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父母哪些話會傷孩子

養生之道網導讀:

父母哪些話最傷孩子?人生初階段父母是孩子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但往往很多父母由於情緒激動說出的話傷害了孩子,給孩子心裡留下傷痕。那麼,父母哪些話會傷孩子?

日常生活中,哪些話會傷孩子?

一、讓寶寶懷疑媽媽的愛

有些話會讓寶寶懷疑,媽媽是否真的愛他。比如“我才不要你!”“把你送給別人!”“再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別人做兒子。”被媽媽罵了幾句,寶寶一氣之下跑了,媽媽追到家門口,生氣地喊:“你給我回來,不回來是吧,那以後永遠不要回來了。”聽多了這類話,寶寶心理有了陰影,以後可能真的會離家出走。

正確方法:有時候,需要對寶寶的不良習慣或錯誤進行小小的懲罰,但這不能讓寶寶懷疑媽媽對自己的愛,只要讓寶寶知道他的行為是錯誤的就行了。大多數孩子都喜歡被擁抱及親吻,而透過肌膚之親,可以讓小寶寶更瞭解父母的愛意,因此,如果小寶寶在日常生活中有較好的行為舉止時,媽媽可以適時的親寶寶一下,並讚美他。例如:“寶寶,你在睡覺前有刷牙,媽媽覺得很高興”.然後,媽媽就可以親親他或抱抱他,相信小寶寶會非常高興,以後都會記得,在上床睡覺前,要先刷牙,才能上床睡覺。

二、否定寶寶的人格

媽媽通常用大孩子的標準來衡量寶寶的行為,經常說,“煩死了,自己去玩!”“笨!”“你怎麼這麼笨!”.到親戚或鄰居家玩,寶寶不願叫“叔叔”、“阿姨”,媽媽就會責怪說:“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用,叫一聲阿姨都不會。”雖然這是對別人說的,但是寶寶都聽在心裡。

正確方法:如果寶寶有能力做而沒有做好,媽媽也應該問明原因,耐心指導寶寶,而不是進行責駡。

三、嚇唬寶寶,導致寶寶不安

“我告訴老師去!”寶寶對老師很尊敬,更不敢像對對老師撒嬌,所以,媽媽喜歡用寶寶害怕老師的心理向寶寶施壓。孩子一做錯什麼,媽媽就說“叫員警叔叔把你帶走”,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

正確方法:媽媽應該及時糾正寶寶的錯誤,並誇寶寶是個好孩子。

四、不顧寶寶的能力,提出過分要求

“再做好一點!”寶寶覺得, 他的作品已經很好了,可還是沒有達到媽媽的要求。“快一點!”“動作快一點,媽媽還要上班呢。”寶寶的動作慢不是他的問題,他不知道問什麼要那麼快。“連這個也不會!”寶寶不是天才,不可能一生下來什麼都會做。如果責駡過多,寶寶會做的事情他也不敢做了。

正確方法:媽媽要對寶寶的能力有所瞭解,如果事情是寶寶能做而不願做,媽媽可以進行勸導,要是超出了寶寶的能力,就千萬不能勉強寶寶,否則會適得其反。

給爸爸媽媽的一些育兒建議:

零至三歲的寶寶還處在最初的成長階段。此階段的寶寶,他的語言發展尚未健全,而且口語的表達能力還很弱,所以他們的言行舉止,大多是模仿身邊照顧者的所作所為,所以,父母親的言行、作為不僅要特別謹慎之外,當你發現你家的小寶貝有良好表現時,也不要吝惜給予孩子“愛的鼓勵”哦!

1、帶孩子出門玩耍

事實上,小寶寶在一至三歲時,正是需要健全發展身心的初始階段,一旦寶寶有良好的行為反應時,媽媽可以帶小寶寶出門玩耍,以做為犒賞,一方面能讓小寶寶多多見識外在環境,一方面也能讓寶寶學習到,只要表現良好,媽媽就會帶他出去玩。

2、陪他一起遊戲

小寶寶年紀還小時,需要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寶寶如果在生活作息上可以配合,且都有良好表現時,媽媽可以適時地陪小寶寶玩他喜歡玩的遊戲或玩偶,也可以藉此培養親子感情。

3、講故事給他聽

寶寶表現不錯時,媽媽可以營造歡樂活潑的氣氛,講故事給寶寶聽,耐心地告訴小寶寶,讓他知道自己行為的好壞與對錯。

例如:“寶寶,你好乖,剛剛媽媽看到你把飯都吃光光了,媽媽等一下講故事給你聽”.

4、親密的背與抱

根據西方心理學家研究指出,母嬰之間早期的“依附關係”若是發展良好,對小寶寶日後的人格發展影響深遠。所以媽媽應常以肢體語言來表達對寶寶的愛。當小寶寶有比較好的行為表現時,媽媽可以給寶寶一個親密的擁抱,因為小寶寶可藉由肌膚之親,在愛中成長。

5、為寶寶打扮

男寶寶小的時候,若有良好行為及紀律反應時,父母可以有許多額外方式來給予寶寶鼓勵,而女寶寶的媽媽們,則多了一種可以做為鼓勵的方式:例如:“惠惠,媽媽昨天請你把自己換下來的襪子放在桶子裡,不要亂丟,媽媽很高興你記得把襪子放在桶子裡,而沒有亂丟”.然後,媽媽就可以拿出事前為寶寶買好的裝飾品,來幫寶寶打扮的美美的,相信寶寶也會很喜歡。

6、物質的鼓勵

大多數的小朋友都是喜歡收到禮物的,在孩子收到心愛禮物時,總是顯得特別高興,所以父母們有時不妨以物質上的鼓勵,做為方法,直接來獎賞寶寶的正確行為。

總結:說者雖然無意,但聽者有心。這些話,即使對一個成人說,也會傷害他,更別說是寶寶了。如果經常說這些話,寶寶就會缺乏自信,容易懷疑,很難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把牢自己的嘴巴,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堅決不能說。要跟寶寶多溝通,多瞭解寶寶,鼓勵寶寶,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給他講道理,而不是用這些牢騷話責備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