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家長必備:寶寶用藥手冊
對於尚小的嬰幼兒而言,喂藥絕對是困擾新爸新媽的一大難題,如何是藥物入口入胃而不是被寶寶吐出來真是愁壞了一大幫家長。不吃藥有怕延誤病情,吃了吐吐了吃,在這過程中不知道寶寶吃下去多少,怕繼續喂吃多了產生副作用或者有毒性反應出現,不喂又怕只吃下去一點點沒有效果,這又該如何注意呢?
藥物非食物
許多家長都希望就醫之後,開出的處方能香醇甘美,不費力氣的使寶寶自動服用,其實自古有雲「良藥苦口」,雖然醫藥發達,許多藥物也製成糖漿性質,然而家長必需要有一種觀念,給寶寶生病服用的是「藥物」而非「食物」,一定不甚爽口,一方面可防止寶寶自行服用或偷取藥物當做零食,而造成藥物中毒,如咳嗽藥水等等。
藥量以體重來計算
服用藥物時需注意該藥的使用方法,某些較傷胃的會以餐後為佳,某些則以空腹服用效果較佳,而藥物的間隔有時需要6小時服用,有些藥物則僅需三餐及睡前,不必半夜三更叫醒寶寶來餵藥。而劑量的精準更是要注意的;小兒科醫師算術程度不好是不行的,每個病童的藥量均是以每公斤體重多少量來計算,當然有一定的範圍變化,視病情而定,有時也隨每個人體重而異。
看病不一定要拿藥
安全用藥的原則,是每個家長都要具備的正確觀念,能不打針就不打針,能不服藥就不用藥,這與「中醫」的某些觀念大相逕庭,如「有病治病、無病補身體」等,「看病」不一定需要拿藥的,有時「診斷」疾病比拿處方還要重要呢。服用藥物到底要多久才算病好可停止服藥呢?或者必須服藥至症狀完全消除呢?這就必須與醫師好好溝通了。某些疾病是有一定的療程,如症狀改善自行停藥,就很容易復發,比方說中耳炎。而某些疾病則是屬於症狀治療,症狀消除自然可以停藥。比如說病毒性腸胃炎俗語說「藥到病除」,有時卻是「藥到命除」,用藥是不可不小心的。
請勿自行加重藥量
服藥時儘量不要與牛奶或茶一併服用,以免影響藥物的吸收與血液中濃度。而病嬰發生服藥後嘔吐時,如果在十至廾分鐘內嘔吐,則可再服一次量,否則寧可跳至下一次時間時服用。原則上一天不要超過處方上所標示的三或四次;千萬不可因症狀加重,就自行加重藥量,如此一來,往往未得其利,反蒙其害。特別是退燒藥物,是最常見的「指示」藥。在寶寶發燒時,「燒壞腦筋」的疑慮仍然存在許多家長的心中,專家醫師們經常強調「發燒本身是不會燒壞腦筋」的,因此遇到寶寶發燒時,千萬不要急著替寶寶退燒,更不可同時使用「口服」以及同類藥物的「肛門塞劑」,以免造成退燒藥的中毒。 最有名的退燒藥就是「小兒溫克痛」是屬於水楊酸類,除了在水痘病患身上,如使用溫克痛退燒,有時會造成「雷氏症候群」的發生。而一般感冒高燒時,大量頻繁的使用此藥物退燒,往往是小小一個感冒,卻造成「水楊酸中毒」,臨床上有高燒、呼吸急促、酸血症、肝功能異常等症狀發生,甚至多重器官衰竭,這就是服藥不當的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