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新媽產後食療要點:注重滋陰補血

在中醫的角度,陰、陽、血、氣都是有關人體健康的慨念性術語。一個人最理想的身體狀態是陰陽平衡,氣血旺盛通暢。如果陰陽失調,氣血不足,身體便會出現相應的不適或症狀。中醫相信產婦在分娩後,往往會流失大量的津液和氣力,因此產後的食療進補就很重要,尤其要注重滋陰補血。

虛則補之

食療進補,一向以虛則補之作為原則。如果身體缺乏陰、血、氣,而導致陰虛、血虛或氣虛,就要食用相對能滋陰、補血、養氣的食物。如果陰虛、血虛、氣虛,會有以下的症狀:

陰虛:容易感到炎熱(虛火);口幹、皮膚乾燥;晚上易出汗;尿黃、便幹;婦女易出現經期問題。

血虛:面色、口唇及舌頭蒼白;經期量少,月經不調

氣虛:說話無力,容易疲倦;走樓梯時容易氣喘

進補配合時間力度

產後進補要配合時間和力度。即使產婦剛剛分娩,也可以飲北芪水以補氣、消除水腫;亦可以喝紅棗水。但是傳統的生化湯,現代的產婦卻一般不宜食用,因為醫院已經有用促進子宮收縮的藥物,故產婦不需額外吃活血袪瘀的中藥。除此之外,加入淮山、芡實所煲的雞湯也可以即時飲用,至於是否食用煲湯後的雞肉,則看產婦的胃口,及是否能從其他饍食中吸收足夠蛋白質而定。其他食物如水魚、鮑魚、花膠都有滋陰之效,但烹調時要留意儘量清淡,調味料不要多放,更不應加入肉桂、花椒或八角等香料。

產後食物宜與忌

宜:山楂、北芪、益母草有助收縮子宮的作用,有利於子宮的復原。而木瓜、小量麥芽、豬蹄、當歸、元肉等可以和血脈,通乳汁。

忌:不宜吃生冷性寒的食物,或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品。胃口特別好的產婦也要控制食量,以免增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