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應對小孩的“談婚論嫁”?_怎樣應對小孩的“談婚論嫁”?

養生之道網導讀:

如何應對小孩的談婚論嫁?對於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說,狂熱地愛上班裡的某個異性小朋友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並會說會跟某某結婚,作為家長如何應對小孩的談婚論嫁呢?小編告訴你如何應對小孩的談婚論嫁。

5歲左右的孩子還處在人生的探索階段,他們對於我是誰、這裡是哪裡都充滿著好奇。而“我要和誰誰結婚”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我要怎樣做才能和喜歡的維持關係”的重要問題,這個問題會影響孩子成人後如何看待婚姻。

對於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說,狂熱地愛上班裡的某個異性小朋友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他們甚至會跟幾個小朋友舉行婚禮。當你的孩子告訴你他要跟班裡的一個小女生結婚時,或者他說他長大了要跟你結婚時,你會作何反應呢?

五歲娃愛上“談婚論嫁”

好父母如何“從容應對”

“媽媽,我長大了要跟俊俊結婚!”“媽媽,我有三個女朋友!”“我長大了要跟媽媽結婚!”“我要小姨做我的女朋友!”學齡前的孩子尤其是幼稚園大班的孩子通常都會開始熱衷於玩“結婚的遊戲”。

對於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說,狂熱地愛上班裡的某個異性小朋友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他們甚至會跟幾個小朋友舉行婚禮,也有一些孩子偏愛另一性別的父母。當你的孩子告訴你他要跟班裡的一個小女生結婚時,或者他說他長大了要跟你結婚時,你會作何反應呢?是厲聲喝止,還是一笑了之,還是把它當作一個可教時刻?專家認為,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跟孩子討論有關男人和女人的角色,並教給孩子關於愛的價值觀,對於那些對異性父母有著很強的迷戀的孩子,父母應該積極地回應孩子的愛,告訴他們,等他們長大時會找到一個相愛的人並跟那個人結婚。

5歲女孩隔月換“夫”

5歲的琳琳最近瘋狂地愛上了班裡的小男生俊俊。她告訴媽媽,她已經跟俊俊舉行了婚禮,俊俊現在已經是她的丈夫,所以她每天早上都要帶一份禮物送給俊俊。同樣,俊俊也會每天送她一份禮物。他們的禮物有時是一粒糖,有時是一張貼紙,也有可能是一片樹葉。琳琳的媽媽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因為琳琳上了大班後,每隔一兩個月都會結一次“婚”,每次她都會回來告訴媽媽,現在誰誰誰變成她的丈夫了。

4歲男孩嫉妒爸媽

剛剛4歲的小傑是媽媽一手帶大的,因此特別黏他的媽媽,他總是說等他長大了,要娶媽媽做妻子。讓他的媽媽極為尷尬的是,小傑經常想模仿電視裡成人親熱的方式來親媽媽的嘴巴。而且每次一見到爸爸擁抱媽媽時,他就會很嫉妒,打斷爸爸媽媽的擁抱,要求媽媽擁抱他。他甚至不許爸爸和媽媽睡在一起,要求爸爸搬到別的房間去睡。

5歲男孩“愛”上小姨

天天今年5歲,他很喜歡玩結婚的遊戲。他在幼稚園裡有幾個“妻子”。不過,他說他最喜歡的是他的小姨,長大了幼稚園裡的“妻子”都不要了,就只跟他的小姨結婚。他甚至連結婚時他和小姨要穿什麼衣服都想好了。問他為什麼要跟小姨結婚,天天說,因為小姨總給他買糖和玩具。他希望小姨每天都給她買糖吃。

幼稚園:“新郎和新娘”遊戲很受歡迎

在某省級幼稚園帶大班的姜老師說,很多學齡前的孩子喜歡玩“新郎和新娘”的遊戲,應該也算是婚姻敏感期。她經常會聽到小朋友來告訴她,今天誰和誰結婚了。小朋友在自由活動時間,經常會分別由一些男孩和女孩扮新郎和新娘,甚至還會要求老師也來參加。還有的小朋友要跟老師結婚呢。有個小朋友最有意思,他每次都要生活老師做他的新娘,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生活老師經常給他洗衣服。顯然,孩子們並不知道“結婚”的含義。

姜老師說,因為老師們知道,這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特點,而且他們做這些遊戲時的樣子特別可愛。所以,老師一般都不會制止他們。

早教專家:這是正常反應

對“結婚”有一種朦朧的嚮往是學齡前兒童的一種正常心理和生理反應。父母不必過分緊張,不能粗暴地制止,也不能心不在焉地一笑了之,而是應該把這個時機當作一個有利的可教時刻。

在與孩子談論婚姻的時候,希望家長們能夠遵守幾條原則性的建議。

1、 瞭解你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婚姻的問題上也是這樣的。父母應該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擁有健康的婚姻觀念,並且知道自己向孩子傳遞的價值觀是關於婚姻的。父母們應該總結自己的婚姻觀,然後決定向孩子分享那些資訊,報紙自己不會將偏見傳遞給孩子。

2、 給他們最簡單的解釋

有的時候你會發現,如果你和孩子說了很多話,他們很可能會變得坐立不安。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一個非常有實用性的原則,那就是少比多好。孩子在問問題的時候,要先給他們最簡單的解釋。等到孩子更感興趣的時候,才適合繼續給予複雜的資訊。

3、 使用符合孩子年齡的詞彙和概念

孩子的抽象思維要到青少年的時期才能有所發展,現在他只是有一個具體的思維。比如說,五歲的男孩只知道自己要和一個小女生結婚,小女生今天和別人玩了,我要怎樣才能讓她和我玩呢?

4、 孩子也會注意父母傳遞資訊時的態度

同孩子分享資訊是很重要的,但僅僅這樣也是不夠的,父母還需要和孩子分享你的感覺和態度,確定地告訴他們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大量的研究告訴我們,孩子是依靠父母的幫助來發展自己的觀念的,孩子從早年就能夠開始理解思想感覺和行為差異。

父母還可以幫助大一點的孩子懂得:人百分之百會有各種各樣的念頭和掛念,但是人都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感覺不符合他們的道德價值觀念,那就不應該去行動。比如應該教孩子每個人都會生氣,但是生氣不應該成為打人的理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學的好不好責任在於老師怎麼教。如何應對小孩的談婚論嫁?父母們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多些包容的耐心的引導孩子會更好的助孩子成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