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熱,中醫防治三大法寶
(圖片來源xuzhenhong相冊)
中醫治療兒童暑熱
每到暑期兒童發熱就會多起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暑季氣溫高且濕度大,兒童適應力弱者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導致體溫升高。二是貪涼飲冷、風扇直吹、空調溫度過低、冒雨受寒等,使汗腺功能失常,不能出汗散熱,導致體溫升高。三是感染病原微生物導致體溫升高。
暑季體溫調節功能失常而發熱中醫稱之為陽暑,多見於體弱兒童。主要表現為發熱,體溫隨氣溫上升而升高,隨氣溫下降而降低,或在陰涼環境中能保持體溫正常,可伴有出汗、口渴、多飲、多尿等,化驗檢查均無陽性結果。治療方法主要是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居室內通風降溫,讓孩子睡足覺,同時注意營養,多吃蔬菜水果,備足涼開水、綠豆湯、酸梅湯等清涼飲料,也可用清暑益氣湯、六一散、竹葉石膏湯、溫下清上湯等方劑調理。
暑季受涼後汗腺功能失常而發熱中醫稱之為陰暑,多表現為無汗惡寒、頭痛身痛、肢體疼痛而心煩,或有嘔吐便溏、腹痛腹脹,化驗檢查多無陽性結果。常用清解散、大順散、藿香正氣液等散寒化濕,解熱退表。
孩子感冒不一定是壞事
很多家長認為,小孩感冒發燒一定要輸液,用抗生素,認為這樣才好得快;有的則是覺得孩子吃藥很苦,所以乾脆輸液。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
孩子感冒發燒不是件壞事。中醫認為發燒是人體“邪正相爭”的結果,是人體對抗外邪的一個自我保護機制。此時人體毛孔會閉合以阻擋外邪入侵,在人體內部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把外邪束縛到體內進行消除,在鬥爭的過程中就會生熱發燒。這本身會有一個自行恢復的過程,大人不應該一味追求康復的速度,而忽略孩子自身的抗病能力,一見孩子感冒發燒就帶孩子去輸液、吃抗生素。
從西醫的角度來說,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此根本不起作用。用得多了,反而會使孩子的免疫力越來越差,甚至損傷肝臟、腎臟。
孩子發燒如果不超過38.5℃,就不要給孩子退燒;如果超過了,主張用物理方法給孩子退燒,如在孩子手心腳心擦酒精、額頭放涼毛巾等;如果要使用退燒藥,建議選用中成藥或中藥湯劑。
法寶一:哪些中成藥適合治療小兒發熱?
中醫學認為,小兒發熱主要是由於外感溫熱邪毒,邪熱亢盛所致。因此,中醫治療小兒外感發熱多採用清熱解毒的方法。用於小兒發熱的中成藥很多,應該根據什麼選擇不同的中成藥呢?
小兒發熱是臨床的一個常見症狀。引起發熱的疾病很多,有感染所導致的發熱,也有其它因素導致的發熱。中醫治病很重視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也就是說,根據不同的病因和臨床症狀,採用不同的治法。同是一個發熱症狀,因其病因不同,臨床伴隨症狀亦隨之有別。所以,應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中成藥。
對小兒發熱初起,臨床主要為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者,即中醫所說的邪熱在表階段,中藥應選擇清熱解表劑。常用藥有小兒感冒沖劑、小兒清熱解毒口服液、小兒金丹片、桑菊銀翹散、小兒清熱靈、妙靈丹等。
對發熱持續較高的患兒,且伴有一些全身症狀,如頭痛、嘔吐、乏力、口渴、大便乾燥、尿黃、舌紅苔黃等,屬中醫邪熱亢盛階段,中藥應選擇清熱解毒之力較強之品。常用藥有小兒牛黃散、小兒羚羊散、紫雪散、至聖保元丹、清開靈口服液、小兒清熱散等。
對高熱不退,伴有頭痛、煩躁、高熱驚厥或神昏者,中藥應選擇清熱解毒,鎮驚熄風之劑。常用藥有小兒急驚粉、牛黃清宮丸、回生救急散、牛黃抱龍丸、安宮牛黃丸等。
對小兒發熱後期,體溫漸退,其它症狀好轉,但仍有低熱、盜汗、手足心熱、口渴、便幹尿黃者,中藥應選擇滋陰清熱之劑。常用藥有青蒿鱉甲片、養陰清肺膏等。
