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透過便便查看寶寶健康狀況(圖)

寶寶的便便就是健康狀況的信號。細心觀察,寶寶便便的次數、顏色和質地常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密碼,它能反映出寶寶的消化功能狀況,亮起健康異常的紅燈,為診斷寶寶的身體健康提供非常有價值的線索。

看寶寶便便的顏色

喝母乳時

喝母乳的孩子排稀便,便呈蛋黃色且有味,每日排便次數多。因為母乳中的乳糖可抑制大腸吸收水分,每日可排3~8次便,偶爾會超過10次以上或排泡沫便。

喝配方奶粉時

淺黃色便。跟喝母乳的孩子比,便中含的水分相對較少,呈泥狀。便的顏色有時呈深黃色或偏綠色。次數是每日2~4次,偶爾便裡混著白粒,這是配方奶粉沒有完全吸收導致的,家長不必擔心。

混合授乳時

混合授乳的孩子,排出的便是不稀不幹的中間程度。如果混合授乳時母乳的比率高,就會排出黃色的稀便,配方奶粉的比率高就會排出混著顆粒的便便。每日排4~5次便,還帶點酸味。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是金黃色的,像軟膏一樣,有酸性氣味,但沒有明顯臭味。母乳不足而添加牛奶的孩子,糞便與人工餵養的孩子基本相同。若添加奶糕或米粉;孩子的糞便就比較軟,量比較多,顏色有點暗褐,臭味明顯。若添加蔬菜泥,孩子的大便可能是菜色的,這都是正常的。寶寶從4—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隨著寶寶輔食種類和數量的增多,便便顏色從以前母乳餵養時期的金黃色軟糊便或者人工餵養的土黃色硬膏便轉變成顏色較暗的便便。通常情況下,寶寶的便便顏色會與食物顏色息息相關,如果是魚、肉、蛋、奶攝入較多的寶寶,因為蛋白質消化原因,便便會比較臭。而如果寶寶的便便出現下面的情況,父母就要多加留意了。

●如果寶寶一天內排便次數多,便便量少,顏色呈綠色粘液狀,這就是綠色稀便。這種便便也稱“饑餓性大便”,通常是因為餵養不足引起的,只要給足營養,便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便便呈灰白色,同時寶寶的鞏膜和皮膚呈黃色,這些症狀有可能是膽道梗阻或膽汁粘稠或肝炎,應帶上新鮮便便,及時就醫。

●便便呈黑色,可能是胃或腸道上部出血或服用治療貧血的鐵劑藥物所致,家長應及時檢查是否使用了治療貧血藥物,問詢寶寶有無不適感。

●排出的便便帶有鮮紅血絲,可能是大便乾燥,或者是肛門周圍皮膚皺裂。下次便便時,建議使用甘油,平時多飲水多吃蔬菜類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若便便稀軟仍然帶有血絲,可能由直腸息肉、結腸息肉和肛門裂所致,應做進一步的檢查。若除有血液外,同時含有大量粘液而排便量較少,寶寶同時伴有陣發性腹痛的症狀,可考慮是否為腸套疊。如果便便帶有膿血並有腥臭味,可考慮為痢疾,應立刻就醫。

●如果寶寶排出的便便呈淡黃色、糊狀、外觀油潤、含較多奶瓣和脂肪顆粒,排便次數較多,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便便黃褐色、稀水樣、帶有奶瓣、有刺鼻的臭雞蛋味,為蛋白質消化不良。家長應帶寶寶就醫用藥。

此外還需留意寶寶便便的次數

判斷寶寶身體健康狀況,除了看便便的顏色,父母們還要注意寶寶便便的次數。有消化系統強健的寶寶,也有新陳代謝慢一拍的寶寶,這都屬於健康範疇內的個體差異現象。日常生活裡,寶寶1—3天排便一次,或者一天內排便1—2次,寶寶排便時沒有痛苦、哭鬧等情緒,一次排便時間不超過30分鐘,都屬於正常排便。

●如果寶寶3天甚至更長時間沒排便,就可能便秘了,便秘不但影響寶寶的食欲和睡眠,積滯於腸道內的食物,發酵腐敗產生的有害氣體和毒素可經腸壁吸收進入血液到達大腦,妨礙神經的正常功能,影響記憶力思維能力。

●媽媽要反省一下,寶寶及時補充水分了嗎?寶寶的運動量夠不夠?給寶寶添加的輔食中蔬菜、水果纖維豐富還是單一呢?寶寶晚上睡覺前媽媽可用手沿著寶寶肚臍先順時針方向後逆時針方向按摩一百下,這方法有促進腸蠕動幫著排便的功效。

如果寶寶一天內排便5次以上,情緒哭鬧或沒精打采,且便便的色樣質地跟往常不一樣,就要先停止給寶寶進食,帶著寶寶和新鮮便便樣本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