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謹防細菌性食物中毒!
進入秋季,市消協有關負責人提醒消費者,細菌性食物中毒同樣是秋季的常見病,因此要高度重視秋季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這位負責人說,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在烹調食物和進餐前洗手,做好預防工作十分必要。同時,食品要低溫儲藏,餐具、炊具要清洗消毒,生熟食炊具要分開使用;熟食應及時食用,隔夜、隔餐的熟食食用前要充分加熱,提倡“現買、現做、現吃”。
不僅如此,蔬菜水果要盡可能浸泡、清洗後食用;在選購熟食鹵菜、涼菜時要注意銷售場所防蟲、防蠅、防塵設施是否齊全,存放條件和存放容器是否符合衛生要求;食用冷飲要適量,並儘量選擇正規商場和超市的冷飲產品;選購肉類、禽類、水產品等生鮮食品時,要查驗產地、生產日期、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等。
消費者要增強維權意識,購買食品時索要發票和信譽卡等購物憑證,一旦發生食物中毒,以此為依據向當地有關管理部門舉報投訴。
細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 food poisoning)系指由於進食被細菌或其細菌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其中前者亦稱感染性食物中毒,病原體有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嗜鹽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後者則稱毒素性食物中毒,由進食含有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桿菌及肉毒桿菌等細菌毒素的食物所致。
夏秋季最易“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表現為一個家庭或一個集體中多人發病,但也可單個人發病。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們攝入含有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該病多發生在氣候炎熱的夏秋季節,主要是由於氣溫升高,適合細菌的生長繁殖;另一方面夏秋季節人體腸道防禦機能下降,易感性增強。能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細菌有許多種,幾乎所有的食品都有被細菌污染的可能。
細菌性食物中毒潛伏期一般較短,發病急、病程短、發病率高、病死率低;類似的中毒表現,主要以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為主。
一般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常見原因有:
第一,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與生的食品原料接觸過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臺等)污染,或接觸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臺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第二,食品貯存不當。如熟食品被長時間存放在10℃~60℃之間的溫度條件下(在此溫度下的存放時間應小於2小時),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適合溫度下長時間貯存;
第三,食品未燒熟煮透。如食品燒制時間不足、烹調前未徹底解凍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時中心溫度未達到70℃;
第四,進食未經加熱處理的生食品。
防病提倡“現買、現做、現吃”
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首先應做到防止食品受到細菌污染、控制細菌的繁殖和殺滅病原菌等三個基本原則。
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在烹調食物和進餐前洗手,做好預防工作十分必要。同時,食品要低溫儲藏,餐具、炊具要清洗消毒,生熟食炊具要分開使用熟食應及時食用,隔夜、隔餐的熟食食用前要充分加熱,提倡“現買、現做、現吃”。
不僅如此,蔬菜水果要盡可能浸泡、清洗後食用在選購熟食鹵菜、涼菜時要注意銷售場所防蟲、防蠅、防塵設施是否齊全,存放條件和存放容器是否符合衛生要求食用冷飲要適量,並儘量選擇正規商場和超市的冷飲產品選購肉類、禽類、水產品等生鮮食品時,要查驗產地、生產日期、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