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_怎樣教育孩子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寶貝,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老師之外,家長們也都有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家長們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一:子女教育心得

女兒今年6周歲半,剛上小學一年級,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最深的體會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

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絕不能經常在孩子面前拌舌頭吵嘴,那樣會使孩子產生恐懼、自卑甚至厭惡的心理。不僅會疏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在同伴之間還可能會出現偏激行為現象。給孩子一個安全、舒適、溫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間要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在這方面,我們是以實際行動讓女兒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

二、逐步培養孩子的優良品德很重要。

女兒從3周歲起上幼稚園,步入正規的教育系統,我們要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礎,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她一些優良品德,借此也可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當代獨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給她講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並付諸於實際行動,讓她知道尊敬長輩的道理;告訴她幫助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讓她知道應該助人為樂;在和小夥伴之間嬉戲時要相互謙讓等等。閒暇時,常和女兒做連句的遊戲,我說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兒連下句:“我馬上把她扶起來。”孩子就會樂此不疲。

三、讓孩子“自己來”,培養孩子的動手和自理能力。

成人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人重視與否,教育方法正確與否,首先是觀念問題。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學習上不斷加大壓力,生活上關懷備至,卻將良好行為習慣置之腦後,聽之任之。我認為孩子愛勞動良好習慣尤為重要。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勤勞的品德,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責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質和各種能力。因此,在我女兒很小時,我就開始讓她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絹、洗襪子、整理床鋪等,當然,孩子幹活常常不一定能夠幹不好,就此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評價他們。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長就要充分肯定。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四、讓孩子少一點壓力,多一份輕鬆。

在學習之餘要注意讓孩子適當放鬆,每晚抽出半小時進行散步、慢跑,並利用這一時間,瞭解孩子的精神需要,並經常和孩子談心,隨時觀察其身心的變化,善於利用生活小事,敞開心扉,學會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於捕捉她身上的閃光點,不要將子女與別人的孩子相比,將子女的現在和過去進行比較,縱向看進步,及時發現和肯定自己孩子所獲得的任何一點成績,使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讚美和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果,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因此,我真誠地希望家長們撒下的是美麗、善良、友愛的種子。讓美麗、善良、友愛的花開滿孩子的心田。不要讓“望子成龍”的心理變成孩子的壓力,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讓孩子輕輕鬆松學習,要相信: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篇二: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

如今,對孩子的教育是所有做家長最頭疼的事,家長往往是付出了很多就是看不到成效。社會學家分析:對孩子的教育可以簡稱為“三點一線”既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分不開的。家長不能僅僅關心孩子的智力開發,學習成績的好壞。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也很重要;家庭教育包括情感教育;社會道德;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隨著孩子的成長,知識教學、智力開發這些一定要由專業教師來完成,即學校教育。即便家長懂得這些知識,也可能不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和專業老師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為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對老師工作的支援。下面,介紹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

一、要注重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

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因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家長,家長的思想水準、文化修養、道德情操、言談舉止、衣著打扮等都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印跡,有些甚至是永遠無法改變的。所以家長無論孩子是做事做人,還是言談舉止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要注意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

二、努力培養良好的習慣。

習慣可分為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現在的孩子智商都較高,大多數孩子學習較差都因習慣不良引起。如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一邊做作業一邊講話,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業。特別可怕的是有的孩子從小做事磨磨蹭蹭,即使他們現在學習非常好,到以後的學習都非常麻煩。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作業做完,當然還要做好,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培養孩子做事專心致志,敏捷靈巧,提高學習效率。否則孩子很容易出現因學習時間較長,失去學習興趣,被動學習而厭學的心理。21天養成習慣,培養一種習慣試著讓她堅持21天,基本上一個好的習慣就養成了。

三、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而不是枯燥的學習。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我們做一切事動力的最好來源。興趣不僅是我們學習的動力來源,它更能使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堅定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都不假。我們要耐心地培養孩子的興趣,又要小心地呵護他的這點興趣。千萬不要給生生地擠壓抹煞了去。這才是教育的立足之本發展之路啊!

四、時刻注意恰如其分的誇獎。

孩子和大人一樣也可能面臨很多苦惱,例如:有時作業做不出、沒有朋友、怕寫作文等。我們首先不能忽視這些問題的存在,然後要想盡辦法幫助解決。此時父母親的及時鼓勵、開導尤為重要,通常情況下,我會認真仔細地讓她向我傾訴煩惱的原因,然後總有一句話:“你一定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決,媽媽相信你。”孩子需要鼓勵、誇獎。“誇”不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時也堅定了孩子的信心。“誇”要注意技巧,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孩子考試成績一般或差時,不要給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幫孩子找一些原因,關鍵是找出孩子閃光之處給予誇獎,千萬不能讓孩子失去信心。

五、要注重與孩子的交流溝通,與孩子交朋友,做到平等對待。

溝通是家長與孩子聯繫的橋樑和紐帶。不一定要談大道理,講大道理有時反而會讓孩子對你產生隔閡,以致無法溝通。讓孩子喜歡自己、貼近自己,這是溝通的第一要素。我的孩子與其他所有的孩子一樣都有天生貪玩的毛病,我呢經常會陪他一起玩,一起瘋。無論是玩什麼遊戲,在玩的過程當中尋找機會達到教育和培養的目的。不講大道理,讓他親身體會一些人生哲理。

以上是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各位家長可以借鑒和應用。但不一定每種方法都適合您的孩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是要結合孩子本身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