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多和孩子交往_父母怎樣和孩子互動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孩子從出生起,就有了和別人交往的需要,父母要多和孩子交往才能讓孩子愉快成長。而且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在父母身邊多待一會兒,感受他們的關愛。因此,父母要多和孩子交往。父母要多和孩子交往
當孩子長到3.4個月時,父母要多和孩子交往。和那個柔弱、消極、對外界環境特別敏感的新生嬰兒相出,可以看到孩子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孩子已經建立了比較規律的睡眠覺醒週期,在白天他能夠保持較長時間的清醒狀態,這說明他的神經系統發育正在迅速地成熟起來。
由於孩子己經能夠自主地控制頭部的運動,所以他可以更加容易地掃視周圍的環坡:他的視覺注意更加發展,能夠較長時間地把目光注視在他感興趣的事物上:身體的運動機能也逐步地發展,能夠自己翻身,雙手的觸摸和抓取技能趨於準確和穩定:會用歡笑或者啼哭來表示自己的意願,並且主動地發出希望和他人交往的積極要求,當他見到媽媽或其他他所熟悉的人時,他會報以高興地微笑井發出“唆暖”的聲音,表現得非常活潑。而如果來了陌生人,孩子首先產生的表現是:動作完全停止、用眼睛靜樸地凝視陌生人,然後根據對來人的喜惡,或者高興地微笑,或者顯示出膽怯地表情並伴隨哭泣。帶他到一個新的陌生的環境裡,他會睜大眼睛環視四周,主動積極地觀察周圍的景物。
生理學的研究表明,這時候的孩子已經能夠區分不同的顏色。特別是紅色的物體或玩具最能引起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或情緒的興奮,並且他己能夠注視遠距離的物體。
這個時期大人可以和孩子玩藏貓貓的遊戲:一人抱著孩子,另一人可以站在窗戶旁邊,躲在窗簾的後面把自己忽而隱藏,忽而顯現,在顯現的同時大人還可以發出相應的聲響來引起孩子的注意,你會發現孩子對這種遊戲十分的喜愛,每次在你顯現之前,孩子會緊張地注視、等待,而當你顯現的時候,孩子會高興得笑出聲來;也可以讓孩子躺在床上或童車裡,你拿一塊大手絹,用手絹不斷地遮蓋自己的面部來逗引孩子:或者你的手裡拿一個能發出聲響的絨毛或橡膠玩具,用玩具不斷地觸碰孩子身體的不同部位,在每次觸碰之前都用相應的聲音引起孩子的注意,例如拿一個小絨毛玩具狗在手裡說,小狗要親寶寶了,親哪裡呢,親親寶寶的小肚肚,說的同時用玩具碰碰孩子的肚子,這次再親親哪裡呢,親親寶寶的癢癢肉,同時用玩具碰碰孩子的胸部。
在玩這種遊戲時,你可以看到在每次你即將動作之前,孩子都會緊張地聚精會神地注視和等待你的動作,而當動作一旦發生,孩子會激動地笑出聲來。因為孩子還比較小,容易疲勞,每次遊戲持續時間應控制在兩三分鐘內,並且主動控制遊戲的節奏,不要太快。這類遊戲不僅能使孩子達到極度的興奮,極大地調動孩子的歡愉情緒,並且還對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極有好處。尤其是對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很有意義,而建立良好有意注意對孩子將來進行知識學習有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怎樣和孩子互動?
父母的孩子互動,在實踐上要具備一些與孩子交往和溝通的技巧,下面談幾種互動類型。
1、專注傾聽型。
當孩子向父母述說一些事情時,比如,孩子在回家的路上看到的,孩子班上小朋友之間發生的,或者孩子聽別人說的等等,這時候,父母就要專心聽孩子說,表現出對孩子說的事情很感興趣,還要有些簡單的語言回應,比如:“是嗎”、“是這樣啊”、“真有意思”等等。
2、真誠商量型。
家庭中的事務性事情比較多,有些較大的事情往往需要全家商量後才能決定,現在有很多家庭在商量時候總是不讓或從沒考慮過讓孩子參與,長期這樣下去,使孩子忽視了自己是家庭一員的責任的義務。所以,在家庭中,父母要經常徵求孩子的意見,比如“我們家裡想買台冰箱,你覺得買什麼牌子的比較好”;“一會兒我們去奶奶家,你說我們給爺爺奶奶買點什麼東西呢”等等。
3、積極建議型。
一般說,孩子正處於身體和心理發展的時期,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父母要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主動為孩子提出一些有意義的建議,在給孩子提出建議時,父母要注意提出的態度和口氣,首先在態度上要誠懇,要讓孩子感到父母確實是為他著想,其次在語言的使用上也要避免命令和強制。更不能表現出居高臨下,這樣孩子才能接受。
4、同意理解型。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對人和事逐漸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長應該鼓勵和激發孩子,讓他們把想法表達出來,當孩子向父母發表見解時。父母不僅要耐心傾聽,還要盡可能地表示肯定和同意。比如,父母可以說:“你說的有道理”、“你的想法還真不錯,媽媽怎麼就沒想到這樣”等等,當孩子受到父母的認可和鼓勵時,以後有什麼想法他還會願意和父母講述。
5、婉轉批評型。
孩子由於年齡小,他們對社會對人的認識能力還處於很幼稚的不成熟狀態,經常會在行為和語言上出現一些錯誤或過激,所以在家庭中,父母批評孩子是經常的事情,但是,當批評孩子時要講究方式,不要簡單粗暴,更不要斥責和打罵。一般說,父母應該採取先批語後希望的方式,批評時要非常鮮明地讓孩子知道父母對孩子行為或語言方面的不贊成態度,還要說出父母不贊同的理由以及孩子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最後,父母要提出自己的希望,尤其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雖然批評了他,但仍然很喜歡和相信他。這樣會促使孩子更好更快地接受父母的批評,從而改正錯誤。 總之,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掌握好具體的方法,更好的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