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調皮 可能是患小兒多動症
一般常用過動來形容坐不住、靜不下來的孩子,當孩子的過動影響人際互動與正常生活時,根據特定症狀評估後,就會判定為多動症。
多動≠頑皮
近幾年來,過動症的患病人數有增加的趨勢,除了因家長和老師警覺度較高,容易察覺孩子的過動傾向外,現在眾多聲光刺激的環境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症狀男女有別
患有過動症的小男生和小女生,其表現症狀有些許不同。通常男生在進入幼稚園後,會明顯表現在坐不住,或是有衝動的行為,常走過別人身旁就揍別人一下,而且是不明原因、控制不住的;女生則是愛講話,一開始會認為孩子語言能力好,但時間久了,會發現她往往是在不恰當的時機講話,像是愛插話、不聽別人說話、只自顧自的講。
這些行為動作都可能被視為人格特質而遭受忽略,最重要的評估點就是能否恰如其分,在適合的時間講適合的話、做適合的事,若是在規範下都無法限制,就可懷疑為過動症。而過動症的孩子,通常語言及智商發展都沒有問題,但有明顯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情況,有些是可專注但不能持久,有些則是完全無法集中。
多方合力,矯正多動症
過去的教育方式通常是高壓管教,有些過動症可能因此被掩蓋住,但許正典醫師表示,高壓教育通常會導致過動症兩極化,的確有些可能會成功壓制,但有些卻會因為過分壓抑而轉為憂鬱,父母不可一昧的威權教養,應找出可讓孩子專注的事物,並去除過多的環境刺激。
改變環境:在確定孩子有過動症時,一定要在環境中去除掉過多刺激,三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腦、電視、電動,這些電子產品擁有聲光刺激強烈的特點,當孩子習慣快速的聲光變化後會無法被較靜態的事物吸引。
教養、行為療法:建議父母找出孩子有興趣的事物,讓他專注於這些事物上,平常也可以走迷宮或大家來找碴等小遊戲,讓孩子練習專注,但應為循序漸進的訓練,而非一開始就以高標準來規範孩子。
放下傳統框架:不能將對待一般孩子的標準套用在過動症的孩子身上,就像不會要肢體障礙的人打籃球一樣,當父母的應該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免加重孩子的負擔。像過動症如此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孩子,也往往會有學習障礙,家長更要學習放下傳統的框架,不要追求成績、不要追求名校,不能用社會認定的一般標準來看待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