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說話遲緩怎麼辦_寶寶說話遲緩的預防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說話遲緩怎麼辦?寶寶開口說話是天下所有父母最激動和幸福的時刻,而在語言發育方面,有的寶寶早有的寶寶遲,如果到了說話的時間段還不說話就要注意了。寶寶說話遲緩怎麼辦呢?

寶寶的發育有早有晚,有的語言能力強一些、有的語言能力弱一點。但在正常情況下,發育晚的寶寶與發育早的寶寶相比有4-6個月的差異,超過這個時限,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一般情況下,寶寶2、3歲的時候就能夠狠好的表達自己的意圖,4歲時基本能夠掌握口語了,到了5歲後能夠清楚地複述聽過的故事。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

寶寶為什麼會語言發育遲緩

發育性語言障礙發病原因目前尚無定論。有專家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也有專家認為是在大腦發育過程中,生物學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在孩子發育早期存在家庭心理環境、語言環境和教養方式不良等現象,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兒童語言能力發育遲滯。

判定一個孩子是不是患有發育性語言障礙,必須經過心理學專家的診斷,否則絕不能給孩子貼上類似的標識。對這些兒童的治療應以言語訓練為主,而且越早越好。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

1、激起孩子說話的欲望

讓寶寶開口說話的最有效的辦法是父母營造一個談話和交流的氣氛,運用可能的任何機會不停的和寶寶說話,用輕柔富有感情的語言給他講故事,即便在多數情況下只是父母的“自言自語”也要堅持。和寶寶說話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妨見機行事,誘導寶寶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對你的努力有回應,能夠“咿咿呀呀”加上肢體語言來表達他的意思,你可以及時送上你的擁抱作為鼓勵。對於這些寶寶,父母先不要在意他說得好不好,也別急於糾正他語言中的毛病,培養起來他說話的自信心、使之體驗到表達的喜悅比什麼都重要。

2、個性化訓練循序漸進

對孩子的言語和閱讀訓練是一對一的,如對感受性語言障礙者,重點在於訓練對語音的理解、聽覺記憶及聽覺知覺等。對表達性語言障礙者,重點在於訓練他模仿別人講話。無論對哪一種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教育訓練,父母都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具體的做法是將擬訂的教育計畫分成幾個小單元,分段進行,以便容易學會,增強孩子學習的信心。對那些語言表達和閱讀上有困難的孩子,爸爸媽媽可以借助講故事書的方式或設置一個特定的情景,反復教孩子認讀筆劃、發音簡單的字、詞,讓他們慢慢地辨認、熟悉、理解、記住這些詞的發音和含義;隨後過渡到比較難的字、詞語;然後再開始給他講解一個個短句、長句的意思及相應的故事內容。如此一步步地訓練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父母的貪多圖快和急躁情緒只能是欲速則不達。

3、迂回的“戰術”可能更有效

對於那些說話或朗讀總是不順暢、經過多次訓練效果終不明顯的孩子,父母的反應最好是冷靜、再冷靜。因為此時你絲毫的激動和不滿,都會為孩子的語言學習帶來挫敗感和恐懼感,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對於這類孩子,與其教他說話讀書,不如先唱兒歌、童謠、歌曲給他聽;只要他不反感,你就反復為他唱。為了方便,父母不妨選擇那些孩子百聽不厭的兒歌作為孩子學習的教材。爸爸媽媽也可以把孩子喜歡聽的內容拷貝在數碼產品中,以便他隨時被聲音包圍著,由聽而說,實現從量變到質變。

寶寶不會說話,說話晚有哪些跡象

4個月大時:不會模仿爸爸、媽媽發出的聲音。

6個月大時:不會笑或大聲叫。

8-9個月大時:不會用聲音吸引你的注意力;還沒開始咿呀學語。

滿10個月時:對別人叫自己的名字沒有反應,不懂怎麼讓你知道他是高興還是煩躁。

滿12個月時:不會做揮手、搖頭之類的肢體語言;還不能發出一兩個聲母(比如p、b等);當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與你交流。

滿15個月時:不明白“不行”和“再見”之類的詞,也不做反應;會做的肢體語言(比如擺手、指東西等)還不到6種;會說的詞不足1~3個。

滿18個月時:連6~10個詞都不會說;還不會用手指感興趣的東西,比如天空飛過的小鳥或飛機。

滿20個月大時:會說的聲母還不足6個。

21個月時:不會回應簡單的指令;不會假裝和娃娃或自己玩(比如給自己梳頭、給娃娃餵飯等)。

滿24個月時:不會把兩個詞連在一起;不知道常見家庭用具(比如牙刷、電話、筷子等)的功能;不會模仿別人的動作或學別人說話;不會按照要求指出身體部位。

滿30個月時:即使自己家裡的人也沒人能明白他;不會說簡單的句子,不會問問題,也不能讓陌生人明白自己。

滿3歲時:不會說短語;聽不懂簡短的指令;對和其他孩子交流不感興趣;和爸爸或媽媽分開時特別困難。

滿3歲半時:經常不能把話說完整(比如不會說“回家”,只會說“回”)。

滿4歲時:說話還經常結巴;基本上還是不能讓別人完全聽懂他說的話。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寶寶不會說話呢

一些家長特別害怕寶寶在語言上出現一些小問題,像類似于寶寶說話遲緩、孩子說不了完整語句等,這些問題的出現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怎麼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呢?小編教你幾招。

1、要注意與寶寶的溝通方式,在寶寶幾個月時,家人就要注重與寶寶的溝通方式,雖然這個時候的寶寶不會說話,但家人也不可大意。

在與寶寶的互動中,與寶寶聊天,為寶寶洗澡時,可以與寶寶聊天說話。慢慢等孩子稍會說些詞語時,父母可以在寶寶每晚睡前講故事,爸爸媽媽要講得生動,並且故事要有趣,這樣才會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同時刺激寶寶的智力發育。在為孩子講故事前,一定要選擇一些輕鬆的簡短的小故事。這樣對寶寶的睡眠也是有幫助的。

2、當寶寶有了一些語言能力時,父母可以把每天講給寶寶的故事要求寶寶複述給自己聽,同時,還可以聊聊孩子聽完故事的感想。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最開始時,也是要選擇簡短的容易讓人記的一些小故事,並且,爸爸媽媽在講故事時,也要注意一定的方法,要學著用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說話語調來增強孩子對故事的印象。

3、在寶寶開始上幼稚園時,爸爸媽媽要盡可能多的與孩子溝通,與孩子聊寶寶自己身上的事情,發生在幼稚園的事,可以把在幼稚園見到的、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讓寶寶與家人分享。 同時,爸爸媽媽也可以把自己一天的事情說給孩子聽,促進父母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在幼稚園裡,老師肯定會教孩子一些兒歌,一些詩詞,像這樣的活動都可以説明寶寶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

我們都知道語言的重要性,對於寶寶早期語言能力的培養,家長一定要重視。寶寶在早期學說話時,是通過自己的感覺、觸覺、還有一些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在這期間,父母一定要建立與孩子的溝通。來説明孩子在日後生活中的語言方面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