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六歲前做了會後悔的10件事你知道嗎?
養生之道網導讀:
據臺灣媒體報導,規定未來未滿6歲的孩童只能上“有助於幼兒身體律動、藝術才能學習”課程,否則從業者將可能被罰10萬至50萬新臺幣。早在2013年,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就出臺了禁止6歲以下兒童學習英語的規定:為了保護學齡前幼兒的身心發展,禁止6歲以下兒童上英語、珠心算、作文等強調記憶背誦或是嚴謹思考的腦力課程。
據臺灣媒體報導,規定未來未滿6歲的孩童只能上“有助於幼兒身體律動、藝術才能學習”課程,如果從業者仍舊堅持以傳統的授課按時教幼兒英語等科目,將可能被罰10萬至50萬新臺幣。
但是在其他省市和地區,不少2,3歲的寶寶都已經在學著英語,6歲前孩子學英語更是常態。認為這個年齡的小孩語言接受能力特別強,如果早點介入,說不定能把英語變成他的母語。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
從育兒的角度來說,一般倡議的是家庭的母語環境或孩子帶著興趣自發去聽看英文動畫片等接觸英語,而不是通過每天強迫孩子背誦英文單詞句子來學習英文。
“孩子6歲前,玩耍應該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過早地給孩子學習,其實是一種悲哀”,這是國內一個知名學者的言論。歲前的孩子學還是不學,一切以興趣為主要衡量標準。
下面是被公認為6歲前最好不要做的10件事情,爸媽們都知道嗎?
1、不要強調記憶性的學習
兒童的大腦可塑性強,過早地讓孩子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會大大降低其大腦的可塑性,影響孩子的想像力;強迫記憶還會加大孩子的心理壓力,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等到一年級真正學習時,厭學期卻來臨;年幼的大腦需要均衡發育,過早單純地記憶雖然發展孩子的左腦,但右腦的發展卻被抑制,阻礙大腦的全面發育。
2、寄宿制幼稚園
不少父母以為寄宿制利於孩子自立,的確寄宿制能讓孩子較早學會獨立,但這種效果跟留守兒童和孤兒是一樣的,這類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較重的心理問題,情感冷漠,這些孩子長大後自我意識和合作意識都比較低,影響人際交往。
3、不要讓孩子認字
6歲前的幼兒,尚未能從事精細的作業活動,而且難以區別相似的文字,另外,幼兒手部的骨骼肌肉未發育成熟,不適宜持久用力的動作,還有就是這時期幼兒寫字時,他們更多的不是專注於認字,而是盯著筆尖轉,或者畫出來的顏色是否好看。
4、不要教孩子怎麼畫畫
6歲前孩子的畫畫,不建議大人教,更不要告訴孩子怎樣畫得相像,而是讓孩子隨意塗畫,因為塗鴉是孩子的一個創造和思考過程,如果父母教孩子怎麼畫,那麼孩子會認為自己畫的很不好而朝著父母的標準靠攏,思維就被禁錮了,如同一個經常看電視的孩子缺乏創造力一樣,是有害無利的。
5、慎用挫折教育
幼兒6歲以前,尤其是3歲以前的孩子們,都處於安全感建立和完善的時期,如果這個時期給予太多挫折,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對外界的信任、甚至失去對世界的好奇與興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6、不宜學樂器的技巧技能
除非孩子有興趣,否則6歲前的孩子不應該被逼著學習樂器,更不要進行專業技術技巧的訓練。6歲前的孩子,建議以欣賞或“浸泡式教育”的方式參與,讓孩子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自發衍生出興趣,否則過早的技巧技能的訓練,會束縛孩子,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7、別戴太陽鏡
6歲以下的兒童,視覺功能還未發育成熟,還需要更多太陽光刺激,戴太陽鏡時間長了,眼底黃斑區不能得到有效的刺激,會影響視覺的進一步發育,嚴重者甚至可能形成弱視。
8、避免7項運動
一般來說,6歲內不宜進行拔河、長跑、倒立、掰手腕、玩成人滑板車、鍛煉肌肉、兔跳等運動,因為這類運動會加重幼兒肢體的負荷,影響身體的全面發展,甚至影響身高發育。建議6歲內的孩子可以進行跳繩、彈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籃球、游泳等運動。
9、不看3D電影
6歲前幼兒的眼睛還在發育中,包括眼部肌肉、眼球、屈光系統沒有完全定型,是比較脆弱的。在觀看3D電影時,需要雙眼把各自看到的圖像融合成一個,而雙眼各自看到的圖像遠近是不一樣的,融合一起之後才能形成一個立體的圖像,對於6歲以前的孩子來說,他的融合功能和立體功能發育都不完善,長時間觀看3D電影時不停地進行眼睛的調節和融合,容易產生眼睛疲勞誘發假性近視,進而導致孩子近視。
10、不要長期大量喝果汁
果汁含豐富的維生素,但是6歲內孩子如果過量飲用果汁,會擾亂孩子的消化系統功能,較容易出現腹瀉。另外,長期大量飲用果汁,不但對孩子健康無益,反而有可能讓孩子患上“果汁飲料綜合征”,即果汁中的果糖會阻礙人體對銅的吸收、影響血紅蛋白生成導致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