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新”媽“舊”媽大PK 婆媳育兒聽誰?

現在許多80後,90後的媽媽因為自己要上班,只能請家裡的老人來幫忙帶孩子。這時一邊是有多年育兒經驗的長輩婆婆,一邊是新時代學到的新觀念的新手媽媽。 兩代人的育兒觀到底會發生什麼分歧?有哪些不同呢?

NO1 寶貝吃飯的時間,但還是總想玩不好好吃。

婆婆處置:“小乖乖,奶奶抱你去陽臺上玩,我們一邊玩一邊吃。不去陽臺?要進臥室嗎?好吧!”

媽媽處置:“寶貝,現在是你吃飯的時間,媽媽給你準備了很好吃的面,裡面放了菜青、胡蘿蔔和雞肉絲,過來這裡坐下,我們快樂的開飯吧!”

PK理由: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這對大人來說很重要,對孩子來說其實更重要。為了讓孩子吃飯就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很快孩子就會知道採取最能讓大人就範的招數。更重要的是,孩子養不成好習慣,任性隨意,想幹嘛就幹嘛,也許會在午夜時分提出要上公園的要求呢。

NO2 寶貝玩著玩著,不小心磕在某處,立即爆哭。

婆婆看見,連忙沖過去:“啊呀,這地方碰到我寶貝了是嗎?奶奶打!”

媽媽:“哦,媽媽看看,哪裡痛了。知道了,是這裡痛,讓媽媽幫你輕輕按一按。下次記住了,經過這裡的時候要特別小心。”

PK理由:孩子碰傷或者摔倒,責任肯定是人不是物體。為了安慰孩子而“責怪”物體,孩子可能一時因為這樣的安慰而安靜不哭了,但從此可能養成孩子推脫責任的習慣與性格。不要小看這樣一個舉動,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NO3 晚上,寶貝在吃飯,左一口右一口,心不在焉。

婆婆處置:“來,快吃,吃完了奶奶帶你去上街,去超市,買餅乾!”

媽媽處置:“不想吃嗎?媽媽問你:吃飽了嗎?要是吃飽了,媽媽這就收走。不過晚上你餓了,媽媽可沒東西給你吃。”確認孩子不想吃,平靜地收走餐盤,和孩子遊戲。考慮改菜單或者調整孩子的進食時間。

PK理由:第一是總用條件“誘惑”孩子吃飯或者做別的事情,孩子會覺得吃飯睡覺等等全部是在“幫”大人完成。第二,就算是孩子,也不能張口就騙。都已經晚上了,奶奶真的打算帶孩子上超市買餅乾嗎?明明做不到就不應該隨便說。

NO4 寶貝要玩小剪刀,不給便哭鬧,被爸爸板臉訓斥,哭得更厲害了。

婆婆處置:“噢,奶奶的乖乖,不哭不哭,奶奶抱!咱們不和爸爸玩!”

媽媽處置:“媽媽知道你很想玩這個剪刀,但這非常危險,會割破手,出血,很疼!剪刀是剪東西用的,你看媽媽——示範給孩子看,你不能玩這個!”

PK理由:老人總是急於護短,覺得孩子不哭就好了。事實上,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哭鬧。另外,一個人在實施“教育”,另一個人應該旁觀,進行配合,而不是讓這種教育中斷。

NO5 寶貝玩玩具,奶奶和媽媽都在陪。但寶貝好象碰到一點難題,有些急躁。

婆婆處置:“這個不好玩,我們玩別的。”

媽媽處置:“怎麼了?來,讓媽媽看看,哦,這個東西呀,得這樣……”——示範給寶貝看,然後鼓勵寶貝:“來,寶貝試試看!”寶貝做好了,媽媽立即鼓掌:“真棒,寶貝很聰明!”

PK理由:孩子經常是“眼高手低”,很想做成某件事但還沒有實力,於是很鬱悶,表現急躁甚至發脾氣。回避固然不算錯,但幫助解決寶貝的問題,應該會更合適:一方面孩子學會了一樣技能,另一方面孩促進了親子關係。

婆婆跟媽媽時代背景不同,在育兒上存在不同的觀點很正常。但是不管是婆婆還是媽媽都是為了寶寶好,都是出於對寶寶的愛。所以出現分歧時,要好好溝通,交流。新舊育兒觀念其實都各有優缺點,要取長補短,求同存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