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教育寶寶

養生之道網導讀:

如何教育寶寶,這是大家都想要問的問題,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這樣會讓當父母的自己更有面子,那麼如何教育寶寶呢?教育寶寶應該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學習吧。

現在父母都哼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夠得到老師們的經常讚賞與栽培,但是並非所有的寶寶都會能得到老師們的喜愛。那麼如何才能夠讓你家的小寶寶成為了幼稚園老師眼裡喜歡的好孩子呢?我們就從老師與家長的不同角度說,所以整合了一些這樣的建議,大家一起來看看哪些對你是不是有一定的啟發呢。

一、從老師:自信讓孩子更出挑

“我呢是一個3歲孩子的家長了,也是一個幼稚園了的教師。我自己覺得吧,受人重視過的孩子往往會是那些比較自信滿滿的小孩子,如果你要是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幼稚園裡“出挑”的話,那就得從現在就開始培養他的所有自信心。”一位幼稚園老師是在網上發帖介紹給她們的一些經驗,而且還總結出了幾條這樣的參考做法。

在有愛心的孩子裡會受到人重視的。父母親人對孩子的愛是孩子的信心依附和支持點。那麼你要堅持以有耐心、有愛心的去對待自己的孩子。比如,當你自己的孩子在鬧情緒的那時候,你就可以很正式地和他面對面坐下來談談了。還要告訴孩子你是願意為他們分擔所有的煩惱,也會把他當成小大人一樣來對待。有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受到父母重視和關愛,在不管問題是否能夠順利的解決,他也會漸漸的對自己以後產生了信心。

平等方面,要讓孩子更有自信。比如,你要經常給孩子添置一些盞檯燈類的,還可以先問他一下要“買哪一種燈會好看點?”要是你想給自己孩子買圖畫書之類的,就也是最好先徵求了他的意見再買。我們不要小看孩子們的意見,在他的思維能力中並不是我們所想像得那樣子。

養成多說幾遍“我相信你一定能行”。比如,你家孩子已經會用繩子打一個結了,那就要讓他再學多著打打蝴蝶結什麼的;如果孩子要是會排列書架上的些圖書類的,還可以再讓他學著整理一下抽屜什麼的;如果你家的孩子會折毛巾或者是毛毯了,就要求他再多學去著疊薄被子等等一些。

自信往往是正視弱點,也有是揚長避短。比如,孩子的唱歌跳舞這方面不行,可是他畫畫還是可以的;要是孩子畫畫方面不行,可是他故事講得很好;孩子在故事講不好是時候,但是他會很認多的字;孩子不會認識很多字,但是他的動作非常靈敏;孩子動作不靈敏,但他心地很善良……

二、家長:別做“事多”的媽媽

針對此話題,也有家長以過來人的身份支了幾招。

調教出來熱情、有禮貌的小孩子。現在生活中的孩子們都很聰明了,要是你的寶貝又是很有禮貌,那他一定會很容易會得了到老師的青睞。在每天早上送寶貝去幼稚園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提醒寶貝要給老師打個招呼,那當然放學也一定別忘了和老師們說再見的,要是媽媽會不吃醋的話還可以讓小傢伙去親親老師的哦。

儘量的去減少老師的工作負擔,千萬別做“事多”的媽媽。在幼稚園了的生活都是集體生活,小孩子又是很多,不要去求老師對自己的孩子的照顧的面面俱到,也儘量的讓孩子要和其他孩子們一樣,不能太特殊化了。儘量要使用幼稚園了統一提供的物品來用,比如杯子、餐具是、毛巾一些等,要是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話,就建議不要去自己給孩子準備一些太多東西去幼稚園裡,在比較正規的一些幼稚園了衛生狀況還是很不錯的。

經常要看到老師並感謝他為自己的寶貝所付出的一切。在幼稚園老師的工作本身他就是很繁雜跟很辛苦的工作。也要教會讓小孩子去體會老師對他的好,學會感激所有對他好的人,這樣,在幼稚園裡老師不會說不會喜歡他的奧、

三、最常見的兩種錯誤做法——孩子走上兩個極端,要麼很怕事,要麼很霸道

1、“保護型”

一看自己的孩子挨打了,就再也不讓孩子出去了,生怕孩子在外面吃虧,“你出去又打不過人家,還是在家呆著吧。”

會產生的不良後果:由於過分限制了孩子的行動,將會使孩子變得不合群,對外人充滿敵意,也會變得膽小怕事,缺乏交際能力。

2、“攻擊型”

知道孩子挨打後,不管怎麼回事,首先反映就是“這還得了,找他們父母去”,或者就乾脆告訴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有的甚至全家一齊出動,給孩子壯膽。

會產生的不良後果:會使孩子養成“報復”心理,不管是誰,只要“觸犯”了我,都要給予回擊,“以牙還牙”,決不手軟。

“理智型”的做法——交給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勇氣,寬容也是一種力量

“理智型”父母的作法是,先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公正客觀地幫助孩子進行分析,在這件事上,誰做的好,誰做的不好,告訴孩子以後再碰到類似事件應該如何解決。

四、無禮的孩子,不受歡迎

很多小朋友不知道自己的話語是傷人的,可能他還覺得是他講的話很好笑,總喜歡大人們認為很奇怪的方式來吸引對方,或者對方總會以還小不懂事等話語來給孩子臺階下;優卡丹在此提醒:此時,家長必須讓孩子意識到他的話語或行動對別人造成影響的,應該及時告知他這樣是沒禮貌的行為,是不受歡迎的。

五、引導孩子,打擾別人是不禮貌的行為

給孩子解釋,他自己或和朋友玩得很開心時,如果有人來擾亂打斷他們遊戲,讓大家都不能玩了,會很開心嗎?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若父母能耐心引導、提醒他,大家受到干擾都會難過、生氣,漸漸的孩子會對他人的感覺比較敏感。

六、家長不要操之過急

錯誤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改變,切忌不要急著為孩子進行大改造,莫想一次解決所有問題。很多時候孩子可能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妥,當家長處處訓斥的時候,很容易讓孩子受挫,甚至有很多孩子會跟父母唱反調。一個問題循序漸進,慢慢教導孩子,切不可操之過急。

七、適時給孩子一個贊

有很多家長只注意到孩子的缺點,卻忽視了孩子的優點,當孩子表現得有禮貌進步時,要具體稱讚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瞭解家長不是只看到他不好一面,適時的給孩子一個贊,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有很多家長會喜歡給孩子貼標籤,認定他就是這樣一個孩子,當孩子有不當行為出現時也不會加以制止,那會讓孩子更加“放肆”,所以建議家長們要立場堅定,策略一致,讓自己的孩子早點成為一個優秀的受到大家喜愛的乖寶寶。

招人喜歡的孩子會是周圍人的開心果,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招人喜歡,所以快快借鑒上面的方法,行動起來,讓孩子變得更招人喜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