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教育孩子_育兒心得知多少

養生之道網導讀:

作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餘力。因此如何教育孩子就成了家庭中最重要的問題。那麼家長們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下面小編就給你介紹一些家長的育兒心得,教你如何教育孩子。一起來看看吧!

育兒心得知多少

自古以來 ,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教育可以讓孩子一生受益,因而,家長們必須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而且時間是不等人的,一旦錯失育兒的最佳時機,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追悔莫及。那麼父母們該怎樣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呢?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智慧爸媽的育兒心得,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1、信任孩子,適當給予自主權

正處於懵懂時期的孩子們,對於很多事情都是似懂非懂,但卻假裝什麼都明白。他們渴望被別人認可,同時希望有屬於自己的發揮空間。因而父母最好不要自作主張,不要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意願替孩子做選擇和決定。儘量多花一些時間傾聽孩子的意見和心聲,甚至決定家裡的一些大小事時也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

2、尊重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一般來說,孩子的情緒是比較敏感的,父母的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而他們特別渴望能夠得到父母的理解。很多時候,父母無心的批評與教訓都會讓他們傷心好久,甚至長此以往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所以父母應當學會換位思考,多給予孩子以理解和鼓勵。嘗試著與孩子進行心與心的溝通,爭取早日獲得孩子的信任。

3、注意言行,以身作則

可以說,孩子是天才模仿者,他們很會模仿身邊人,因此父母要儘量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說粗話、髒話,要樂於助人,善於傾聽。對孩子要言傳身教,讓孩子在良好的氛圍中快樂、健康地成長。

4、讓教育融入生活

生活中充滿的各種故事,我們讓孩子在故事中成長。如果教育孩子只是刻意地說教,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厭煩。我們可以將生活的故事引入教育中,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得到啟發。當另外,我們也不要總是在自己孩子面前說誰誰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那樣會把自己的判斷強加給孩子,甚至會使孩子迷失自我。

5、適當進行挫折教育,歷練孩子

溫室裡的花朵總是經不起風雨,同樣,被保護的嚴嚴實實的孩子,也經不起外面世界的考驗。嘮嘮叨叨的說教遠遠沒有讓孩子自己經歷體驗更刻骨銘心,而且,父母也不可能擋住所有向孩子靠近的危險。所以,父母不要給予孩子過分的保護,應當儘量多給他們一些自己體會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經歷,去摸索,去體驗成功與失敗。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未來。家長們要時常自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恰當,時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他們,相信他們,給他們充足的自我空間和自主權。讓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做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育兒心得體會

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現在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家裡人人都寵得愛不釋手,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不過也出現孩子越來越難管的現象,用軟的不行,用硬的也不行,相信很多家長都有相同的體會。 家庭教育深刻影響著子女人生觀、道德觀的形成,直接關係著孩子一生的成長,家庭教育有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個性的基礎,潛伏著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危機,所以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成長起著關鍵作用,也是我們每一位家長都必須面對的嚴峻課題,誰都不能忽視,誰都不能逃避,現談談本人在家庭教育上的幾點心得體會:

1、家長是子女所有行為的被模仿者與榜樣。

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位年輕的母親從幼稚園接回孩子,發現孩子臉上有一個傷疤,就問孩子:“是不是學校小朋友抓的?”孩子點點頭。媽媽發火了:“你為什麼不抓他?這個星期天媽媽不給你剪指甲,星期一你狠狠抓他!”真是可悲又可憐,在這種近乎病態的教育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能養成良好的品德嗎?今後又將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且是永遠的連任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材,會使孩子跨躍道德認識與評價,自覺或不自覺地用父母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來統一自己的道德情感與意志,產生與父母類似的道德理念與行為。父母良好的言行,使孩子終生受益,並會整合學校的德育效果;不良的言行,使孩子終生受損、將離散、削弱學校的德育效果,有的甚至會斷送孩子的一生。因此,家庭教育首先應從家長做起,家長自己要不斷學習,不斷修煉,站得正,坐得直,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準和綜合素質,以自己良好的風範教育、影響孩子,事事處處當好孩子的榜樣。

