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喜歡偷吃零食該怎麼辦?無節制吃零食有哪些危害呢?

家長為了控制孩子的零食的數量,卻導致孩子偷吃零食,這該怎麼辦?

家長在教養子女過程中,常常會遭遇到兩難境遇-依著孩子顯然是不理智的,不依著孩子,孩子卻哭鬧不止,或者變著花樣的滿足自己。

無節制的給孩子吃零食顯然是不明智。那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1.零食更可口,但影響正餐,破壞了孩子飲食習慣,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健康。

2.零食吃太多,孩子會不吃飯,吃飯困難。

3.零食糖類,食品添加劑和食用色素等含量多,吃太多,影響孩子專注力的發展。

正確對待孩子對零食的需求

情商專家、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心理學博士張怡筠指出,從性質上講,吃零食行為與自我撫摸行為的機制是相同的,當食物與嘴部皮膚接觸時,一方面它能夠通過皮膚神經將感覺資訊傳遞到大腦中樞,產生一種帶來欣快感的神經遞質多巴胺;另一方面,當嘴部接觸食物並做咀嚼和吞咽運動的時候,可以使人對緊張和焦慮的注意中心轉移,最終使身心得以放鬆。

有些家長怕孩子吃了零食不好好吃飯,所以對零食堅決 say no;有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哭鬧,用零食哄孩子;更有甚者,怕孩子營養不良,耽誤長身體,故意讓孩子吃各種零食。這些不恰當的做法其實都源于沒有搞清楚孩子對零食的真正需求。

適當的滿足孩需求,可以降低需求的程度

既然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對零食都有需求,那麼家長就要對這種需求給出回應。心理學認為,人的某種需求越是被壓抑,需求就會變得越強烈。放縱和故意讓孩子吃零食固然是不可取的,但適當的滿足孩子吃零食的需求,會有效降低他對零食的關注度。

控制好零食的量和進食的規律,不但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也不會養成亂吃零食的壞習慣。孩子還在生長發育階段,需要的熱能及各種營養素按體重計算相對地比成人多。但孩子胃腸道的容積小,消化能力相對差,一吃就飽,所以一次吃不了很多的食物,而且孩子活潑好動,不一會兒他肯定又覺得餓了想吃東西。如果這個時候還沒有到正餐,那麼不妨給寶寶一些零食,既滿足了他對熱能及營養素的需要,又緩解了燃眉之急。

制定規則,讓孩子自覺約束過度需求

度的把握往往成為家長的一個難題,到底什麼時候給孩子吃零食,吃多少,吃什麼?這個因人而異,但建議每位家長都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比如吃完飯1個小時後才能吃零食,每次只能吃1個,讓孩子自己約束自己,如果不按照規則進行,要給出一些適當的懲罰。這裡所講的懲罰,僅僅是指短暫剝奪孩子吃零食的需求。 這樣既有效的解決孩子吃零食的需求,又能鍛煉孩子的規則意識。

那如何才能控制孩子的零食的數量呢?

1.家長控制自己吃零食的數量和節奏。如果家長愛吃零食,而且是毫無營養的膨化食品或者碳酸飲料等,而且吃起來無節制,就無法管教小孩不吃。所以,家長的榜樣作用很重要。

2.三餐定時定量,飲食規律。如果正餐規律,而且美味難擋,肚子就被美食填滿了,就沒有空間容納零食了。

3.把多餘的零食收起來,讓孩子夠不到。家長如果教育孩子管住嘴,但是卻把零食放冰箱等容易找到的地方。孩子的自製力其實很難起作用。

4.口徑一致。在零食控制上,大人間要保持一致,不要爸爸媽媽不讓吃,爺爺奶奶偷偷給,這樣的話,就沒有效用了。

5.給孩子做個零食罐。讓孩子不吃零食,幾乎很難做到。但是每天定時定量的給孩子發零食,這又太麻煩,而且節奏和頻次不好掌握,所以操作性不強。

給孩子做個零食罐,規定那是孩子一周的零食,讓孩子自己決定每天吃多少。這樣的話,一定範圍內,給予孩子吃零食的自由,而且由孩子自己掌握時間和頻次。開始吃得多,之後沒得吃;有節制的吃,天天有的吃。決定權在孩子自己手裡,反而更容易改善孩子吃零食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