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早教對孩子有利
養生之道網導讀:
哪些早教對孩子有利?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因此對於孩子的早教問題比較重視,那麼哪些早教對孩子有利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四種早教對孩子成長有利
1、孩子需要認識生活環境,這是知識教育
孩子所有能接觸到的人、物和現象,他都好奇。 最早,孩子對環境做到能區別就夠:這個人是媽媽,這個人是爸爸,那個人是叔叔,那個人是阿姨;這是桌面,這是椅子,那是床;這是汽車、這是火車、那是飛 機、那是船孩子逐漸長大,對環境的認識增多了:媽媽陪我的時間最長,爸爸只有晚上出現;叔叔和阿姨很多,但並不常見到+孩子的好奇心擴大得很快,有些孩子 還未認識家、學校和他的國家,他就要認識地球和宇宙了;孩子還會好奇過去和未來;好奇森林裡的鱷魚和蟒蛇,也好奇要靠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細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已經感覺到環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會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給他帶來方便;火是燙的,最好遠遠躲開,但是控制在火爐裡,可 以炒菜、燒開水;坐著汽車可以到公園,那你就不必走路這是孩子最初對環境的利用觀念。孩子認識環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這就是科學發明的起源。孩子 對環境的觀察和認識,片面而且膚淺,深入的認識就非靠讀書不可了。孩子對他生活的環境認識越多,他越有自信。説明孩子有計劃、有選擇地觀察和認識生活環境,鼓勵他閱讀,孩子將會自信地進入成人世界。
2、孩子需要學習做做事,這是品格教育
怎樣和自己相處,怎樣和別人相處,怎樣和環境相處,這是做人。事情要怎樣進行,才容易達到目標,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別人也愉快;相反 的,不會做人做事的,他難過,別人也難過。和自己相處困難嗎?當然,許多大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樣和自己相處;不但討厭他,自己也不喜歡自己。不喜歡自己的 人,表示他不能和自己相處。和別人相處得好也不容易。動作、說話少考慮別人,多考慮自己的,在大人世界裡處處可見。
這種人也許不討厭自己,但是別人肯定討厭他。和環境相處得好更不容易。因為環境有所抱怨的話,不會馬上反應,不會馬上給你臉色。
當你發現環境不高興的時候,你差不多沒有時間後悔了。隨便丟垃圾袋,隨便砍掉一棵樹,不節省用水,不節省用電,不節省用紙……都是和環境作對的行 為。人和人在一起,遊戲或者工作,都不免有衝突。什麼時候堅持己見,什麼時候讓步,怎樣讓步,讓多少,這是很難的決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純粹只是一個人 的,不妨埋頭苦幹。不理別人。但是一牽涉到別人,你就要考慮別人怎麼想、怎麼講。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難的地方。做人做事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加,會越來越困擾著孩子。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教導孩子學習做人做事。
3、孩子需要培養智慧,這是思想教育
有人累積了許多經驗,但是他不能從中得到教訓;有人讀了許多書,但是他不能從中得到心得,有人獲得各方的消息,但是他不能分析和判斷;有人現象呈現在他面前,但是他不能看出意義,這種人,我們便說他缺乏智慧。什麼是智慧?智慧,簡單說,就是創造新東西,創造新觀點的能力。他不但比別人能更快從現象中、消息中、知識中、經驗中讀出不同的意義,而且能從中發展出新的技術、新的發明、新的作品、新的觀念。
4、孩子需要發展想像世界,這是創意教育
孩子整天玩玩具, 他不覺得寂寞,為什麼?因為他覺得玩具是有生命的,他認為玩具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樣,會餓、會渴、會哭、會笑。孩子讀童話故事,或者聽大人講故事,他很 快融入情節中,故事裡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話故事對孩子來說,不是幻想,是真實的故事。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現實。孩子從 幻想遊戲中,學習語言,認識環境,學習做人做事。
早教不一定對孩子有利
早期教育是父母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但如今的早教越來越片面化,逐漸步入誤區。市兒童醫院體檢中心腦象圖室對本市和外地60名3-4歲兒童進行的早教效果抽樣調查發現,接受過強化早教的孩子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完美,不僅創造力和學習能力沒有加強反而減弱,還失去了善良的天性和愛心品質。負責調查的楊俊麗主任表示,早期教育除了智力開發外,非智力素質的培養也是一項重要內容,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為孩子日後的成長埋下隱患。
3歲前孩子背詩識字都是“徒勞”
負責這次調查的兒童醫院體檢中心腦象圖室楊俊麗主任表示,早教的含義是廣義的,既包括感知、語言、認知的訓練,也包括生活習慣、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養。但現在有不少家長把早期教育片面理解為智力技能教育,認為孩子會背詩詞、念字母表,背得越多越好。其實,這對嬰幼兒的發展非常不利。調查已經證明強化早教並不會增強孩子的邏輯記憶能力,也沒能使孩子變得更聰明。孩子大腦在3歲以前的記憶只是機械記憶,家長常常以自己的孩子這麼小就能說會道、背詩詞、數數為驕傲,其實孩子這時並不理解一個詞一個數代表的真實含義,只是一種短期機械記憶,如果不定期重複,就會很快遺忘,而且這種做法並不能增強記憶力,也就是說孩子記住的東西並不比同齡人多。等到上學後,這些所謂的優勢就會遺失,他們會重新與同齡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以前記得東西都白學了。
調查還表明,孩子在經受過特殊早教以後變得沒有愛心,不再懂得去包容別人。這是因為家長、老師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灌輸知識時會有意無意地把一些成年人間才有的競爭等觀念強加于孩子身上。比方說,都在一個班裡上課,家長往往告訴孩子要多表現,多和老師親近,想辦法讓老師喜歡自己,不要被別的孩子比下去。久而久之,互相競爭、互相爭寵的觀念就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造成愛心減弱、心地狹隘。其實,0~3歲的孩子除了早期的智力開發外,非智力素質的培養也是一項重要內容,家長不能把孩子某方面的技能來代替早教培養,期望過度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為孩子日後的成長埋下隱患。
早教不能急功近利
所以說,目前社會上對早期教育的認識要有所改變。早期教育應該更偏重親子教育,開發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以及觀察能力,而不是單純讓孩子背書、數數。家長們要注意觀察,比如說到動物園去玩,孩子看了猴子和猩猩,要讓他知道猴子和猩猩有什麼不同,耐心地給他們講兩種動物的形狀、運動方式、吃的東西和玩耍的方式。帶孩子到野外看看花草也是早教,小草發芽了,是綠色的;花開了,是紅色的。孩子的眼裡什麼都是新奇的,孩子都有興趣去觀察,只是這種觀察很多大人注意不到。早教就是根據孩子的身心自然發展規律,和孩子多溝通,讓孩子多活動,多動手用腦,遊戲和快樂才是孩子早教的主要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