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聽不清別人說話?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惹的鬼!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視力、觸覺、平衡感等方面一旦出了問題,往往很容易就被家長察覺到了,早發現早治療,恢復效果也較好。但聽力方面的問題,一般很難被人重視起來。所以,家長更應該充分關注兒童的聽力,孩子聽不清,有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在作祟。

一·孩子經常聽不清別人說話,要儘早檢查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兒童聽力的常見病,它發病率高,隱蔽性很強。一般而言,年齡越小的孩子,患上分泌性中耳炎的幾率也會越高。因為幼兒的生理結構較為特殊,他們咽鼓管部位的直徑僅是成年人的一半,鼓室口和咽口之間呈水準的位置關係。此外,因為孩子的免疫系統各項機能發育仍不夠完善,孩子患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比成年人更大。根據醫學資料統計,未滿一周歲的孩子患上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一到六歲的孩子發病率則降低至百分之二十;六歲以後的發病率則約為百分之十五。

二·孩子聽力下降?家長必須提高警惕

傳導性耳聾的早期輕微症狀很有可能會被家長忽視。早期,患上分泌性中耳炎的寶寶可能沒有任何外在症狀表現,也沒有聽力下降的表現。但是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引發傳導性耳聾,這時孩子的聽力開始下降。因此,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寶寶老是把電視聲音調到很大,或是在家長喊寶寶名字的時候,他老是聽不到,而是回應“啊?啊?”來表示自己聽不清。千萬可別以為這是小事,不管是什麼原因,家長朋友還是趁早帶著孩子去醫院就診。

在這裡,小編提醒諸位家長,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危致病因素較多:鼻塞、打鼾、腺樣體肥大、經常感冒等。所以,在帶孩子去醫院診查時,最好能夠去耳鼻喉科,讓專業醫師用體格檢查、耳鏡檢查及聲導抗測試等多方面測試,來診斷孩子是否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

三·早治療很重要,貽誤病情很糟糕

如果孩子已經被確診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那麼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如果病發過程不伴有聽力下降,因為該病具有的自愈性,一般醫生會先觀察三個月;而某些伴隨有聽力下降的患病兒童,則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藥物治療,在病情嚴重的情況下,甚至需要進行手術干預。

一般來說,中耳炎患病早期,若能被及時治癒,大部分患兒的聽力水準都會很快恢復。但是,也有不少患病寶寶因為沒能及時發現而被延誤了病情,錯過了最佳診療期,很可能會出現中耳硬化或黏化的現象,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聽力永久性損傷,危害孩子的終生幸福。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