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常動手是否更聰明_孩子常動手會更聰明嗎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孩子常動手是否更聰明,媽媽們一起來瞭解。手是認識事物的重要器官,手的活動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手是智慧的源泉,多看,多動手,寶貝的大腦才能更聰明。下面一起來看看孩子常動手是否更聰明。

我們常常用心靈手巧來形容寶貝,很多愛動手的孩子被家長看作是聰明的象徵,這樣的說法真的正確嗎?常動手的孩子真的能更聰明嗎?看看下面的小文章,讓您更加瞭解愛動手的孩子們吧。

孩子喜歡撕紙,是好還是不好呢?專家指出,手指的運動可以刺激大腦的廣大區域,而通過大腦的思維和眼睛的觀察又可以不斷糾正改善手指的動作精細化程度。眼、手、腦的配合協調能夠極大地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所以家長務必要給孩子多動手的機會。拿五顏六色的紙,讓孩子自由地撕成條、塊,並可以根據撕出的形狀想像地稱為麵條、餅乾、頭髮等等。如果家裡有縫紉機,媽媽可以在比較硬的紙張上用縫紉機踏出針孔組成的各色圖形,讓孩子撕下來玩。

這樣做可以鍛煉孩子們的智力提高,還有哪些有意思的鍛煉方法呢?手帕、紙巾都是柔軟的,可以隨便折成各種圖形,教給孩子怎樣折出角、邊,折成紙船、紙鶴、花朵、扇子等等。在唱歌、跳舞、學兒歌的同時,可以教孩子用小手比劃各種動作,把內容表演出來。讓孩子用線、塑膠繩把各種色彩、形狀的珠子、紐扣穿起來。

隨著孩子動作的熟練和精細化,珠子和紐扣的洞眼可以逐漸變小,繩子逐漸變細、變軟。讓孩子用筷子把碗裡的玻璃珠或者糖球一顆顆夾到其他的容器裡,鍛煉一段時間後可以換成顆粒更小的圓形豆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結合日常生活,讓孩子自己系鞋帶、拿筷子吃飯;給孩子準備小剪刀進行剪紙製作,玩插塑類的玩具等等都可以增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展。

常動手的孩子真的能更聰明,孩子到了3歲左右,隨著思維和動作的發展,產生“自己動手”的願望,所謂心靈手巧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來鍛煉孩子的手指靈巧程度,開發孩子的智力。

活動中幫助寶寶找到自信,通過設計活動的方式來培養寶寶的自信心,而不是簡單的用語言,而且要分幾個步驟來進行:

1、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讓孩子逐漸增強信心。

在最初的一個多月,媽媽開始用那些彩色漂亮的拼插圖片和積木當作普通玩具,和茁茁在一起做歸類遊戲,比如一個顏色的放在一堆,她挑黃的,孩子挑紅的;還有,媽媽帶著茁茁玩扔積木的遊戲,他們把一個積木立起來,用另外一個積木去扔,茁茁每次都會特別開心,似乎特別有成就感,而且他開始對玩具材料發生了充分的興趣。

2、不要操之過急,孩子玩會一樣東西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學會耐心等待。

當茁茁對玩具分類和扔玩具的簡單遊戲已經很熟悉的時候,媽媽開始又嘗試著跟孩子用這些玩具搭出有意義的圖案,可媽媽發現,茁茁仍然停留在簡單容易的遊戲活動上,對有意義的設計並不十分感興趣,媽媽決定一邊玩簡單的遊戲,一邊同時提示孩子玩較為複雜的搭建遊戲,結果,過了一兩個月後,孩子果真開始對有意義的遊戲活動開始感興趣了,而且,即使有時候很難,他也能夠在媽媽堅持的目光鼓勵下嘗試著再試兩次。

3、用其它小活動來幫助寶寶身心發育

寶寶因動作發育還不成熟,有時又想成功,常表現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因此,媽媽平時刻意安排一些有助於培養寶寶耐心的活動,如拍皮球、穿珠、揀豆子、扣扣子、系鞋帶等,訓練寶寶的動手能力,提高其身體的靈活性,在活動中逐漸增強寶寶的自信,媽媽發現,這些活動能力非常有利於孩子在遊戲活動水準的提高,孩子也因此情緒更穩定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