總之,小兒發熱時可根據不同疾病和不同症狀,選擇適當的中成藥治療。但小兒熱勢較高時,多數中成藥不能起到迅速退熱的作用。臨床還應該根據具體情況應用其它退熱方法,如物理降溫、西藥降溫等。對感染所致的發熱,可根據不同病原體選擇適當的抗生素或其它藥物治療。
暑季感染病原微生物而發熱中醫稱之為暑溫,應在對症及抗感染的同時辨證施治:
有發熱惡寒、鼻塞咳嗽等感冒症狀者稱冒暑,常用新加香薷飲、蘇葉杏仁湯化濕退熱、宣肺止咳。
有發熱咳嗽、痰鳴喘息等症狀者稱暑咳,常用甘露消毒丹、三仁湯等清肺化濕,解毒退熱。
有發熱頭漲、煩躁嘔惡、胸脘痞悶等症狀者稱冒穢,常用藿香正氣散、玉樞丹等芳香避穢,化濕滌濁。
有高熱汗多、心煩頭痛、口渴等症狀者稱暑入氣分,常用白虎湯、生脈注射液等清暑泄熱,益氣生津。有持續發熱,夜間高熱,睡眠不安,時有譫語者稱暑入心營,常用清營湯、安宮牛黃丸、清開靈注射液等泄熱涼營,清心開竅。
有發熱,頭目不清,氣粗咳嗽,出斑發疹,鼻衄吐血等症狀者稱暑入血分,常用犀角地黃銀翹湯、神犀丹、黃連三七等涼血解毒。低熱日久不退、心悸煩躁、舌紅苔少者稱暑傷氣陰,常用梅湯、青蒿鱉甲湯、三甲複脈湯等清熱養陰。
法寶二:不妨試試中醫的食療:
三根蔥白、半塊生薑熬湯,快熟時放入紅糖,這個食療方子對風寒感冒特別有效。
多吃青菜。春天孩子的飲食以辛甘、清淡為主,特別要強調的是一定要多給孩子吃綠色蔬菜。因為甘食厚味,易生內熱,生痰為患,又因春季陰雨而阻滯不出。多吃青菜,可以內清其積,以利身體健康。
喝蜂蜜水。中醫理論認為風多易燥,風燥外邪侵襲人體,很容易入裡化熱。而蜂蜜具有潤腸通便、潤肺止咳、益氣補中、解毒的功效,是大自然給孩子最好的春季禮物,天天給喝杯蜂蜜水有益於孩子的健康發育。
法寶三:哪些水果能預防兒童暑熱?
蘋果:脾胃虛寒型的慢性腹瀉需用錫紙包裹、煨熟吃
含最多果糖、有機酸、果膠、微量元素
1.果膠:屬於可溶性纖維,促進膽固醇代謝、降低膽固醇水準、促進脂肪排出;
2.微量元素:鉀擴張血管、有利高血壓患者;鋅缺乏會引致血糖代謝紊亂與性功能下降。
3.可條理腸胃:纖維物有助排泄;對腹瀉也有收斂作用。
4.蘋果皮+數片姜煮水:可止嘔吐。
5.可減梨之寒,強化潤肺潤胃。
南北杏+梨
南北杏、梨(帶寒)+銀耳(偏涼)煮糖水,治聲沙口幹。但較適合本身帶實熱、或虛火需要清熱之人。
南北杏、梨(帶寒)+川貝母9克煮糖水,強補肺氣。
南北杏、梨(帶寒)+百合煮糖水,養陰安神。
秋季潤肺糖水:蘋果/梨數個+1兩百合+石斛15克+南北杏9克
椰子:
性質溫和/ 椰肉可補陽火、強健身體,適合身體虛弱、四肢無力、容易疲倦者。
體內熱盛者不宜。
脂肪和蛋白質含量多。
椰子糯米燉雞,有補益功效。
椰子水+沙參+百合+石斛=清熱養陰
椰子水+冬瓜子=瀉肺火
椰子水+性涼的銀耳或清補的黃耳
檸檬:
胃病者不宜檸檬茶。
1.檸檬汁+暖水+鹽=祛痰功效、比橙和橘強。
2.感冒初期:檸檬+蜜糖沖水=舒緩喉痛/減少喉嚨乾涸不適
3.可安胎[宜母子]、美顏、去斑、防止色素沉著、改善子宮前傾、子宮韌帶松垂甚至閉經
4.清檸可降血壓膽固醇、改善心血管。
無花果:
可治潰瘍
果肉含鈣、磷、鎂、銅、錳、鋅、硼多種必須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1.主清利咽喉、開胸膈、清痰化滯
2.五痔腫痛、煎湯頻熏之、取效
3.加速傷口復原、對消化道潰瘍有療效。
4.醫治痔瘡出血、對大腸癌有輔助作用。
5.含抗氧化物、抗衰老。
6.含果膠和纖維、吸附腸道內有毒物質,有排毒作用。
7.與蘋果一樣,雙向調節腸胃,脾虛瀉滯吃可止瀉;便秘吃潤腸通便。
8.培幹磨粉有助胃潰瘍癒合。
甘蔗:
本身帶涼,體質虛寒不宜多飲。
黑皮蔗:溫和滋補,喉嚨熱盛者不宜;
青皮蔗:味甘性涼,解肺熱和腸胃熱。
寒痰者(白而稀)勿飲。
1.潤喉生津、解除心胸煩熱、口乾舌燥
2.小兒出水痘麻疹時,當水沖飲。
青皮蔗+白茅根+紅蘿蔔煮水=清熱
柚子:
性質平和、潤肺止咳。
1.含豐富纖維質(天然通便劑)、維生素C(天然瀉劑)、維生素P,促進腸道蠕動。
2.所含果膠可降膽固醇、維P增加血管彈性、維C能通便兼對抗令人衰老的游離基。
3.果汁中含類似胰島素的物質、降低血糖。
經常感冒、咳嗽、氣管敏感者:鮮柚留皮去核+正北杏、貝母、未經漂染銀耳各一30克+蜜糖燉,強健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