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看待職業女性的生育時機

現在在白領一族中,越來越多的女人,為“升職”還是“生育”而舉棋不定……

如何看待職業女性的生育時機

我們的職場故事:
張菲的故事
張菲大學一畢業就在現在這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工作,雖然她所學的專業根本和人力資源風馬牛不相及,但由於她在工作上的格外用心和努力,8年後她不僅成為了人力資源部的經理,而且還通過業餘時間的學習獲得了人力資源專業的碩士學位。在同事和朋友眼裡張菲是個幹練、事業成功的專業人士。但張菲自己對這樣的工作發展並不滿意,因為公司的管理體制比較落後,領導風格也很保守,她覺得再幹下去的發展空間不大,很想換一家企業管理和文化更開放的公司。這個想法在她腦子裡轉了有一兩年的時間,她卻遲遲沒有行動。“這期間也有獵頭和我聯繫過,也有朋友幫我介紹過,確實有一兩個不錯的公司和職位希望我加盟,但我就是下不了決心。機會越好我越矛盾,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原來張菲屬於晚婚型的女人,結婚時已經二十八九歲了,過了婚姻磨合期,她也30出頭了,是該考慮要孩子的時候了。)
“我和我先生都挺喜歡孩子的,我也非常想體驗做母親的感覺,只有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以我現在的年齡要孩子的事不能再拖下去了,但是面對比較好的發展機會還是不想放棄,畢竟努力了這麼多年才得到這些機會。我也想過在現在的公司生了孩子再走,又擔心一些工作機會如果錯過也許以後就再也沒有了。真是難辦啊!我們公司有的女同事和我年齡差不多,人家孩子都快上小學了,真羡慕他們!”
職業諮詢師發言:
張菲遇到的問題在職業女性中很有代表性。她們都有良好的事業心,在職業生涯剛剛開始展開的時候,結婚生子似乎都還是很遙遠的事情,但是突然有一天,她們發現自己已經過了30歲,事業將成未成,似乎只差了最後一搏,而生育問題也必須做出最後的抉擇,這時她們心裡會很衝突:“升”還是“生”?
面對這些衝突,很多職業女性提出了疑問:在職業規劃的什麼時期生育比較好?是不是生育和職業發展真的像魚和熊掌一樣不能兼得?我們能為此做些什麼準備和努力呢?
林子淇的故事:
林子淇就是屬於張菲羡慕的那一類女性,今年33歲,孩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可是她並不像別人想像的那樣輕鬆。周圍大部分的女同事或女同學都在努力地工作、學習時,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她就放棄了工作把精力全都放到了懷孕、生孩子上,因為老公也剛工作幾年,家裡沒什麼積蓄,所以一方面出於經濟上的考慮,另一方面林子淇急於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所以孩子剛過百天,她就請父母照顧孩子,自己找工作上班了。因為她要補回“失去的時間”,所以經常加班,真正陪孩子玩兒、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間自然就比較少。直到孩子上小學在學校紀律和學習都出現了問題,她才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也不會和孩子溝通。林子淇感覺自己不能再只顧工作了,她開始參加親子關係的培訓活動,增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每天至少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輔導他的學習。
職業諮詢師發言:
不管在職業發展的什麼時期生育,都有利有弊,讓我們再來對比一下張菲和林子淇的情況,張菲事業已經小有所成,而林子淇可以說還沒有開始自己的事業。從心理方面講,張菲更成熟一些,更容易去協調和從容面對生育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在體能方面,林子淇會比張菲更有精力去應對家庭和工作;在情緒方面,一般而言,職位做得越高的人,一旦工作有停頓心理失落感越強,所以林子淇因為原先沒有太多工作經歷,因此失落感會比張菲小,從職業的繼續發展上,張菲從人脈關係、職業素質和專業能力上都比較容易有好的職業發展機會;林子淇則仍需重新開始,在這一點上並無優劣勢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