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爸爸媽媽 請當心我患“搖晃症”

什麼動作會造成嬰兒搖晃症呢?排除打寶寶耳光、抓住寶寶用力搖晃,甚至拿堅硬的物體重擊寶寶的頭部動作外,其實有很多嬰兒搖晃症,是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發生。

嬰幼兒只能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相信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寶寶大哭的時候常會伴隨掙扎,很多孩子在情緒激動時會將頭往後仰,做出下腰這個姿勢,因為脖子還沒有力量撐住,所以非常危險。

很多家長會將寶寶放在腿上互動,孩子一開心就會往後仰,因此,在安撫哭鬧的寶寶,或者和寶寶玩遊戲時,千萬不要只抓住嬰幼兒的腋下抱起來,使得孩子的頭頸部後方懸空。


2歲以前,都要注意頸部固定

對於1歲以前的嬰幼兒,大部分照顧者都會特別留意,專家表示: 1歲以上的孩子已經能自己走路,大人比較放心,其實,對2歲以前的孩子來說,都可能受到嬰兒搖晃症的威脅。

當我們去看表演會展覽時,有很多爸爸會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肩頭上,這個動作就很危險,萬一孩子突然往後仰或躁動,照顧者沒辦法立刻扶住寶寶,孩子的頭顱仍可能前後晃動,超過幼童脖子可以承受的程度,造成腦部受傷。

正確使用背巾、背帶

通常背帶都會做一塊可以支撐寶寶脖子的地方,但如果沒有選購適齡的背帶,或是擅自改變前後背的方向,就可能讓寶寶受傷。至於揹巾,則要注意使用方法,曾經有孩子發燒,家長心急如焚用背巾帶著孩子,馬上騎著機車就飛奔去醫院,卻沒有把孩子的脖子固定好,經過機車一路加油門、剎車的反覆搖晃,寶寶的頭顱一路晃到醫院,居然變成搖晃症的腦出血傷害!沒想到本來發燒是小事,急著就醫卻造成其他傷害,因此家長不可不慎重。

保母與家長一起留意

瞭解這些可能造成嬰兒搖晃症的姿勢後,建議家長和保母都要有共識,在進行安撫或和孩子遊戲時,不管是利用手掌、手臂或背巾背帶等輔助工具,一定要把脖子支撐好!

有的家長擔心嬰兒搖床是否有危險?家長也不需要過於緊張或矯枉過正,只要嬰幼兒的脖子和頭保持一直線、一起移動,適中的晃動都不會有危險,使用嬰兒搖床時,因為寶寶保持躺著的姿勢,整個頭、脖子和背都有支撐,就是很安全的安撫方法。

觀察孩子的活動力

由於嬰兒搖晃症很容易被疏忽,也不像被刀子割到或吐溢奶,家長和保母馬上可以察覺。當大腦受傷之後,必須經過好幾個小時,才會有症狀顯現出來,即使請醫師來判斷,也很難確切提出是在哪個時間點受傷。

由於無法正確判斷嬰兒搖晃症的發生時間點,通常只要孩子一受傷,保母和家長的責任歸屬就變得曖昧且複雜。要避免陷入這種難題,除了從預防開始做起之外,照顧者也要時時觀察孩子的活動力是否正常。

搖晃症候群最直接影響到腦部,因此觀察寶寶如果出現嗜睡、昏迷、手腳無力、嘔吐(腦壓高)、囟門突出(新生兒)、哭聲微弱,或者整個人都病懨懨,拿東西給孩子做追視的遊戲,寶寶的眼珠移動不靈敏,反應很慢、呆呆的,這時候就要有警覺性,立刻送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