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餵養4大誤區,這些錯誤方式不可取

餵養寶寶這些錯誤方式不可取

餵養是否適當,直接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育與身體健康。如果家長不能及時從餵養誤區走出來,很可能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

誤區一:寶寶想吃就給吃

首先,雖然我們提倡“按需哺乳”,但對於單純配方粉餵養的寶寶來說,哺乳可根據其胃容量摸索出一定的時間間隔,從而兼顧母子雙方的休養生息及營養需求。

3個月之內的足月寶寶:配方粉餵養通常可間隔3-4小時。

母乳餵養的寶寶:由於母乳不可能完全根據孩子的胃容量來進行分泌,故可適當增加哺乳的次數。

經常不分晝夜、很短期內就需餵養一次的寶寶:需要母親明確其實際泌乳量,因為往往這類新媽媽泌乳量嚴重不足卻不自知。

誤區二:由於寶寶牙還沒長全,就自己嚼碎了食物再嘴對嘴喂給孩子

有些家長認為把食物嚼碎後嘴對嘴地喂孩子,可使食物好消化,實際上這是一種極不正確的餵養方法。

首先,這極可能讓孩子感染上某些疾病,如流感、肺結核、乙肝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症。

其次,家長咀嚼了食物再喂給孩子,可能使孩子本身的咀嚼、吞咽及舌體攪拌功能都得不到良好的發育,從而間接影響到了孩子牙齒的萌出與成長,同時還會減少由咀嚼運動本身引起的胃內消化液的分泌,導致事與願違的消化不良。

相關閱讀:寶寶混合餵養的方法你用對了嗎?混合餵養的最佳方法值得你瞭解!

誤區三:開奶前給寶寶喂些蜂蜜水,可防止奶水分泌不及時餓著寶寶

寶寶出生後,若新媽媽奶水分泌不足時,正確做法應該是補充液態動物乳,如牛奶、羊奶等配方粉,而不建議加喂蜂蜜水。

因為蜂蜜中一般會含有微量的肉毒桿菌,雖然含量極微,對常人難以造成危害,但其進入嬰兒未發育完善的腸道,可能會使免疫力尚屬低下的寶寶中毒。故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不要給1歲以內的寶寶餵食蜂蜜。

誤區四:寶寶哭了就是餓了,此時應該給他餵奶了

有的家長對寶寶的哭聲缺乏完整全面的瞭解,以為寶寶哭了只表明是其餓了,應對方法就只有給孩子餵奶。

其實寶寶的哭是孩子專門的一種語言,細心的媽媽應該逐步學會讀懂孩子的各種“哭”。除了饑餓,寶寶生病了,如肚子不舒服、發燒,以及尿了、拉了等都會用哭來表達感情並以此引起家長的重視。若此時家長沒有分辨出孩子到底為何而哭,而只是一味用乳☆禁☆頭、奶瓶去安慰他,很可能掩蓋甚至加重孩子的病情。此外,寶寶非饑餓狀態下、被動額外進食,還可能導致“被動型肥胖”的發生。

各階段的嬰兒餵養注意事項?

很多新媽媽對於嬰兒餵養有著過多的盲目性,其實這樣對嬰兒的健康成長和習慣養成並不是好事情,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1. 哺乳次數和間隔:出生~2月齡每日哺食7~10次,白天兩次間隔2~3小時,夜間隔5~6小時。2月齡~3月齡每日6次,白天兩次間隔3小時,夜間隔6個半小時。3月齡~5月齡每日6~5次,白天兩次間隔3~3個半小時,夜間隔8小時。5月齡~7月齡,每日5次,白天兩次間隔4小時,夜間隔8小時。7月齡~12月齡,每日5~2次,白天兩次間隔4小時,夜間隔8小時。4個月以前小和,間隔時間和哺喂次可適當靈活,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可根據孩子的需要隨時哺喂,1~4個月小兒可根據其饑飽的需求提前或錯後1/2小時左右。

2.4個月加輔食,可逐漸減少加輔食時的奶量。加輔食可由上午(10點左右)一次,逐漸增加到上下午(18點左右)各一次,每次喂完輔食後即餵奶。

3.6個月時隨著上午和下午輔食量的增加,每餐奶和輔食約各占1/2。

4.8個月左右,早餐除乳類外,適當加些穀類食物。

5.10個月左右,上下午兩餐可僅吃輔食不加乳類,其他各餐可逐漸減去母乳,由牛乳代替。

6.12個月的早餐也可以輔食為主,每日5餐,3次飯2次奶,全部由牛乳代替母乳。如母乳仍很充足也可延長至1歲半再斷奶。

7.晚上睡前的一次奶,務必讓孩子吃飽,以免晚上多次醒來要吃奶。一般5個月以後夜間就不再喂乳。

8.1歲前孩子的飲食,也要參照孩子的具體情況,但總的原則是一定要在及時增加輔良的基礎上逐漸斷奶。

9.孩子夜間睡眠有動靜時,如哼哼、哭鬧、轉輾不安,爬起來玩等,要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處理,不要輕易就給餵奶,或抱起來哄,以免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