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寶寶進行社會生活_寶寶如何進行社會生活
養生之道網導讀:一個具有良好的人際社會智慧的寶寶,往往具有較高的他人意識,也就是較為關注別人,並能對自己的社會角色有所把握。父母要教育寶寶進行社會生活,讓寶寶學會寶寶如何進行社會生活!
4-6歲的寶寶已經開始對社會關係產生興趣,他們有了固定的小夥伴,在遊戲中能夠建立並且遵守規則。簡單的協調也好,但是衝突仍舊存在,所以他有很多疑惑需父母幫他們解決。如果父母能常常聆聽他的想法和感受,輔助以社交技能進行訓練,他很快將成為一位具有團隊精神的寶寶和具有交往能力的寶寶,但問題出現了,寶寶們你們是否有良好的社交意識呢?是否是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呢?是否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呢?是否可以經常聽父母的話不調皮搗蛋呢?下面本網站小編就加以解釋和說明。
寶寶的情緒可豐富了,但是他還很難分辨出自己的感情。你可以在他憤怒、悲傷之後小聲地問他:“剛才你怎麼了?有什麼不舒服?那個樣子嚇壞媽媽了。”經過覺察自我後,他可能會告訴你“我感到胸口很堵,不舒服”。寶寶的感知能力將會越發成熟,對別人的感受也會越發的敏感,他就越可能做出適當的應對方案,這是團隊領導力的最基本要求。
小寶寶在和別的小朋友相處的時候難免發生衝突,例如他跟某某小朋友打架了。請你先冷靜一下,然後思考,除了打架,我們還有其他解決方法嗎?作家長的必須要為孩子認真著想,但是卻讓他試著想一想、說一說自己的主意。然後如果他說的不好,你就幫他改正。記住不要激怒孩子,那樣事情會變得更糟。還有,記得要多跟孩子溝通、交流,注意他們的想法。
這個年齡完全可以請寶寶經常為父母或家庭服務,例如:給爸爸拿拖鞋、幫助媽媽擇菜、收拾餐桌,讓他感到他是被大家迫切地需要著,他將會獲得非常大的滿足感,正是由於寶寶的自身價值得到了實現,甚至令他搞得一團污水,但來自爸爸、媽媽的信任感和感謝還是給了他歸屬感和認可。自信心就這樣被建立起來了。有自信就有了一切。
總而言之,家長們要依據寶寶的性格來教育孩子,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把孩子教育好,讓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進步和成長。還要幫他們板毛病,不要什麼事都批評孩子,盡可能地把孩子變成一個懂事、禮貌的好孩子。還有一點需要肯定的是,要讓孩子積極參加戶外運動,多多與別的小朋友交流、討論,讓他們共同提高,共同遊戲,將來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綜上所述,教育孩子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也要積極做教導有方的好家長、模範家長。
養育者的態度和育兒方式的影響
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如果對寶寶太過保護,平時不讓他們跟其他小朋友有接觸的話,像麗麗那樣與人交往能力的欠缺問題就在所難免。
因為幼兒期是社會交往態度與社會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時期。由於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寶寶,怕寶寶出去玩受欺侮,把寶寶關在家庭的小圈子裡,讓寶寶長期圍繞著長輩過日子,這樣的寶寶就容易陷入孤獨和憂鬱之中。
寶寶自身心理發展過程的影響
“自我中心”是5歲前寶寶心理發展的特點。所謂“自我中心”,就是他們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來自他們自身,很難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並很難理解別人的感受。比如說軍軍,由於這種自我中心的思維特點,而導致他完全忽略了其他小朋友的感受,從而與同伴之間發生接連不斷的摩擦。軍軍身上發生的這種現象,並不完全是寶寶自私或道德品質不高,主要是他們認知思維水準較低造成的。
幼兒期是社會交往態度與社會交往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爸媽應該創造溫馨的氣氛與各種條件,培養寶寶的人際智慧。
培養寶寶良好人際社會智慧的途徑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根據寶寶的心理發展特點,利用周圍的環境和人際關係來為寶寶創設各種條件從而培養他們的人際社會智慧。
首先,要為他們創設積極的人際關係環境。積極的人際關係環境是指在家庭或周圍的鄰居間充滿溫馨快樂的氛圍,與寶寶的接觸中,養育者能用口頭語言、表情語言和肢體語言來鼓勵和支援寶寶。在這樣的人際關係環境中,寶寶會耳濡目染,感受到更多的積極情感,長此以往,寶寶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別人,特別是小夥伴。
其次,在生活的各個場景中都注意培養寶寶的社交禮儀。不管是在家中或是在社區,只要遇見其他人,都要提醒寶寶向別人問好,當寶寶接受了別人的服務或好意後,都要敦促寶寶表示感謝。讓這樣的問候和感恩成為寶寶的一種習慣,以後當寶寶長大成人,就會很自覺地打招呼和說謝謝,而這正是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
第三,為寶寶與其他寶寶接觸和合作提供更多的機會。只要有機會,就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寶寶和周圍的同伴相處和一起遊戲,讓寶寶能夠深切地體驗到與同伴合作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