2、別老是“人家孩子怎麼怎麼的”。

有時走親訪友,老是聽到朋友說自己的孩子:“你看,你這次其中考試,考了85分,人家隔壁鄰居家小孩怎麼考試100分,你真沒用,木頭腦袋。”我們都知道家長講這些話本意是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績好一點,但效果適得其反,孩子聽了往往會錯誤地判斷父母不喜歡他或在諷刺挖苦他,心裡肯定不高興,同時也打擊了他學習的積極性。我想考試成績不能完全衡量一個人學習的好與壞,例如:愛因斯坦、愛迪生等好多科學家和名人小時候都不是很出色,有的甚至連小學也沒上完,但後來經過自己的刻苦努力,照樣成為了世界著名的偉人,這樣的例子可謂舉不勝舉,所以考試成績的好壞並不表示將來的好壞,關鍵還是要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永不言敗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孩子的考試成績有時是一般的一般,但我從不批評他,只是幫他一起分析考試題為什麼會做錯,鼓勵他下一次要仔細、努力,比這次考得好一些,小孩聽了總是滿意、微笑的點點頭。

3、不要輕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父母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說自家孩子不好,例如當著孩子的面,在人家面前說自家孩子不如別家孩子聽話,學習不好,這樣適得其反,孩子肯定心裡會想,我什麼事都努力去做了,父母還在別人面前說自己怎麼怎麼不好,反正好也是不好,不好也就這麼不好,乾脆就不做好,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嚴重的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感或心靈扭曲。

4、別總盯著孩子的缺點。

我小孩唯一最大缺點是任性,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時放學回家,大概前半個小時做作業還可以,比較認真投入,過了半小時後就開始東摸摸,西看看,開始跟我討價還價,例如老師佈置回家抄寫今天課堂上學的生詞,他就跟我說,爸爸我這個作業寫完,其餘兩個作業等玩一下或吃好晚飯再做,這時我就根據今天回家作業的多少來衡量,如果回家作業不多,我肯定會放他去玩,因為你不放他,小孩子做功課也不用心,還會哭哭啼啼,甚至還會跟我頂嘴,自然學習效果也不會好。

5、決不為孩子護短。

老師的包庇,家長的護短,會導致孩子走向歪路,甚至會導致他走向犯罪,因此,我覺得作為每一個家長要清醒地看到這一點的危害性,該批評的時候要批評,該糾正的時候要及時糾正。

6、不要用暴力“征服”孩子,要學會耐心等待。

我常因兒子做事太拖太慢,把我說的話裝作沒聽見而對他大發脾氣,比方說,洗手,他會在洗手盆邊玩上20分鐘而不止;又如洗澡完該睡覺了,他會光著小屁股在床上跳來跳去,到我在他的屁股上留下5個手指印,他才能邊聽故事邊睡著。看著兒子香甜地睡去,我不禁想起每次我對他的頑皮和淘氣都是以訓斥和手指印來制止他,雖說很快地就讓兒子聽話了,但每次都讓他很不高興,容易產生對立情緒。我決心以後多給兒子時間,我也要學會等待,等待兒子的方式有很多,比方說他洗手時讓他洗個夠,說不定他從中發現了水的許多奧秘,比方說他喜歡在床上玩,那就讓他多玩兒會。孩子發洩完了他就滿足了,舒服了。大人不要一味去強求、命令孩子,對於頑皮的兒子,從他身上我學會了如何耐心等待。

7、不要把電視當“保姆”。

有些家長工作比較忙,加上現在每個星期學校又放假二天,這兩天家長怕孩子出去一是不安全,二是家長心裡也不放心,乾脆就把小孩關在家裡看電視,把電視當作保姆,實際上從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來看,這樣做很不科學。我與他媽媽平時都很忙,我剛從部隊轉業回地方工作,為了適應新環境、新工作,平時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培訓和考試;她媽媽在一家私人企業上班,平時沒有休息日也沒有節假日,小孩經常在雙休日沒人帶,但我不隨便把小孩關在家裡,不把電視當保姆,每次都是打電話請我父母親到城裡來把他接到鄉下去,一是讓他多接觸一下農民,看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讓他感覺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二是讓他多親近大自然,放鬆一下心情,這樣也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總結以上幾點,歸根到底主要還是要培養他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和對學習的濃厚興趣,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讓他終身受益,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他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這樣對孩子來說不會形成太大的壓力。總之,讓孩子健康成長,是每位家長的心願,同時也是每個家庭生活的主旋律。希望每位家長都能全面地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