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教育好孩子:三大關鍵\四大方法

孩子從小的教育影響著以後的發展道路,孩子的教育又要身系父母,那么家庭教育應該是什么呢?怎樣教育好兒女,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身為現代父母,您知道現代孩子該怎樣教育嗎?很多父母認為,家庭教育就是開發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讓孩子從兩三歲開始背唐詩,四五歲學英語,上學後要請家教、上輔導班,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將來一定要上名牌大學。似乎只有這樣,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實踐證明,這是對家庭教育的極大誤解,是升學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產生的不良後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建築孩子的人格長城。

試想,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認知(一遇到挫折就產生輕生的念頭 ),沒有夢想的能力(自己將來想做什麼都不知道),不懂得保護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農民拐賣),無法與別人共用(腰纏萬貫卻不快樂),那麼,即使這個孩子門門功課考第一,又能怎麼樣?

那麼,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是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四大方法方法一:

尊重孩子的“狡辯”-----回饋效應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並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回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回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回饋回來的資訊,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回饋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回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回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回饋是不是“狡辯”,都務必要尊重孩子的回饋。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小朋友搜這樣說”的理由時,那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回饋進行分析,就對孩子大吼,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回饋的一種表現。所以,這位媽媽也並知道孩子回饋的真正還以----並不認為“你真蠢”是髒話。

可以想像,家長誤解孩子的回饋,並對孩子的回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回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相關閱讀:母親下樓幾分鐘 4歲男童墜亡!兒童安全教育你做到了嗎?

方法三:針對孩子回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回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回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回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將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再也不會,就可以通過實例,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回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孤立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為的人……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回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回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後矛盾-----手錶定理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個人一塊手錶,當別人問這個人時間時,這個人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這個人兩塊不同的手錶時,這個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因為兩隻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手錶現象”,並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論: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原則或價值取向。後來,人們把這個結論稱為“手錶定理”。

教育孩子3大關鍵:

第—大關鍵

如何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

1.接受現實是走向樂觀的第一步

2.培養樂觀的性格,讓孩子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

3.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焦慮上,就不能發揮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倆”,實則“大本事”

相關閱讀:教育孩子“打不得”! 10個妙招解決孩子不聽話

第二大關鍵

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1.心胸狹窄只會讓孩子一生痛苦

2.擁有愛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動力

3.惡作劇會“惹禍”,及時引導孩子改正

4.及時消除孩子的殘忍行為

5.懂得感恩,才會成長

第三大關鍵

培養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於正視失敗

2.培養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視

3.對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難融入社會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總是責備孩子的失敗,孩子將會變得“無能”

6.對孩子進行誇獎,但不要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