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父雨中為兒子撐傘,感動全球250萬人
養生之道網導讀:
照片中,一位父親為孩子打著傘,自己的後背卻被雨水淋透了。這一幕被網友拍到,隨後照片在網路相冊“Imgur”被瘋狂轉發。據美國媒體報導,近日,網路上一位元父親給孩子打傘的照片引起了網友們的巨大反響,甚至有報導稱,這張照片感動了全球250萬人。
報導稱,這張照片拍攝于紐約皇后區的馬路上。照片中,一位父親為孩子打著傘,自己的後背卻被雨水淋透了。這一幕被網友拍到,隨後照片在網路相冊“Imgur”被瘋狂轉發,短短13小時內感動全球超過250萬人。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當時天正下著滂沱大雨,一對父子走在人行道上,父親穿著襯衫、手提公事包,儘管全身濕透,右手的傘仍堅定地舉在兒子頭上,呵護著他不受風吹雨打。
據悉,國外有網友表示,看了照片後大受感動,他們紛紛留言寫下內心想法:“淩晨看到這張照片,在洗手間淚流不止”、“我一個人在紐約,正在床上大哭”、“照片深深打動了我”、“馬上打了電話給爸爸媽媽”、“現在覺得好難受”
網友指出,照片拍攝地點應位於紐約皇后區法拉盛39大道附近,該區中韓招牌林立,孩子就讀于康華幼稚園,位於一旁的38大道上。
"父愛如山"
父親作為給予我們生命的另一半,往往在生活的記憶中遠遠不及母親那樣清晰、深刻。而朱自清的《背影》卻讓我們幾代人對父親有了一種別樣的情懷和念想,父親的身影也由此變得清晰、深刻起來。
上述的這張照片,有人說是另一幅《背影》圖。我深有同感。如果說朱自清的《背影》深刻地描述了一位年邁的父親送兒遠行,為兒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深深打動著我們無數讀者的話,那這張新時代的“背影”圖,則用一位年輕父親濕透自己的身體,把傘全部撐在上幼園的兒子的頭頂而讓全球數百萬網友為之感動。
社會對於善、愛總是有著天然的贊許、感動之心;對惡、恨總是有著天然的厭惡、仇視。人類社會從最開始起,就是以善和愛在推動它的文明進步的。雖然有些時候醜、惡或許占住上峰,逢一時之勢,但最終善必戰勝惡,愛必戰勝恨。而這種善、愛,最小的單元,最小的組成部分就是由社會最基本的組成細胞家庭成員間的善和愛構成進而擴大到全社會的。
如果說上述那位濕透身體的男子沒有身邊幼小兒子的襯托,而是自己一個人在雨中行走,或許誰也不會為之感動,也不會在十幾個小時內有全球的250 萬線民將這圖片進行“瘋傳”。正是因為有了幼小兒子在一旁的襯托,這位父親才顯現出了“父愛如山”的父愛情懷和高大的“背影”。
現實中,人們的愛,社會的愛,父子之間的愛,很多時候就是一種自然的流露,而不是什麼故意做著讓人看。
人類的愛無需豪言壯語,無需英雄壯舉,而就在一舉一動的平凡行為之間。父親濕透身體為兒子撐傘就是人類愛的一舉一動,雖然平凡,但足以讓世界為之感動。
"五類典型父愛"
1. 被動型
家庭生活常參與
“被動型”父親有兩類。一類是行為被動。就像33歲的小劉所說:“我對父親的印象是,每天回家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雖 然父親對他有求必應,但總感覺離得很遠。李新影說,這類父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像旁觀者,而非參與者,在情感上與孩子保持距離。波爾特指出,五成父親屬於被動型。“這可能與男性不擅長處理感情問題有關。”
另一類是態度被動。 心態消極的父親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的成長,給他們帶來心理陰影。如果發現孩子身上表現出某種自己也具有的消極心態或行為時,父親一定要調整好心態,起到榜樣作用,才能幫孩子塑造健康的人格。
2. 民主型
溫情權威都得有
他們耐心、細膩、循循善誘;他們幫孩子實現夢想,解決學習難題;他們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與孩子像朋友般相處。這就是我們眼中的完美父親—“民主型”。
國外一項研究表明,權威民主型家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模式。然而,民主並不意味著無限度的自由以及對孩子欲望的無限制滿足,而是需要一定的規則,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3. 缺席型
花點時間陪孩子
爸爸很晚才下班回家。5歲的兒子問:“爸爸,你一小時掙多少錢?”“20元。”“那我可以跟你借9元錢嗎?”男孩接過爸爸給的9元錢,跑回房間,從抽屜裡掏出一疊皺巴巴的零錢,開心地說:“爸爸,我有20元錢了,可以買你一小時陪我嗎?”
這個故事說明,在父親眼中,事業能給孩子好的生活,這個“正當”理由促使他們忽視孩子。而在孩子眼中,他們對父愛的最直接感受就是陪伴。
4. 專制型
平等對話少灌輸
“不准看電視”、“沒事少去同學家玩”、“必須考第一”……給孩子設一堆家規或要求,讓他們無條件服從自己。可這些要 求大多從父親自己的喜好出發,很少跟孩子解釋,使他們無法獨立選擇自己的生活。一旦孩子違反,就會嚴厲批評和懲罰。這樣的“虎爸”就是“專制型”父親的代 表。
真正愛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親不可強行對孩子進行知識或思想的灌輸,也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塑造孩子的興趣,而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力和智力發展規律。孫雲曉強調,超過10歲的孩子,父親更要與之平等對話,用道理說服,而不是強迫孩子。
5. 炸彈型
多些耐心要寬容
27歲的小文總覺得同事、朋友看不起自己,別人一個眼神或一句話,她都會猜測很久。朋友間偶爾發生的不愉快,很多人轉頭就忘,她卻不能釋懷,甚至睡不著覺。心理醫生說,導致這一切的重要原因是,小文有一個“炸彈型”的爸爸。
這類父親動不動就發火,孩子說錯一句話或做錯一件小事,在他們眼中就會被放大,動輒批評、打罵。察言觀色、取悅父親成了孩子的第一要務。波爾特指出, “炸彈型”父親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很難相信別人。他們不善於處理衝突,總想息事寧人,缺乏開拓性和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