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兒腹瀉的中醫療法
小兒腹瀉是一種常見病,很多幼兒往往一年會腹瀉好幾次。現代的父母照顧孩子往往無微不至,孩子一開始腹瀉,父母就心急如焚,趕緊去醫院打針吃藥。按照中醫的觀點,單純的小兒腹瀉並不是問題,正是腸胃健康的標誌。
為什麼這麼說?一方面,從身體素質上來講,小兒的身體器官都是最新的,也是最健康的。而成人在社會上生存了幾十年,腸胃裡寄生的細菌何其多,但是卻很少腹瀉。這說明什麼?說明成人的身體已經適應了這些菌群的存在,不再做任何抵抗,所以身體沒有感覺到不適,也不會出現腹瀉的情況。說到底,成人之所以不輕易腹瀉,其實是腸胃抵抗系統麻木的過程。而對小兒來說,他們的身體器官是最新的,稍微受到一點細菌感染,身體的抵抗系統能立即反應,展開抵抗鬥爭,這個時候小兒就會感覺不舒服,開始腹瀉。小兒只有將這些細菌通過腹瀉的方式排出體外,才能清理掉腸胃裡的細菌,重現健康潔淨的腸胃環境。而大多數父母不瞭解這些關係,孩子一腹瀉,馬上就去醫院打針吃藥。醫院本來就是病人聚集的場所,帶孩子過去更容易感染各種病菌,增加患病機會。而且通過西醫的打針吃藥,往往只會在當時壓制住細菌,讓症狀不明顯,其實很容易復發。從實際長遠看,這樣的打針吃藥其實是阻止了幼兒腸胃抵抗功能的正常發揮。待下次遭遇同樣的腹瀉困擾時,情況會越來越厲害,到時只能求助於打針吃藥。長期反復下去,對身體的健康是相當有害處的。
作為父母,一方面要正確判斷小兒的腹瀉狀況,如果只是單純性的小兒腹瀉,並不伴有發熱等其他症狀,父母大可不必往醫院跑。小兒的身體就是一部最新智慧的機器,父母應該相信他們能自行調理解決這些小問題。另一方面,父母應該儘量減少小兒感染細菌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小兒感染細菌主要通過成人的唾液。唾液感染有兩個主要來源:
其一是鄰里鄉親之間的餵食。越是長得可愛的小孩,被父母抱出去串門時越能受到大家的喜愛,這時候他們往往喜歡用一些小零食或者自己吃了一半的食物來餵食。幼兒吃過之後,回家可能就會腹瀉,這就說明食物餵食讓他感染細菌了。為了減少這一類的感染途徑,父母最好能婉言謝絕鄰里鄉親的餵食,或者給孩子自備零食,出門就帶在身邊,這樣減少孩子接受餵食的機會。
其二是幼兒與家人同桌進餐而受到感染。咱們中餐的進食習慣就是讓大家同吃一碗菜,同用一副碗筷,幼兒如果用父母吃過的碗,吃父母吃過的菜,很容易就被父母殘留在碗裡和菜裡的唾液感染。父母的腸胃因為習慣了這些細菌的存在,所以不會有事,但是幼兒往往會出現腹瀉的症狀。如果幼兒經常受到腸胃細菌的感染,就會引起腸胃虛弱。所以父母應該為孩子準備專用的碗筷和專用的食物,這樣才能讓孩子吃得更乾淨衛生。如果不能做到這些,至少應該培養良好的中餐進食習慣,設立專用的大調羹和筷子,用來給家庭成員舀湯夾菜,而每個家庭成員都備有各自的小湯勺和筷子,用來進食。這樣就能減少幼兒因為飯菜而感染病毒的機會。
綜上所述,單純性的小兒腹瀉只是一種腸胃抵抗系統與細菌鬥爭而導致的結果,意味著幼兒擁有健康靈敏的腸胃保護機能。而經常性的小兒腹瀉也會導致幼兒腸胃虛弱,所以作為父母,應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進食環境,儘量減少幼兒感染細菌的機會,這樣才能為避免小兒腹瀉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