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習慣性流產的原因是什麼?習慣性流產怎麼保胎?

什麼是習慣性流產

指連續自然流產三次及三次以上者。根據習慣性流產發生的時間,可以把流產分為早期習慣性流產和晚期流產。早期習慣性流產一般發生在妊娠12周以前,多和遺傳因素、母體內分泌失調及免疫學因素等有關。晚期習慣性流產多發生在妊娠12周以後,和子宮畸形、宮頸發育不良、血型不合及准媽媽患其他疾病等因素有關。

習慣性流產的症狀

早期症狀

1.陰☆禁☆道少量出血

習慣性流產的早期症狀與普通流產無異,主要為陰☆禁☆道出血,可能會持續幾日甚至幾周,但是血量一般較少。若患者血量突然增多,則表明即將可能流產,且避無可避。

2.下腹疼痛

習慣性流產的女性可能會出現下腹部隱痛,一般伴有陰☆禁☆道內少許的出血症狀,倘若兩者併發,則要警惕。

3.妊娠物排出

一般情況下,認為孕婦子宮內的妊娠物沒有完全排出體外者,屬於不完全流產;如果全部排出,則屬於完全流產的情況。倘若女性出現了上述現象,最好要及時就醫,做好清宮的準備,以防殘留在女性身體內部的妊娠物引起身體感染。

晚期症狀

若陰☆禁☆道出血量增多,孕婦腹部疼痛感明顯加劇,且檢查宮頸,發現擴張跡象,或已看到胎囊堵塞于宮頸口,這表明習慣性流產已不可避免要發生了。

習慣性流產的診斷與檢查:

1、包括病史詢問(內、外、產科史、代謝病史、感染中,宮內有無異物存放,有無藥物中毒,接受放射線治療等),體檢及盆腔檢查時應注意子宮大小、位置,附件情況,基礎體溫測定,宮內膜檢查,子宮輸卵管造影,必要時作宮腔鏡和腹腔鏡檢查。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血沉、血型及精液常規等。

2 、對疑有遺傳性疾病者,夫婦雙方均應做染色體核型檢查,或進一步做夫婦的家系遺傳學調查和系譜繪製。

3 、激素測定,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的定量檢測。

4 、尿、宮頸粘液培養瞭解有無微生物感染。

5 、對於流產後妊娠物的病理解剖及細胞遺傳學的研究。

6 、經以上全面檢查,逐一排除常見原因而病因仍不明者,應疑為免疫性習慣性流產,需做免疫學檢查。

習慣性流產的防與治

習慣性流產發生以後,夫妻雙方都應去正規醫院或計生服務站接受檢查,找出導致流產”的原因,對症治療。

1、子宮畸形者應進行手術矯治。

2、宮腔粘連者,可服用活血化淤的中藥達到松解粘連的目的。

3、黃體功能不全者,可予黃體酮補充。若有受孕可能,自基礎體溫升高的第3~4天起,予以黃體酮10~20mg/d,在確診已妊娠後,持續治療至妊娠第9~10周。

4、屬染色體異常者,如再次妊娠,必須進行產前檢查,通過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瞭解胎兒是否先天畸形,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終止妊娠。

5、女方陰☆禁☆道與宮頸排出物、男方精液細菌培養陽性者,根據藥敏試驗予以相應治療,直至痊癒。治療期間採用避孕套避孕。

6、子宮肌瘤較小者,可服用藥物治療;如果肌瘤較大又是單發,可採取手術剜除法治療。

7、對子宮頸口鬆弛者,可根據以往流產發生的時間,在孕12-20周期間行宮頸口縫紮術,術前如有陰☆禁☆道炎症須治癒後再行手術,術後用黃體酮、中藥和鎮靜劑安胎,定期隨訪。如有流產或早產徵兆,及時拆線,以免造成宮頸嚴重損傷。若保胎成功,需在預產期前2~3周入院待產。待出現臨產徵兆或剖宮產時再拆除縫線即可。

習慣性流產後再次懷孕需要做的檢查

(1)進行全身性疾病檢查

是否患有糖尿病、貧血、甲狀腺疾病、慢性腎炎、高血壓等。

(2)進行染色體檢查

夫婦一方染色體異常往往是引起胚胎染色體異常的自發性流產的重要原因。

(3)進行婦科檢查

是否存在子宮畸形,比如雙子宮、單角子宮、縱隔子宮、子宮腔粘連等,子宮是否長肌瘤。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胚胎的著床,因而發生流產。

(4)進行卵巢功能的測定

如做陰☆禁☆道塗片檢測體內雌激素水準,或測定基礎體溫。

(5)進行男性精液的常規檢查

觀察精子的數目和活力。

(6)進行血型檢查

看夫婦雙方的血型是否為ABO、Rh系統內的血型不合。

流產原因一旦查明,則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若是夫婦雙方染色體異常所致,則要避免懷孕,如果已經懷孕,應立即給胎兒做檢查,如有異常必須終止妊娠;黃體功能不全或患有全身性疾病的孕婦,應在醫生指導下,做孕激素和所患疾病的治療;子宮畸形者應先做矯正手術,然後再懷孕。