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新生兒為何眼屎多?

有的寶寶睡醒後眼角長滿了眼屎,眼屎太多的時候,甚至把眼皮粘住,使眼皮不容易張開,有時白天也有眼屎。這是怎麼回事呢?

眼屎多的原因是由於細菌入侵到淚囊,在淚囊中繁殖、化膿,膿性物填滿整個淚囊,無法往下排泄,只有沿著淚囊、淚小管向上排到眼睛裡。如果不及早治療,可能併發角膜炎,角膜也因此可能由黑變白形成白斑,從而對寶寶的視力發育造成嚴重影響。

可能性一:上火

由於寶寶新陳代謝旺盛,但胃脾等消化功能尚未發育成熟,人工餵養的寶寶或者有些母乳餵養的寶寶因母親吃了太多熱氣上火的食物等,都容易引起寶寶“上火”,這個時候可以見到小寶寶會出現一些“上火”的症狀,如大便幹結、便秘、小便黃、口舌起泡、眼屎黃多、口幹口臭、厭食挑食、煩躁啼哭等。

應對措施:對於這種因“上火”而引起的眼屎多,解決的辦法當然是“滅火”,如果可以的話,儘量堅持母乳餵養,餵奶期間媽媽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和作息,儘量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以免過奶給寶寶。人工餵養的寶寶,在喂完奶後,記得再給寶寶喂一些白開水。當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後,在注意寶寶營養均衡的同時,應培養孩子多吃蔬菜水果的良好習慣,多給孩子補充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等,少吃薯片、餅乾或油炸等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可能性二:紅眼病

眼睛就像是一個開放的視窗,直接接觸著外界環境和空氣,當細菌、病毒進到眼睛裡來,都有可能會引起結膜炎,即我們俗稱的“紅眼病”,使得嬰兒眼屎過多、眼分泌物黏稠等。如果孩子突然有很多眼屎,同時伴有眼睛發癢、刺痛、充血,那麼就要去醫院檢查下,看看是否得了“紅眼病”。

應對措施:“紅眼病”早期眼睛分泌物為水性,繼而轉而粘液性或黃色膿樣分泌物,由於這種病主要通過日常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因此最佳預防方式是勤洗手、不揉眼,不與他人混用臉盆、毛巾等洗浴物品,以免引起交叉感染,一旦出現眼睛分泌物異常、異物感、紅腫等相關症狀時,應及時就診,托幼機構兒童或學校學生發病後最好在家休息,待症狀消失後方可返校。

可能性三:先天性眼瞼內翻、倒睫

剛出生的小孩,有些有先天性眼皮內翻和倒睫的情況,系鼻樑扁平或眼輪匝肌肥厚使瞼緣向內翻轉所致,睫毛向內生長,眼球受到摩擦刺激而導致寶寶出現流眼淚、眨眼、產生眼屎等現象。

應對措施:如果倒睫和眼皮內翻不明顯,眼淚、眨眼、眼屎等刺激症狀不嚴重,一般可以先在家觀察,平時護理的時候,注意清潔雙手和洗臉用毛巾,可以用溫毛巾從內眼角向外眼角輕輕地擦拭乾淨即可,分泌物明顯增多時宜及時到醫院就診。隨著寶寶慢慢長大,睫毛也慢慢向外生長,這種摩擦刺激會逐漸緩解,甚至消失,但如果情況比較嚴重,或者到了3歲了這種情況仍還是存在,則最好請專業的醫生進行手術矯正。

可能性四:先天性淚囊炎

新生兒淚囊炎是臨床常見眼病,一般在寶寶出生後1~7 天或稍後的時間內發病, 發病率較高,有報導稱其發病率約為6%。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鼻淚管下端先天Hasner 膜出生時未吸收,阻塞鼻淚管,使得淚液和細菌瀦留在淚囊內,導致細菌繁殖而引起繼發性☆禁☆感染所致,還有極少部分是由於小孩本身骨性鼻淚管發育不良或狹窄造成的。對於嬰幼兒而言,它主要表現為是眼屎多,稍大點的嬰兒可伴有流淚,即在不哭鬧的情況下,都可以見到眼睛不由自主地流淚,擠壓淚囊區時往往有膿性分泌物流出。這種疾病常常被誤以為是“上火”或誤診為結膜炎。

先天性淚囊炎若長時間得不到有效治療,則可引起角膜炎、角膜白斑,進而導致視力明顯下降或造成弱視、近視等,而且淚囊炎還有可能會引起淚囊周圍組織發炎,或形成淚囊瘺,在一定程度上可影響到孩子的容顏。所以,早診斷、早治療和做好護理就特別重要。

應對措施: 如果您的孩子出現像上述的臨床表現,那麼家長一定要警惕起來,及時帶孩子到正規的醫院進行診治。一般來說,滿月的嬰兒就可以用淚道沖洗的治療,如果到3個月大了仍然未能痊癒,則需進行淚道探通手術,淚道探通術還是不能治癒的,則需進行淚道植管術。

可能性五:結膜炎症

孩子出生後,由於家長怕孩子著涼,家裡氣溫往往較高,細菌容易繁殖,加上新生兒不自覺地用手揉眼睛,易出現眼睛分泌物增多、眼瞼結膜充血等結膜炎症狀。若是嚴重的細菌感染,或在感冒發熱後發生,則分泌物增多、淚水增多、眼球充血等症狀會更明顯,還可導致眼瞼皮膚紅腫。

應對措施:局部滴抗生素眼藥水和眼膏可改善症狀,結膜沖洗有助於炎症消退。滴眼藥水前,應清除病兒眼部的分泌物。如果病兒兼有大便乾燥、小便黃、舌苔厚膩等症狀,可以配合清熱瀉火、消食導滯的中藥治療。

給病兒多喝水,並注意觀察所食用的奶粉對寶寶消化功能的影響。對母乳餵養的病兒來說,媽媽的飲食對他們的健康影響較大。哺乳期媽媽應保持營養均衡,避免食用過於辛燥和肥膩的食品。清潔病兒的雙手、定期修剪大人和病兒的指甲,能減少細菌感染眼睛的機會。

可能性六:角膜潰瘍

角膜潰瘍也可引起寶寶眼屎多,且其後果可能最嚴重。角膜潰瘍多因不慎碰撞或嬰兒不自覺地用手揉眼睛時,外物、手指或指甲損傷角膜對應部位,從而被細菌感染所致。生活水準較低、周圍環境不夠清潔、抵抗力較差的嬰兒易染此病。因為疼痛,病兒常哭鬧,畏光流淚,不願睜眼,眼球發紅,出現分泌物,多數家長不能發現病灶,即使偶然發現病兒黑眼珠上出現小白點,也很少意識到此事的嚴重性。

應對措施:角膜潰瘍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可影響視力,甚至因病變控制不良出現角膜穿孔。一旦診斷角膜潰瘍,應立即用足量的抗生素類藥物控制感染,阻止潰瘍擴大。治療時常須眼局部及全身同時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