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環境對孩子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養生之道網導讀:

環境對孩子的發展有什麼影響?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下面具體來說說環境對孩子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現代的幼稚教育實際上就是環境教育,環境對人生存和發展的影響,就年齡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齡越小受環境的影響就越深刻。這是由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環境所具有的教育價值兩方面決定的。溫暖和諧的環境能使兒童性格活潑,行為具有理性,並善於交往。從某種意義上說,環境是幼兒重要的生存條件。成人應該為兒童的成長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一個充滿關愛和自由的環境,環境教育包括了三個方面: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

開闊孩子的視野嬰兒呱呱落地,就接觸到親人的愛☆禁☆撫,聽到周圍的各種聲響。在保證睡眠的前提下,不要把孩子與家庭內的正常聲音隔離開來,而應該和孩子說說話,唱唱搖籃曲,讓他們聽聽音樂等等。當孩子的眼睛可以看東西時,盡最不要擋住他的視野。只要安全,應進免把搖籃遺蓋得風雨不透,應該給孩子留出敞開的視窗。寶寶的目光試圖盯住來來往往的大人,總想看清楚房間裡的東西,如帶有畫的紙,床頭燈,還有掛在他頭頂上那些能動的玩意兒。您自己也可用布頭、花邊做些活動玩具和小型圖案供孩子看。不過千萬別忘記,孩子吃奶時,應放慢運動。

孩子睡醒了,可以抱到家人團聚的餐桌旁。看粉家裡的親人,聽他們談笑,聞到量內不同的氣味,寶寶會感到很興奮。在父母的引導下,孩子能不斷發現新的事物,聽到沒聽過的音響,聞到未聞過的氣味,並逐漸地熟悉起來。

給孩子準備一些可隨手擺弄的玩具孩子會坐會拿東西時,應給他一些無害的物品,如海綿塊,抓住時變小,鬆開時又膨脹變大,容易堆碼;或者搖小鈴檔,有時鈴聲不響了,孩子柳一下,然後笑得更開心了。也可以給孩子盒子,塑膠杯或空瓶子及其它包裝用品。我們常把這些東西當垃圾扔掉了,實際上這些廢品都是孩子很喜歡的玩具,但需注意,不要把裝過有毒物品的容器給孩子玩。

孩子邊活動,邊使智力得到發展,動作很到協調,增強了對不同環境的適應能力。孩子還逐漸認識到,一件東西行不到,不一定就是該物品消失了,而很可能是彼翻時藏起來了。然後,孩子開始了對自我的認識,熟悉了自己身體的各部位,更近的觀察對比,不斷加深對自己的所做所為與由此產生的實際效果之間的因果關係的認識。

孩子活動的場地要大一些孩子會走了,有,時走到這兒,挪到那兒,原來各自獨立的東西,如搖籃、公園、椅子、花園,通過孩子走動把它們聯繫起來。這時,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讓他們來回走考拿一拿,摸一摸,只要別給大人造成大的麻煩,或收拾起來很費氣力就可以。不要只圖安靜省事或影響了街坊,就不准孩子說話,限制孩子活動。那種認為不活動,少說話的孩子是規矩的看法是錯誤的。

兒童從小就生活在家庭環境中,當他什麼也不懂,只能用哭泣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緒時,那是一種對愛的渴望和求索。兒童需要得到關愛是因為他需要安全感。蒙台梭利說,愛是兒童成長的土壤,兒童只有得到了充分的關愛,才能夠具備健全的人格、心智、道德。可以說,愛是兒童成長的背景和環境,也是兒童早期教育的基礎。

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成人在給予兒童關愛之前,首先應該考慮兩個問題。一是,自己是否擁有愛的能力,二是,對孩子的愛究竟是什麼?應該運用怎樣的方式去表達?對於那些心中沒有愛的成人來說,他們本身就是不成熟的,在愛自己還是愛孩子的問題上,他們的做法往往靠近前者。有時候,他們甚至和兒童慪氣、作對,直到滿足自己的需求、達到自己滿意為止。這樣的父母不具備一個成人應有的寬容,更不會理解、接納兒童。有些時候,心理不成熟的成人也會情緒化,當他們情緒好的時候,會將孩子捧上天,情緒不好的時候則會將孩子視為出氣筒。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變得戰戰兢兢、誠惶誠恐,他們早早地學會了察言觀色,為了避免惹怒父母,只能不停地揣測和應付,精神上承受了很大壓力。久而久之,兒童會因為得不到愛而缺乏安全感,從而產生精神上的不安和焦慮。

