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教育很重要_印象教育為何重要
養生之道網導讀:
媽媽的高度是孩子的起點,爸爸的高度是孩子的方向。當然,孩子的印象教育很重要。之所以印象教育很重要,是因為用理性的印象能夠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提高孩子自身的素質。寶寶1歲了,就開始對事物有了印象,呀呀學語,蹣珊學步,可愛,也淘氣。這時的他(她)已經能夠理解一些簡單的指令性語言,如“到媽媽這兒來”、“別碰它”、“髒”等,還會揮手表示再見,高興時會發出一些“啊、嗽”之聲。
正是從這時起寶寶開始直立行走,寶寶接觸的環境範圍顯然比以前開闊多了。一佳學會走路,他就會像個小探險家,樣成天搖搖兄兄地走來走去,四處探索。碰上個窟窿、縫隙什麼的,就伸進小指頭摸索一悉;簸箕中的垃圾也會抓到嘴裡嚼嚼滋味;瓶瓶罐罐之類的容器,他更視為新奇的玩具。這時父母可以在桌子上放幾樣寶寶熟悉的東西,然後偷偷拿走一樣,問:“寶寶,看一下什麼東西不見了?”這種遊戲是這個時期寶寶最感興趣的,對培養寶寶的記憶力和觀察力頗有益處。這時你還會發現,戶外玩耍時,寶寶會用手指向一個方向同時嘴裡發出咐咯呀呀的聲音或者身體朝著一個方向用力,用動作來表示他想要去的方向;看到大人做事情,寶寶會走過來加人你的工作,而佳幹得熱火朝天,這就是自主性的萌芽,我們應儘量滿足寶寶的願望,以促使這種白主性的發展。這時我們還可以開始教孩子看看、認認圖書,通過講故事、念兒歌,或結合寶寶身邊的人和事來發展其認知和語言能力,使寶寶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得到發展,少並培養一些思維想像的最初能力。
無論教給寶寶什麼,一定要注重教給寶寶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指人對陌生事物初次出現時留下的印象,它鮮明又牢固。心理學研究表明,第一印象與後來印象的效果大不一樣,前者比後者的作用強度要高出好幾倍,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將很難改變,也就是說,第一印象在認識上容易造成“先入為主”的偏差。幼兒身體各器官剛剛開始發育,大腦對外來資訊直接接受能力強,分析辨別能力差,因此,在幼兒的認識中第一印象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先入為主的偏差將大大超過成年人。所以,父母應注意輸給寶寶的資訊要儘量做到內容正確,具有健康積極意義,遇到錯誤或消極的資訊應及時糾正,最大限度地減少第一印象對寶寶的消極影響。
人生的頭3年勝過以後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3歲直到死亡的總和。” 此外,還有不少研究可以證明“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道理,具體就來看吧。
一、對比4項特徵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里弗塞德分校、俄勒岡大學和俄勒岡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共同開展一項研究。他們首先找來上世紀60年代對夏威夷州約2400名不同種族的一至六年級小學生的一份調查。調查中,這些孩子的老師依照學生日常表現,以打分方式作出性格方面的評價。 40年後,研究人員找到其中144人進行深入調查,並給研究物件接受調查時的情況錄影。
當年被認為健談的孩子,中年時善於動腦,講話流利,總是試圖控制局面並表現出高度智慧;而當年被老師認為不健談的孩子,中年時多表現為缺少主見,遇挫折容易放棄,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當年被認為適應性強的孩子,成年後多表現出樂觀開朗,善於動腦,講話流利;適應性打分低的孩子,成年後態度消極,缺少主見,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當年被認為易衝動的孩子,成年後傾向於大聲說話,興趣廣泛,健談;不易衝動的孩子,成年後多表現得膽小害羞,與人保持一定距離,缺乏安全感。
當年被認為自我貶低度高的孩子,成年後易內疚,喜歡尋求安慰,愛講自己的消極面,愛表達不安全感;自我貶低程度低的孩子,成年後傾向於愛大聲說話,善於動腦,表現出優越感。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加州大學里弗塞德分校博士生克里斯多夫?內夫說,研究結論令人吃驚。“我們仍可辨認為同一個人,”他說,“這正好說明了瞭解性格的重要性,因為它可以跨越時間和環境,追隨你一生。”
二、成長規律
我們認為,性格 居住 在人身上,它是人的一部分,生物學層面的一個部分。生活中發生的仍對人的行為構成影響,但我們必須承認未來行為中性格所起的作用。
由此可見,3歲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兒童心理專家和教育家們把從出生到3歲這個階段稱為嬰幼兒期,這個階段是兒童生理和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另外,他們還發現了下面的成長規律:
1、性格:
孩子成年後的性格基本上在3歲之前就已經定型,3歲之後變化不大。
2、智商:
兒童的腦細胞組織在3歲之前就已經完成60%,這時期的兒童腦部具有很強的吸收能力。
3、學習:
3歲之前是兒童的感覺、記憶和思維的形成過程中最為敏感的時期,3歲之前的學習活動將事半功倍。
4、身高:
3歲之前是孩子身高發展最為關鍵的階段,3歲之前對身高造成的損害將永遠無法彌補。
兒童心理專家和教育家們把從3~7歲這個階段稱為學前期。所謂“7歲看老”是指在7歲時幼兒的個性傾向開始形成,7歲之後,基本上就難以重新塑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