形容你
我們開家庭會議的方式很多元。有一回我看一份英文資料裡頭提到,開燭光家庭會議的效果比較好,所以偶爾我們就會點蠟燭來增加氣氛;我們也曾玩過遊戲,讓每個人只能用一個字來描述對彼此的感覺。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非常驚訝,別以為孩子年紀小,什麼都不懂,天真無邪的小朋友,觀察力往往是非常敏銳而正確的,例如有一次,小兒子黑立行就用一個字形容姐姐黑立琍,他說姐姐是“變”,他這個字一說出來,全家都拍案叫絕。立琍很聰明,雖然她的聰明沒有用在讀書上,但她的反應快卻是全家公認的,立琍點子多,黑立行經常應接不暇,所以他說出“變”時,大家都覺得一針見血、非常精准。
大家不妨今天晚上就和家人試試這個小遊戲,
每個人用一個字來形容自己的家人,父母們看看自己的孩子用哪一個字形容你,或是先生用哪一個字形容太太
,這是非常好玩的一個遊戲,你們也許會對彼此的答案大感意外呢!▋
和孩子一起打遊戲至關重要
父母和孩子們相處,除了開家庭會議外,和他們有共同的嗜好,例如一起運動,像打籃球、打乒乓球,或是一起玩現在年輕人中最 in(流行)的網路遊戲和電動玩具等,都是很好的方法,讓動態的互動多一些,不要只是和孩子一起看電視。這些方法都能增加親子間的親密感。
我六十歲生日時,全家一塊兒聊天,聊到乒乓球,因為我和四個孩子住在美國的時候,車庫擺了一個乒乓球桌,孩子們和我打球,從來打不贏我。他們很愛打乒乓球,但只要我一上場,就將他們殺得片甲不留!他們覺得很奇怪,爸爸怎麼這麼會打乒乓球?我總是開玩笑地告訴他們,其實這是我用青春換來的,因為我都沒在讀書啊,是打乒乓球長大的!
籃球也是另一個我很喜歡的運動,我和孩子們一起打籃球,雖然我的年紀比他們大得多,一轉身還會不小心摔倒,但我三步上籃、投籃等基本動作仍非常不錯,這也讓孩子們相當驚訝。
另外,我也很喜歡帶孩子們一起到外面餐館吃飯,我太太曾經問過我:“幹嗎不在家裡吃飯,老是愛上館子?”其實這是另一種爭取和孩子互動的方法,
因為上館子吃飯,就等於是全家人一定要坐在一塊兒吃飯談話,大夥兒不能亂跑
,所以我通常會在吃飯的時候和孩子們談談話,而且每個人都有輪流講話的機會,這也是增進全家人感情的好方法。臺灣地區前教育部門負責人吳京曾說過,在臺灣長大的孩子成天被父母、老師逼著學習、考試,到美國留學也是認真苦讀,最後當上工程師;但他的孩子在美國受教育,卻每天打籃球,長大後也同樣是工程師,比較之下,似乎有些諷刺。不妨趁著孩子還小,我們能夠陪伴左右,大家一起多做些事情,這些以後都會變成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