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逗寶寶的錯誤方式_千萬不要這樣逗寶寶

養生之道網導讀:

很多大人都喜歡逗寶寶,但是,你們有沒有注意到自己逗寶寶的方式是否正確呢?你知道哪些屬於逗寶寶的錯誤方式嗎?今天,小編就來告訴你都寶寶的錯誤方式有哪些。

家長喜歡逗小孩,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哪家的孩子小的時候沒被逗過呢,家長逗孩子的時候覺得這是一種親子之間的交流,當然有的家長純屬為了逗樂的,通過看小孩被自己逗哭或焦急表情來娛樂自己的。那麼,是不是所有逗寶寶的方式都是正確的呢?如果不正確,又要怎麼來掌握這個度呢,如果掌握不好這個度,會給孩子帶來哪些不好的影響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逗寶寶的錯誤方式有哪些?

一、慫恿孩子做“壞事”

案例:爸爸逗自己三歲的兒子:“打媽媽,打一下就給你一顆糖。”兒子跑到媽媽跟前,打了一下,然後高興地跟到爸爸面前來報告:“打到媽媽了,媽媽嚇呆了。”爸爸就給孩子一塊糖。

家長在逗孩子做一些事的時候,並沒考慮到是好的事還是壞的事,只是純為了逗小孩玩的,但小編只想在這裡說,我們孩子還太小,還沒有太多的自我判斷力,當我們經常這樣逗孩子的話,尤其是這種不好的事情,長久下來,我們的孩子心理就會覺得打人或搶東西變得理所應當了,或者還有一種成就感或積極性,因為做了這些壞事,還有獎勵呢,這樣我們的孩子慢慢的就會變得有攻擊性,形成不正確的是非觀。所以希望有此行為的家長能及早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二、故意搗亂

案例:在我們的孩子專業的做某一件事的時候,希望我們的家長不要去搗亂,比如一個小朋友正在搭積木,搭的城堡非常漂亮,而且也馬上要完工了,這時爸爸為了逗她,特意把她的城堡尖頂的那塊積木拿走了。孩子立馬大哭起來。

這種搶孩子的東西,讓孩子做不成事的家長,需要注意,你的這種行為已經影響了一個孩子對於一件事的成就感了。他可以馬上就能體會到自己的勞動付出帶給自己的成就感,但就因為你一時的逗他,使孩子有一種挫敗感,因為這時她不會再繼續把城堡搭好,即使重新搭完,也不會有剛才的那種喜悅感,因為這種感覺已經被家長給破壞掉了,以後孩子再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也不會有太多積極性,所以請家長能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

三、先逗哭後逗笑

案例:家長拿東西逗小孩也是家家裡常上演的事,比如,一個孩子正打算吃某個食物,爸爸把它搶過來,假裝自己要吃,孩子一看你要吃,就急得大哭起來,這時爸爸又是拿食物逗他又是扮鬼臉來氣孩子,然後再“變”出一堆零食給他,孩子又笑了。

如果有這種行為的家長也需要注意,寶寶一會哭一會笑,而這個行為是因為大人逗他才行成的,轉變的太快。並非自己的控制的,所以長久發展,孩子會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喜怒無常,情緒不穩,這些都是不利孩子成長的。

四、用“物質滿足”逗孩子開心

案例:有些家長總希望能夠滿足孩子,比如一位媽媽,最開始拿出兩塊餅乾給孩子,孩子不要。然後再給他桃子,還是不要。最後只好拿出他愛吃的薯條,孩子這時才要,並且很開心。

許多大人哄寶寶會施愛過多,直到孩子滿意為止。時間一長,孩子就會悟出門道:只要他不滿意,家長就會給他更多的關注和物質。這就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為,塑造出任性、依賴、自我為中心的不良性格。有的寶寶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總結出,只要把大人哄開心了,自己的願望也會很容易達到,所以就會出現“見風使舵”的孩子了,所以平時我們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通過以上幾方面的案例分析,我們知道,很多時候我們孩子身上的一些壞習慣,都是我們家長自己造成的,所以在逗孩子時,一定要掌握好一個度,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一定要分得清,而不是自己一高興,啥都不管了,只要能滿足自己的心就行了,這樣是不對,請多為孩子考慮一下。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了四種逗寶寶的錯誤方式,家長們千萬不要再這樣逗寶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