對於那些心理成熟的父母而言,他們可以自然地表達出對孩子的愛。但是,這樣的愛有時候會傷害孩子,也會阻礙孩子的自然成長。所以,成人只有真正地學會關愛兒童,才能為其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

如果成人對兒童的生命發展有所瞭解,就會為兒童的成長提供機會,為他們的發展和每一個生活細節提供條件和幫助,這就是愛。如果成人對兒童的成長一無所知,卻經常按照自己的經歷、經驗、利益出發,忽視兒童成長的規律和需要,強迫孩子改變自己的意願,這就不是愛。因為,他們並不尊重兒童的成長,他們輕視兒童的成長,他們剝奪了兒童自由成長的權利。

這些得不到愛的孩子會四處尋找確實的愛,甚至會用心計來獲取愛。如果得不到滿足,他們還會借用搞破壞的方式發洩不滿情緒。同時,任何人都不能完全代替父母的愛,有些時候孩子會利用心計獲得父母的愛,這麼做是可悲的,但是他們不得不去揣測怎麼做才能得到父母的愛。

比如,有些孩子生病了,非常懼怕打針,剛剛走進門診部就大哭大鬧。成人往往認為這是兒童害怕疼痛的表現,他們之所以哭,是因為他們有過這樣的經驗。可是,真相並非成人想像的那樣。

一個3歲的男孩生病了,病懨懨地趴在母親的肩膀上。當醫生準備給他打針的時候,提議把孩子放下,因為他擔心孩子亂動會被紮傷。母親猶豫地看了一眼旁邊的病患兒,那也是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他正在經歷一件恐怖的事情——他的父母分別按著孩子的手腳,醫生脫掉了他的褲子,正準備打針。孩子眼中露出驚恐的光芒,不安地掙扎著,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起來。

母親回頭看了看懷裡的孩子,他正表情複雜地看著臨床的孩子。母親咬咬牙,拒絕了醫生的要求,她讓孩子依偎在自己的懷裡,不緊不松地擁抱著他,然後找機會讓醫生給孩子打針。打針的過程中,孩子只是吭哧了幾聲,但是並沒有哭,他緊緊地摟住母親的脖子,並且一動不動。

當一個兒童缺乏安全感,並對父母之外的人感到恐懼時,就會大哭大鬧,渴望得到父母的保護和關愛。實際上,打針並不疼,是什麼放大了兒童的恐懼和痛苦呢?是缺乏安全感。

其實,兒童的痛苦大部分來自於精神上。比如,一些家長強制兒童學習,使其對美好快樂的學習生活產生了恐懼、厭倦,甚至是神經衰竭。成人考慮的並非這些,他們往往打著“愛孩子”,“為了孩子好”的旗號,興致勃勃地期待孩子能夠通過考試。有些家長甚至不關心孩子學了什麼知識,而是覺得別人報了學習班自己的孩子也決不能落後,這樣的家長往往更加關心教育費用,並且將全部的興趣轉移到兒童是否能夠順利通過考試或拿到某一個證書上。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的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父母一直陪伴著他們成長。這也意味著著兒童早期的智力開發這一重要的任務也是由父母訓練完成的。啟蒙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如果父母為兒童提供了一個缺少愛或者沒有自由的惡劣的成長環境,忽視了對孩子早期的智力開發,往往就會導致孩子的心智不健全。良好的成長環境,則會推動孩子智力的發展。

同時,在惡劣的成長環境裡,孩子對世界的認識自然會有所歪曲。沒有良好的教育,就沒有良好的習慣;沒有良好的意識,也就會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現在青少年犯罪率的居高不下,幾乎都能從他們成長的環境找到根源。或許缺乏管教,或許誤交惡友,或許壓力過大等,無一不顯示了良好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最深刻,家庭生活給人身心發展所打上的烙印,終生難以磨滅,在人的一生成長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父母要愛護子女,對孩子尊重信任,儘量不板面孔,不隨意呵斥、打罵,以平等的、民主的、朋友式的態度與孩子相處,應少一些“專制”式的做法,建立起新型的民主的家庭關係。

父母要有意識地在家庭中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如關心時事形勢、熱愛科學、愛好音樂文藝、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注重文化修養、語言文明等。對不文明的東西,父母要善於誘導,提高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增強免疫力。在這些方面父母應處處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